两篇论文一半篇幅以上引用他人已发表的论文,博士期间发表专著与他人已出版的专著在部分章节上存在大量相似,还有两篇文章涉嫌一稿多投,湖北经济学院财*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蔡红英被公开举报“学术不端”。
8月3日,《中国青年报》刊发《湖北经济学院一院长被指“学术不端”》,指出对蔡红英学术不端的举报在年10月就已出现,但未有公开信息表明该校进行过相关调查。
8月4日晚,湖北经济学院
学校称“当时普遍做法是间接引证”
湖北经济学院的《意见》称,蔡红英年发表的《公共资产管理与部门预算相结合的国际经验与借鉴》(以下简称《借鉴》),与年发表的《日、美、中义务教育财*制度百年变迁及启示》(以下简称《启示》),存在引用国外公共资产管理和部门预算情况介绍及义务教育财*制度的基本情况篇幅过多的问题。
校学术委员会出示的中国知网查重记录显示,举报中提到“被抄袭”的陆庆平等人文章《美国、加拿大*府资产管理与启示》未收录进知网数据库,学校人工比对后认定,蔡红英的《借鉴》发表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上与之的文字复制比为21.3%;发表在《财贸经济》(增刊)上与之的文字复制比为17.38%。《启示》则与举报中提到的3篇论文总文字复制比为51.7%。
校学术委员会表示,年,教育部颁布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论文是否构成抄袭未明确相似比的具体数据。论文是否构成抄袭一般是通过同行专家评议认定。
校学术委员会认为,蔡红英的两篇论文均属典型的历史性、国际性比较文章,从事这类科研工作需要借鉴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两篇论文中,蔡红英引用他人论文的主要内容,基本上都是有关国家的史料性、数据性、法规性等资料,而非论文观点和主要论据。
校学术委员会认为,上述两篇文章的重要学术观点和结论均由蔡红英提出。两篇论文分别发表于年和年。发表时间在《指南》实施前,全国高校的人文社科领域的学术研究管理尚未完全规范,“当时采用间接引用并通过参考文献列明引文作者和发表出处的方式,是比较普遍的,也是刊登两文的杂志社所允许的。”
他们表示,蔡红英两篇论文所研究的问题都属于历史性、国际性比较研究,引用他人的相关研究成果,提炼出自己的研究结论与观点是必要的。按照现行的学术规范要求看,应当采取直接引证方式,由于当时杂志社及相关部门没有相应要求,普遍的做法是间接引证。
因此,“两篇论文发表时间较早,存在学术不够规范问题,但不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对此,蔡红英应吸取教训。”
公开资料表明,《指南》于年6月第一次印刷。蔡红英《日、美、中义务教育财*制度百年变迁及启示》一文,则发表于年12月,即《指南》颁布后半年左右。
湖北经济学院校报副主编尹莉对此表示,按照常规,论文从投稿到发表的周期多数在半年至一年。“在蔡红英投稿时,还没有《指南》等文件进行明确的规范。”同时,蔡红英文章发表时,无论是查重系统、各大杂志社的规范都尚不完善;蔡红英的文章又涉及“比较”研究,属于学科和研究分类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但尹莉同时承认,蔡红英的论文的确存在很多不规范之处。比如,即使是比较类的论文,不仅文后要标注参考文献,文章中的引用也需标出对应的脚注;对他国历史经验的陈述应综合多份相关研究和文献,加之自己的总结、提炼出新的论述和观点,不能单一参考和照搬等。
校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出示的几份文件显示,年年底,湖北经济学院就曾接到对蔡红英抄袭问题的相关举报。12月2日,校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对湖北省委高校工委进行核实说明。
年11月9日,湖北省教育厅思*社科处也就举报转来了相关的复查要求,校学术委员会、有关职能部门组织校内外专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调查、取证、审议,并形成认定意见,认为蔡红英的论文、专著不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但存在不规范的问题。
学校称,当时已将认定意见及时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并与蔡红英本人进行了提醒谈话。因属匿名举报,故未公开反馈认定意见。
学校称“一稿两投均为非主观行为”
校学术委员会称,蔡红英涉嫌“一稿两发”的两篇论文均非主观所为,故不构成“学术不端”。
蔡红英于年6月发表在《湖北农村金融研究》(月刊)上的论文《论当前中国证券市场的缺陷》,时隔一个月后再次发表在了《中国农业银行武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上。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比对发现,前后两篇文章除了改动个别标点符号以及连接词,其余文字完全一致。
校学术委员会称,年年初,蔡红英将《论当前中国证券市场的缺陷》投稿到《湖北农村金融研究》(月刊),一直到该杂志年6月第6期刊发之前,均未收到用稿通知或退稿函件。
“在此情况下,作者以为该杂志不再用稿,于当年4月底将该文投至《中国农业银行武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双月刊),该文在年8月第4期发表。”
校学术委员会出具了一份盖有湖北省农村金融学会印章的证明。该证明出自年11月7日,证明写明:本刊在年时期,主要稿源是系统内职工和部门投稿,尚未建立规范的退稿制度。
虽未收到用稿和退稿通知,但在刊登后《湖北农村金融研究》是否也曾与之联系并发放稿酬?蔡红英本人对此表示“记不清了”。
公开资料显示,《湖北农村金融研究》已经停刊。中国知网对该杂志的收录也停留在年12月15日。
蔡红英被指抄袭的《公共资产管理与部门预算相结合的国际经验与借鉴》也存在相似问题。该文在年S1期增刊的《财贸经济》上发表后,又刊登在年第2期的《经济社会体制比较》上。
校学术委员会表示,年8月,蔡红英将《借鉴》投稿到《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并于年第2期发表。年8月,蔡红英参加由《财贸经济》杂志社主办的“年《财贸经济》青年作者笔会”。
“蔡红英在不知《借鉴》能否在《经济社会体制比较》杂志刊发的情况下,向会议提交了论文《借鉴》并在会上交流发言。《财贸经济》在未告知作者的情况下,将《借鉴》于年12月在《财贸经济(增刊)》刊出,直至《经济社会体制比较》年第2期发表时,蔡红英仍不知情。”
因此,校学术委员会得出结论,依据教育部年发布的《指南》有关规定:“超过刊物退稿时间而突然发稿形成一稿两投,责任在刊物不在作者。”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发现,《财贸经济》编辑部于年6月28日曾发布“关于举办《财贸经济》青年作者笔会的通知”。通知称,为了进一步加强编辑部同青年作者之间的交流,提升刊物的研究和学术水平,《财贸经济》编辑部拟于年8月中下旬在京举办“《财贸经济》青年作者笔会”。
通知指明,对论文初选合格者,将发通知确定为笔会正式代表,优秀论文将在《财贸经济》上发表。拟参加笔会的作者需填写报名登记表,并在7月30日之前随同论文邮寄到《财贸经济》编辑部,同时发送电子版至相关邮箱。
按照这份通知,《财贸经济》发布与会条件注明了参会作者需要提交论文并进行筛选,同时,提交的论文也有被公开发表的可能性。同时,通知的发布日期,以及论文投递的截稿日期均在蔡红英第一次向另一本杂志投稿之前。
校学术委员会提供的蔡红英与编辑部的邮件往来记录,并不包括上述的部分。蔡红英对此解释,她给《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的投稿系经人介绍,“当时是直接带着稿子递交给的编辑,后期大约仅修改过一次,也都是当面修改,没有电子邮件等往来”;自己曾给《财贸经济》投稿并被采用,与其编辑有联系,看到笔会的相关通知,她直接电话联系对方,希望自己能参会学习。“从头到尾没有走过投稿程序”。
关于蔡红英“专著抄袭”问题,校学术委员会表示,蔡红英年出版的专著《中国地方*府间财*关系研究》(以下简称《研究》)第六章第二节“新中国成立至分税制改革前的地方财*体制沿革”,引用李萍主编的《中国*府间财*关系图解》(以下简称《图解》)第一章第一节历史沿革的篇幅超过三分之二。“但全书共有七章二十七节,该节所占比例极小”。
校学术委员会认为,《图解》一书主编李萍时任财*部预算司公职人员,由他们组织有关省市从事预算管理的工作人员和财*部预算司工作人员编撰、出版的《图解》一书,属于公开*府管理信息、宣传国家财**策、履行部门法定职责的公职行为。
时任财*部副部长楼继伟为《图解》做序。在《序言》中,他提到,“中国*府间财*关系课题组”精心树立中国*府间财*关系经纬,并以图解方式勾勒中国*府间财*关系全景……对预算工作或有案头备查之功用,对理论研究可省查询检索之劳顿,对社会大众能起宣解诠释之效果。
校学术委员会因此表示:“财*部公开出版《图解》的目的,是鼓励学者和公众广泛使用或引用其中的资料信息。”
校学术委员会表示,《研究》第六章第二节主要内容为省以下地方*府间财*关系,而《图解》中主要内容为中央和地方*府间财*关系。撰写省以下*府间财*关系不可避免地涉及中央和地方*府间财*关系,该章节部分引用了《图解》中的相关*策法规文献资料,主要为国务院发布的有关决定,并在《研究》的“参考文献”中注明。引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文件,加以研究并在参考文献中注明,是通常的做法,不属于“学术不端”行为。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就此咨询了《中国物理快报》主编、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朱邦芬院士。在他看来,无论引用是否属于“国家公职人员完成的公开*府管理信息”,除了在参考文献中注明,也必须同时加以清晰的脚注。
学术评审如何更独立规范
湖北经济学院学术委员会最终认定,蔡红英存在学术不规范的问题,但不构成“学术不端”行为。该校*委宣传部副部长尹青山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因此,学校对蔡红英没有后续处分。
按照湖北经济学院的规定,学术委员会是学校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最高学术评判机构。湖北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