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科研写作研究所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一般情况下,引言包含五个要素:研究背景、研究主题及其重要性、文献梳理、文献批评、研究思路。这五个要素之间不是独立的,而是存在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比如,引言第一段要通过研究背景推导出研究主题及其重要性;引言第二段进行文献梳理,并基于梳理的文献观点,找出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或问题,进行文献批评;引言第三段基于文献批评,推导出自己的研究问题。也就是说,引言部分大概分为三段来写,-字左右的篇幅。当然不同学科运用不同研究方法的论文引言可能会存在些许差异,比如有些定量论文,会将文献综述单独作为正文的一部分,而引言部分仅涉及研究背景、研究主题及其重要性这两个要素,而定性论文引言的五个要素则常常是齐全的。
即便不同学科的引言会存在略微差异,但引言部分通过研究背景推导出研究主题及其重要性,也即通过引言将读者带入到我们的论文中,向读者展示为什么我们的论文很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学界共识。但很多作者常常做不到这一点,也就是论文的引言实现不了将读者带入自己论文的情境,换句话说引言第一段通过研究背景推导研究主题及其重要性的过程是失败的。
一、前言第一句话的写作误区
1.研究背景引入节奏较慢,且与研究主题偏离。
研究主题即我们论文题目中呈现的主题,比如如果论文题目是“大学生社会化阅读APP持续使用意愿研究——xx的中介效应”,那么论文的研究主题即是“大学生社会化阅读APP持续使用意愿”,当然这一主题是缩小后的研究主题,也即该篇论文的研究主题在呈现在读者之前有过缩小的过程,也即存在“APP持续使用意愿——社会化阅读APP持续使用意愿——大学生社会化阅读APP持续使用意愿”的范围逐步缩小的过程。
那么在缩小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研究背景与研究主题偏离的情况,比如,作者在第一段提到“依托于移动互联网和现代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化阅读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