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曹东勃对中国革命史感兴趣的年轻人,为何越 [复制链接]

1#

导读:今年是中国共产*建*周年。百年*史,生动诠释着中国共产*筚路蓝缕,由弱到强的历史进程。其中蕴含的思想资源、实践智慧与精神力量,更值得我们不断学习、领悟。借由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今年也出现了一波学习*史热,涌现出了一批讲述中国共产*发展历史的优秀文艺作品,例如刚刚在上海电视节上斩获多项大奖的《觉醒年代》、《山海情》等,在年轻人中也是有口皆碑。为何对中国革命史感兴趣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一代人是如何看待中共百年发展历史的?在大学校园内,如何给00后讲好*史?就这些话题,我们专访了在一线从事思*教育的曹东勃教授。

观察者网:近期热播的《觉醒年代》获得了不少年轻观众的好评。今天,许多90后、00后都对中国革命史,尤其是毛主席的故事怀有极大的兴趣。您觉得,为什么在年轻群体中会兴起这股*史、革命史的学习热潮?

曹东勃:作为一个“往事越千年”的古老民族,我们对自己的悠久文明、灿烂文化、宏大历史充满珍视与敬畏,这本身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

相对于千年的计量单位,中国革命史(以宽口径而论,是年以来的近现代史,抑或是年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年以后的百年*史)最近越发引起人们的兴趣,特别是青年人的兴趣,与我们所处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我们在完成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正在开启的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格局,有着直接的呼应关系。

我是在去年夏天开始重读《毛泽东年谱》的。那时,距离总书记4月开始第一次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两个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去了三四个月。

我当时就有一种感觉,回到年,回到我们这个人民共和国立国之初,那同样是一个育先机、开新局的高光时刻。那时候,我们需要面对突然卷入的一场“热战”—— ,面对美国对我们的封锁和全球范围内追随美国的西方阵营的整体性“断供”(当时在马歇尔计划的背景下,何止是“五眼联盟”,五十个眼都不止),面对一个一穷二白的困窘局面,更不要说当时还存在国内部分省份的解放、剿匪、镇反、治理通货膨胀等等问题。

所以,当时的中国共产*一方面要畅通城乡交流、让90%的农业和手工业带动10%的工业“转大圈”,把国内经济循环带动起来;另一方面在抢购紧缺物资之外,还要在社会主义阵营寻求新的外贸方向,以突破封锁、找准西方国家之间的内部矛盾和缝隙“分而治之”。毕竟,当时很多西方国家还是希望与新中国开展贸易往来的。

大家看,这是不是新中国初期的“双循环”?尽管是一个比较初级版本的“双循环”,但却也是走出了新中国开篇布局的关键一步。-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从什么当中恢复?从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之后的国民经济崩溃和一盘散沙中恢复,从恶性通货膨胀中恢复,从一边抗美援朝保卫祖国一边制定规划建设祖国中恢复。七十年过去,-,也是一个恢复期,我们要从贸易冲突和疫情影响中恢复。

七十年前后的两段历史有很多明显不同,今天的中国是屹立于世界东方的第二大经济体,是建成了独立、完整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大国,是与世界上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的大国,是在新冠疫情中率先复苏并展现出巨大制度优势的大国。中国尽管发生“换了人间”的变化,但有一条一以贯之——那就是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如果-、-、-、-那样的艰难时刻,我们都能挺过,那么今天,我们有什么困难不可克服?

这就是今天的青年人看《觉醒年代》、看《我和我的家乡》、看《山海情》会泪目的原因,也是今天的青年人阅读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之后,感佩不已的重要原因。

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公允评价是需要时间的,现在我们越来越深刻地领会到总书记在年初关于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关系的重要讲话的苦心孤诣。

B站上,一些网友致敬《觉醒年代》的弹幕

观察者网:在给00后大学生讲*史的时候,您会推荐哪些经典著作?为什么?

曹东勃: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我们学校开启了为期28天的“秉文”阅读计划。作为21位领读团导师之一,我与全校青年学生在云端开始了读书分享。我选择的是中共*史研究专家陈晋教授所著的《读毛泽东札记二集》。这其实是第二遍读了,因是带着任务来读,结合教学与之前阅读《毛泽东年谱》及其他相关史料,又有很多新的体会。

我们一般主张,读书要读经典,读原典,读原著。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本身就是一个反复研读前人经典,在此基础上做出增量贡献、碰撞思想火花的层垒式进程。因此我们看别人的二阶甚至三阶研究的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借力、学视角、学思维、学方法。

《读毛泽东札记二集》书影

陈晋先生在国内研究毛泽东生平及思想方面是权威专家,同时又曾在中央文献研究室专门负责毛泽东著作的编辑整理工作,有丰富的中国当代史、中共*史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本书的题目之所以叫“二集”,因为他在12年前是专门出过一本《读毛泽东札记》,而这本二集比上一本还要更胜一筹。开卷有益,推荐大家由《读毛泽东札记二集》做一番百年寻踪,看看能否读到一个不一样的毛泽东。待读完后,再来回味一下这馍,究竟是不香还是真香。

我就讲一个例子。这本书中谈到了延安时期毛泽东做青年作家萧*的思想工作。萧*可不是一般战士,东北人性子直,直到看见什么不满的都会说出来。他说话冲,冲到冷嘲热讽怼起人来连自己最好的朋友比如艾青都不放过。他眼光高,高到基本上除了鲁迅,很少有他放在眼里的人。

他确有才气,也为鲁迅所偏爱,但这不是说他达到了什么高深程度。但是他在四十年代的延安,是一位代表性人物,是文艺界重要的统战对象,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毛泽东不信这个邪,就是要广交八方朋友,碰碰这位作家。他给萧*写了一封信,这信写得很有技巧,推心置腹,不卑不亢,进退有据,不怕“热脸贴冷屁股”。

陈晋先生把毛泽东的谈心谈话技巧概括为三点:诚意交流,取得信任;直面个性,指明弱点;化解牢骚,分类处理。我以为第一点尤为重要,我们做社会调查和访谈,也是同样的态度和方法,一定要换位思考,想他人之所想,以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成长之艰辛不易的敬叹,倾听对方的倾诉,共情对方的感受,同情对方的遭际。由此才能获得对方的接纳,解除对方的戒备,进入对方的世界。思想工作说来容易,其实不凡。话是开心锁,可要把话说好,不容易的。

再举一例。中国共产*人有一个特点,就是有特别强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底线思维,经常从最坏的角度出发,去争取最好的结果,即“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胜利来到了,高歌庆祝,但绝不自满,打起背包踏上新征程,再出发。抗战前的“论持久战”,建国后中美苏三角关系极为紧张的时期讲“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甚至“再上井冈山打游击”一类话,都不是简单的一时意气,而是骨子里与生俱来的一种信念和风格。

《觉醒年代》片段

据此,就不难理解毛泽东在传统神话传说中格外钟情“愚公移山”这个典故的原由了。他在七大闭幕会上,还列举了抗战胜利后可能出现的十七种困难,如“外国大骂”“国内大骂”“内战爆发”“延安被国民*占领”“*内意见分歧”“*员散掉三分之一”等等,提醒全*高级干部要“准备吃亏”,应付不利局面。

后来,这些困难大多被毛主席言中,但也大多都预备了应对之策,绝地反击打得虎虎生风。出于保密需要,参加七大闭幕式的人笔记本都上交,但几十年后,他们回忆当年,印象最深的还是毛泽东说的十七条困难,有的人甚至能背出很多条。

年第18期《求是》杂志刊发了年6月2日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的讲话,开篇第一句就是:

“年1月,我在学习贯彻*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列举了8个方面16个风险,其中特别讲到‘像非典那样的重大传染性疾病,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严密防范’。”  

经历了去年的抗疫斗争,我们能够体会到这句话的分量,这也不失为向毛泽东《愚公移山》及其背后向死而生的勇气、绝不低头的骨气和久久为功的锐气的由衷致敬。

观察者网:面向00后的*史教育,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有哪些值得推广的形式?能否分享一下您的课堂经验?

曹东勃:我先谈谈对00后的观感。我是年博士毕业后任教的。11年来,我的教学对象从90后变成00后,整体的印象,就如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所讲的,这是平视世界的一代人,随着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增强,这一代年轻人的心态、思想也在改变。

其实,习总书记在最近一年之内另一次表扬00后是在去年九月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他说:

“在这次抗疫斗争中,青年一代的突出表现令人欣慰、令人感动。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中有近一半是‘90后’‘00后’,他们有一句话感动了中国:年非典的时候你们保护了我们,今天轮到我们来保护你们了。长辈们说:‘哪里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  

我去年曾有机会对上海的援鄂医护人员做调研访谈。一位专家对我说,各行各业,做任何工作,都需要像汽车的养护一样,要经常拉一拉高速,往郊区开一开,把各个零部件练一练,在高速运转的情况下看一看,是不是经得住考验。常在市区开车,常在温室中成长,是不行的。医生们每年都去农村做卫生健康扶贫,到了那里,你能感受到这一身知识更大的用武之地,更大的意义。前段时间去兴国给老百姓看病,那是将*县,当初那些牺牲了的红*战士,也都很年轻啊。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了这批年轻人,绝对是大有可为的一代!他们在武汉,每个人都小宇宙爆发,有很强的素质。可能他们年资还低,未必能够进入人们的视线,但确实值得我们用心培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