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非惟制其不叛,重在使其无叛,明朝两百 [复制链接]

1#

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为2分钟一个王朝是否强大,要综合*治、经济、文化、*事等多个方面来看,比如唐朝时期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唐朝的*治制度完善,经济足够发达,同时还保留着强大的*事实力,才会在当时吸引许多国外使者前来定居。

就连当时还是蛮荒之地的日本都来向我们虚心求教。反观宋朝,尽管宋朝经济极为发达,与我国21世纪初的综合国力不相上下,可宋朝的*事实力有限,重文轻武,所以才会任人欺凌。

明朝有所不同的是,初期有朱元璋等几位皇帝励精图治,帮助偌大的王朝站稳脚跟,休养生息,同时建立了*屯制,壮大*事力量。明朝中后期又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随着隆庆开关的实施,大量白银涌入中国,经济更是不在话下。

明朝如此强大,所以是否在很多方面都战无不胜呢?其实不然,在面对边疆问题时,明朝也有解决不了的麻烦。比如治理云南的问题。从朱元璋开始,云南就是一片非常难以管理的地区。

朱元璋积极治理,将云南纳入了明朝的版图之中,将重点从“制其不叛”转变为“使其无叛”。而经过历代的发展,统治者对治理云南的观念也有所转变,变得越来越消极。

朱元璋积极治理

1、初期内忧外患

明朝建立初期,北元残余势力退居蒙古草原,但是他们依旧没有放弃对中原地区的渴望,而是恢复精力等待来日一举夺回中原。与此同时,内部的农民起义还没有被完全根除,许多地区都需要耗费大量*事力量才能镇压。

就连东南沿海地区也受到了倭寇的侵扰,当地百姓的生活十分艰难。朱元璋意识到,扫除内部农民起义不难,只是时间问题,而倭患问题也可以交给海禁解决,但北元残余势力遍布各地,如何才能彻底根除?

比如云南地区,地处西南,距离中央路途遥远,本就不易管理,而且当地还遍布北元残余势力,想要收复云南更是难上加难。可是朱元璋没有放弃,他选择积极应对云南问题,向当地传达出“君权神授”的理念。

告诉当地百姓自己才是他们唯一的统治者,明朝对云南的占有和管理也是非常合法的。同时,朱元璋还派出许多使者前往云南地区,劝降当地北元势力梁王,可梁王竟然杀死了前去的使者,这可彻底激怒了朱元璋。

2、宽严适度

朱元璋立刻派兵收复了云南,消灭了当地的北元残余势力,同时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治理制度,帮助云南尽快融入到中原王朝当中。朱元璋认为治理云南应该宽严有度,不可走极端,一是因为云南地区经济落后,人们的生活习惯与中原不同。

当地人较为原始野蛮,若是朝廷过于宽纵便会养成他们骄奢的风气。其次,云南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距离中央太远,不能强行推行制度。

以免引发当地人民不满;最后,云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特点与中原不同,当地人的习俗也较为落后,如果非要强行镇压,只会起到反作用。

中后期消极管理

1、宦官干*

明朝前期的几位皇帝比较有领导才能,也让偌大的王朝迅速恢复勃勃生机,出现了经济繁荣的局面,但是到了明英宗时期,宦官逐渐掌权,影响到了王朝的正常运转,也间接影响到了统治者对云南的治理。

说起宦官干*,还要从明成祖时期讲起。明成祖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因为不满建文帝削藩,便发动靖难之役夺取*权。

但是朝中官员对朱棣此举甚为不满,所以无人愿意追随他,朱棣便只能任用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的宦官,于是宦官终于开始在明朝崭露头角。

2、中央势微

宦官干*之后,一开始也没有出现大问题,但是到了明英宗时期,太监王振蛊惑明英宗御驾亲征,导致明英宗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

在土木堡之变发生以后,明朝也逐渐由盛转衰,不复当年的盛景。同时,宦官势力强大,中央对云南地区的治理力不从心,只能任其自生自灭,采取了非常消极的态度。

此时的明朝内部逐渐腐败瓦解,*事实力大大削弱,原本无往而不胜的神机营也在此次战争中损失殆尽,实力不复从前。在如此境况下,明朝自然无力顾及云南了。

明朝初期,朱元璋认为云南自汉朝以来就是中原的一部分,所以一直采取积极的态度收复云南,并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治理,在推行中原文化思想的同时尊重当地文化。

然而随着宦官势力不断扩大,皇权衰微,朝局腐败,明朝的实力不断削弱,对云南的控制能力也有所下降,所以后来也只能持有消极的态度,任由其自生自灭了。

参考文献:《明史》、《明太祖实录》、《明英宗实录》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