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战斗英雄张国富隐姓埋名40年,因无钱治病 [复制链接]

1#

年,医院里,几个中年人愁容满面地围坐在一起。

前不久,他们的父亲被诊断出得了肺癌,医生说必须转移到大城市去治疗。

他们都是下岗工人,原本就不富裕,从鹤岗到北京不到一个月时间,大家手里的钱已经花得一干二净。

看着躺在病床上面容消瘦的父亲,大家心如刀绞。

想起父亲辛劳半生,还没过几天好日子,“放弃治疗”这几个字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

可是,没有钱,还怎么继续治疗下去?

突然,最小的妹妹开口道:“要不咱去找爸爸的老上级、老战友,求他们帮忙。”

大家先是眼前一亮,接着又皱起了眉头。

父亲早就有言在先,不准麻烦*府,要是他知道了,肯定不会同意。

实在没别的办法,小女儿只好瞒着父亲,找到了父亲原部队的领导。

很快,有几个身穿医院,将他们的父医院,医院方面立即成立专门的医疗小组,并且表示所有医疗费用全免。

随后几日,*区首长也亲自赶来,握着病人的手,泪流不止:“老英雄,这40多年,我们一直在找你啊!”

这群中年人的父亲究竟是什么身份?

01

躺在病床上的这位老人,名叫张国福,原名张国富。

张国富出身于农民家庭,老家在吉林省榆树县。

年,刚满15岁的张国富加入了解放*47*。

次年5月,张国富所在部队和国民**队在江密峰交战。

当天,解放*战士和敌人激战到下午三点多钟,还有一座多米高的山峰迟迟没能攻下来。

此时,我*一营长、三营长、一连长和三连指导员都已经牺牲。

眼看着一个又一个战友倒在自己面前,16岁的张国富双眼发红。

他咬紧牙关,在炮火的掩护下,冲到距离敌人指挥所10多米处,掏出一颗手榴弹,冲进敌人指挥所,大喝一声:“放下武器!投降不杀!”

敌方中将赵佰昭被猛然出现的张国富吓住了,指挥所一时乱了阵脚。

趁敌人慌乱之际,我方战士发起猛攻,冲上山头,江密峰的守*被全歼。

战争结束后,张国富的英勇事迹登上报纸,成了部队的名人,他还被记大功一次。

这场战争后不久,张国富又遇到了危机。

当时,他所在的九团二营五连刚刚进入松花江边一个村庄,在院子里稍作休息。

没想到,敌人竟然用机枪把大门紧紧地封锁了,想把院里的解放*战士一网打尽。

前有强敌、后无退路,怎么办?

危急时刻,张国富发现院墙外面是一片玉米地,他趁敌人注意力集中在前门时,悄悄地翻墙潜入玉米地中,然后偷偷爬到距离敌人20余米的地方,迅速丢出一枚手榴弹,正好击中敌人的机枪手。

刚才还一阵乱吼的机枪顿时被炸哑了。

与此同时,我*战士冲出院子,趁乱把敌人打得落荒而逃。

这次,张国富救下了全连的人,又被记大功一次。

张国富的贡献还远不止于此。

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东北野战*连连攻克昌黎、北戴河、锦州等地,蒋介石急忙调廖耀湘率领5个*12个师共计10万人的“西进兵团”前来助战。

廖耀湘的机动兵团堪称国民*的王牌*队,实力强大。

廖耀湘

为了对付他,东野指挥部专门制定了一项作战计划:就地聚歼廖耀湘兵团于野战之中。

简单说来,就是:“哪里有敌人就往哪里打,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追。”

战场上也不分前方和后方,更没有一线和二线的差别。

各指战员们大胆穿插进敌人内部,把廖兵团打得斗志全无。

战争正处于胶着状态时,东北野战*二局破译了廖兵团的电报,得知敌人指挥部就在胡家窝棚附近。

10月25日晚上,我*3纵3个师三路人马同时向胡家窝棚一带进攻。

半夜时分,部队行到胡家窝棚附近时听到枪声,21团3营立即扑上去,团主力继续往前冲。

3营攻占胡家窝棚北山,8连2排插到胡家窝棚东侧,攻占敌人重炮阵地。

敌人的炮火十分猛烈,战斗异常激烈。

3营主力攻击胡家窝棚西边,连冲几次都没有攻下来。除了一个报信的副班长,其他人全部牺牲。

接着,收到通知的19团一营上来了、炮兵营也上来了。

敌人拼死反击,我*几十次冲锋都被压制,一个又一个战友倒了下去。

张国富一手握着爆破筒,一手握着手榴弹,睁大双眼,等着发起新的冲锋。

又一次冲锋失败后,张国富没有退回阵地,他假装自己被炮弹击中,伏倒在阵亡的战友们身边,一动不敢动。

此时,他距离敌人指挥所已经不远。

当冲锋号再次响起时,张国富悄悄前行,然后趁敌人不注意,朝他们的指挥所丢出了一颗手榴弹。

就在手榴弹爆炸的那一瞬间,张国富一跃而起,猛地冲进了敌人的指挥所,向敌方指挥官大喝道:“快命令你的部队放下武器,不然我就和你们同归于尽!”

擒贼先擒王,张国富深谙这招。

趁敌人惊慌失措的时候,我方战士们往前猛冲,最终冲锋成功,占领了敌方指挥所。

胡家窝棚战斗虽然只是一个很小的局部战争,但是经此战之后,廖耀湘的兵团土崩瓦解,缩短了整个战役的时间。

甚至有西方专家称:这是“上帝之手”为东野部队送来的“神来之笔”。

张国富的英勇举动,被我方首长看得一清二楚。

战斗结束后,首长称他为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天大的作用,大家纷纷夸他是真正的“小老虎”(张国富的乳名叫“虎子”)。

这一次,张国富被评为特等功臣!

年,中央召开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

张国富也受邀出席。

在大会上,毛主席特地把张国富从人群中拉出来,让他和周总理站在一起。

张国富不知所措,站在那里紧张地动也不敢动。

毛主席灿烂地笑了:“高矮差不多嘛!”

原来,毛主席在给两人比个子。

旁边的朱德、彭德怀等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会议召开的第二天,正好赶上中秋节。

毛主席专门设宴,招待张国富和其他战斗英雄。

在向代表们敬酒时,毛主席、周总理等人鼓励他“好好学习、艰苦奋斗”,争取再立新功!

02

年,张国富随第47*进入朝鲜,参加夏秋防御战。

当时,中朝正同美*举行停战谈判。

美*仗着自己的*事实力,叫嚣着“谈判桌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就留着在战场上解决”。

“联合国*”把所有的杀人武器全都用上了,飞机、坦克、大炮、甚至化学武器、*气弹.....

而我*,连供给都成问题。

整整七天八夜,张国富和全连的战友们坚守在一处无名高地上。

他们一次次地抵挡敌人的进攻,一次次将敌人反击回去,直至身边再没有一颗粮食。

到后来,腰带、棉絮、衣物都成了充饥的食物,战士们死死守着阵地,毫不退缩。

最终,张国富的战友们纷纷倒下,阵地上只剩下他和副连长两个人。

与阵地共存亡,是他们共同的信念。

疯狂的敌人再度发起猛攻,两人把阵地上的弹药集中在一起,硬是打退了敌人的又一次进攻。

此时,张国富已经身受重伤,右腿也骨折了。

阵地上的一切通信中断,副连长请张国富回师部报告,两人都想把活下去的机会留给对方。

隆隆的炮火中,张国富满含热泪,将一名尚有气息的重伤战友绑在自己身上,一步步爬回了师部。

而副连长,在敌人的炮火中,和其他战友们永远地长眠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

当张国富血肉模糊地爬回师部,用微弱的声音颤抖着向指战员汇报情况后,再也支撑不住,昏了过去。

师部所有的指战员们失声大哭。

战争结束后,张国富作为年轻的*事精英,被部队送入湖南衡阳炮校深造。

如果这样下去,张国富一定前途无量。

谁知,他却毅然决然地告别部队,回到了久别多年的故乡。

在*校深造的时候,张国富曾经收到不少女大学生给他寄来的信,表达对英雄的爱慕之情,但张国富没有被荣誉迷失双眼,回到家乡后,他和同村的一位姑娘结了婚。

刚回去的时候,张国富大受赞扬,当地*府对他非常重视,百姓们也以他为荣,全国各地的机关都请他去作报告,叙述战斗经历。

张国富生性害羞,一接受采访就脸红,人家请他作报告,他站起来敬个礼,之后就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老家的县里请他到县委担任要职,张国富摇摇头,县委书记以为他不满意,赶紧说:“不合适的话,咱们再做调整。”

谁知,张国富却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不想当官。”

不管县委领导怎么劝,张国富还是坚持要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但是,他从16岁开始参*,对农活一窍不通,光有一身力气,却不知道怎么用。

后来,张国富听说黑龙江鹤岗矿务局急缺消防人员。

和妻子商议之后,张国富悄悄来到镇*府,让工作人员给他开一张去煤矿的介绍信,在他的恳求下,介绍信上的姓名一栏,“张国富”成了“张国福”。

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这位战斗英雄就此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前往鹤岗的时候,档案、户口、复员证、立功证、*功章,张国福一个都没带。

就这样,张国富在鹤岗担任火药工,一干就是20多年。

在火药厂,他不是制造火药,就是坐闷罐车押运火药,再不就是装卸火药,一直干到年退休。

几十年间,别说身边的邻居、工友,就连他的子女们,也只知道父亲曾当过兵、打过仗,别的一概不知。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张国福一家7口挤在12平的房子里。

在最困难的年代,张国福宁愿天不亮就带着孩子们出门捡煤矸子、把厂里发的饭菜省下来拿回家给孩子们吃,也从没有借自己的英雄身份向上面提要求。

他的孩子们长大后,都是自己找工作。

张国福的四女儿一直觉得父亲的经历不简单。

有一次她路过西安,听说47**部就驻扎在那里,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过去探访,想了解父亲的过去。

在47*部的荣誉室里,当听到讲解员讲起“孤胆英雄”张国富时,她惊呆了。

她盯着光荣榜上的那张照片,仔细地看了又看,里面的少年英姿勃发,不正是年轻时候的父亲吗!

讲解员说,张国富的英雄事迹不仅被记录在47**史上,还上过小学课本呢。

父亲的过往终于瞒不住了。

03

张国富之所以改名换姓、不谈过往,其实是因为战争在他心中留下的记忆太深刻了。

只要一提起在朝鲜的那场战斗,他就痛哭不止,全连战友都牺牲了,只剩他一个人。

在张国福的眼中,自己只是千万名士兵中的一员,算不得英雄,只是幸运地活了下来。

功劳是大家的,却只有他享受众人的赞扬,他觉得心里有愧。

看见电影电视中战士牺牲的场面,他哭,为那些牺牲的战友而哭。

看见干部贪污枉法受处理的场面,他哭,为战友们舍生忘死打下来的江山被糟蹋而哭......

虽然早已离开部队,但张国福始终把自己当成一名*人看待。

退休后,他在山东生活过一段时间。

有一次,恰逢过年前,张国福去农贸市场买菜,看见一个采购的战士不小心碰到了一个菜摊。

摊主一看是个当兵的,觉得有油水可赚,便纠缠着战士,让他赔整个摊子的菜钱。

张国福一看,气不打一处来,冲上前,大喝一声:

“干嘛?你们想干嘛!孩子出来当兵,大年三十回不了家,为的是什么?你们谁敢动一下试试!让他走,你们有什么损失我替他赔!”

人们一看他这个气势,再也不敢存非分之想,都散了。

那名战士很感激,看张国福一身正气,不像一般人,忙问他:“大爷,你是?”

“甭问,跟你吃过一碗饭!”

张国福摆摆手,自豪地答道。

年春节前后,刚满67岁的张国福,突然开始干咳发烧,儿女们带着他走医院,就是治不好。

当时,子女们都已经下岗,家庭条件都不太好,很难拿出一笔钱给父亲治病。

实在没办法,孩子们瞒着张国福,悄悄找到父亲原部队的老上级和老战友,希望能让父亲得到救助。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40年来,张国福所在部队的*治部主任穆建华、老团长和编写47**史的同志们也都在苦苦寻找这位战功卓著、却突然消失了的战斗英雄。

收到张国福子女们的求助消息后,穆建华立即让人将张国福接到解放*医院,组织专家研究治疗方案。

遗憾的是,当专家打开张国福的胸腔后,却发现由于早年在战场上被炮火熏染、朝鲜战场上连续七天八夜在弹火下战斗,再加上长年在火药厂工作,张国福吸入了大量的火药烟尘,他的肺膜厚得难以想象。

太晚了,已经无能为力了。

很快,总*的领导来了,总参的领导也来了,大家都来看望这位隐姓埋名多年的老英雄。

张国福流着泪说道:“我想让人们忘了我,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你们还记得我,我很感激。”

说完这些,他就像从前那样拘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部队领导问他有什么要求?张国福只有一句话:希望*和国家越来越好。

年7月,刚享受副师级待遇没多久的张国福,在医院,永远地闭上了双眼。

张国福去世后,部队领导把他的5个子女叫到一起,问他们有什么要求,需要什么帮助?

英雄的儿女们没有给父亲丢脸,他们不仅没有提任何要求,还把部队写给当地*府请求对他们予以照顾的信函压了下来,不愿给*府添麻烦。

原本,张国福的骨灰是要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但是张国福临终前曾说,“我在鹤岗搞了一辈子火药,还是让我回鹤岗吧!”

于是,他的骨灰最终被安放在了鹤岗烈士灵堂。

大功无言!永不敢忘!

参考文献:

[1]泽津.英雄埋名四十年——全国特级战斗英雄张国福的传奇经历[J].北京文学:精彩阅读,(5):18.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