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时间和过程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41212/4535614.html战上海
年8月18日,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乘坐*龙大轿率领七千太平*浩浩荡荡向上海进发。坐在轿内的李秀成气定神闲,怡然自得。马上就要接收上海县城了,看我忠王李秀成何等了得,不费一兵一卒,略施小计,就立此大功,不知道天王能否把这块宝地分封给我。正在李秀成洋洋自得之际,枪声大作。
李秀成急忙喝问:“什么情况?”
左右来报:“禀忠王,城上守*向我*射击。”李秀成有点蒙,忙下令道:“只准向上喊话,不准还击,违令者斩!”
于是可笑的一幕出现了:太平*不停的大声呐喊“兄弟们,我们是太平*,我们是忠王的部下”,回应他们的是英*不停的射击。此时风雨大作,太平*伤亡惨重。无奈之下,太平*只好撤回徐家汇。
徐家汇天主教堂李秀成大本营
次日,李秀成致书各国公使,询问原因,没有回应。不甘心的李秀成继续率*进攻上海,这次招来英法海陆*队更猛烈的炮火攻击,坐在轿内指挥的李秀成也被弹片击中,只好再次退回徐家汇。
此时的李秀成义愤填膺,愤愤不平。本想和平接收上海的他竟然遭到基督教兄弟的炮弹迎接,这不是“基督教打基督教吗”?
太平*和英国人崇拜同一上帝和同一救主,有着同教的兄弟之谊,为什么英国人要帮助共同的敌人满妖拜偶像者,天父和天兄耶稣之大敌?英*有什么权利和什么法律占据上海县城,阻扰他——他们的朋友——克复这个城市;而替满洲人——他们正向之作战的敌人——防守这个城市?
李秀成发表了义正辞严的外交声明,强烈谴责英法葡公使“背信弃义”,又声明希望保持友好关系。20日,英国公使普鲁斯派翻译到太平*递交公告。李秀成知道英法等国已和清*府同一战壕,直接帮助清*守城。幻想破灭。23日,李秀成率*撤离,太平*第一次“战上海”失败。
外交闹剧
事后,李秀成坦言:“后洋*清*通我未成,此事不举”。原来鉴于上海通商口岸地位,太平天国十分顾忌。当时主持朝*的干王洪仁和主持*事的李秀成,都没有下定决心武力攻下上海,而把希望寄托在和平谈判上。
6月20日,李秀成恐怕进攻上海“有乖今日邻邦之好,昔日兄弟之情”,致书英国上海公使,要求在苏州协商。6月22日,干王写信给传教士艾约瑟来苏州。7月22日忠王再次致书传教士艾约瑟、杨笃信来苏州和干王面商。8月3日艾约瑟、杨笃信来到苏州,和干王面谈了两次,宾主甚欢。
艾约瑟和杨笃信都是货真价实的外国人,不是假洋*子。但是他们只是对太平天国有好感的传教士而已,是不具备外交官的谈判资格的,他们的言行怎么能代表*府的立场?
李秀成出身于普通农民家庭,缺乏涉外经历,还情有可原。那太平天国唯一具有外交常识,有着近代改革思想的干王洪仁,在此问题上,表现得同样糊涂和无知。而真正具有谈判资格的是各国驻上海的领事,干王又请不来,因为他们根本不想和太平天国谈判。
英法*和清*协商上海防务
在外交努力的同时他们也积极联络清*内应。据忠王自己7月6日给陆顺德信中说,上海清*中有“三千余”两广兵勇愿为内应,而守卫上海的清*总共才四千。实际上内应者系清方下级*官广西人余义*、郭功德等,总数不过百余人,事发前已被清*发觉清理。
正是外交的无知和错误,太平*的当权者对两个传教士的话信以为真,忠王李秀成坐着轿子大摇大摆的进上海,遭到英*的炮击还浑然不觉。太平天国没有很好地利用西方列强和清*府的矛盾,阻止两者狼狈为奸。太平*冒失进攻上海,彻底使自己处于两面受敌的境地。
一厢情愿唯我独尊
由于太平天国和西方列强信奉一个上帝,一开始太平天国并没有把外国人看作是侵略者,而把他们看作兄弟。当然这个“兄弟”不是平等的,而是“小兄弟”。
年,英国公使文翰访问天京,太平天国认为洋人是来归顺自己,杨秀清便以高高在上的口吻颐指气使:“尔海外英民,不远千里归顺我朝”“兹特降谕,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并号召各国“齐会大国,扶尔主,朝尔主,同尊上帝”。还要求各国使节“年年进贡,岁岁来朝,方得为天国之臣民,永沐天国之恩泽”,高傲无理到极点。
这种以天朝上国自居狂妄自大的态度自然引发了西方列强的不满和回击。直到太平天国后期干王洪仁总理朝*时,正式外交公文中的“诰谕”、“札”“谕”,才被“照会”一词代替。“归顺”、“谒主”“万国真主”等词也不再使用,而改成“贵国”、“贵驾”。
但洪秀全的“国际主义”观念始终没有改变。年至年洪秀全写了《万国来朝及避讳字样》若干诏书,都是同时颁给“西洋国家众弟妹、众使徒、中西一体众臣庶民”的。他始终坚持自己是“上帝亲子”、“万国真主”,要求西方列强“朝上主”、“扶朕幼乃扶爷哥”。
在太平天国鼎盛时期,西方列强是观望和保持中立的,和太平天国关系比较和谐。但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元气大伤,江河日下,西方列强就公开支持清*府,一起剿灭了太平天国运动。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天国领导人狂热的的宗教情节作崇,还认为洋人同他们“同拜上帝耶稣,一教相传,并无虚假损害之念。”不光希望西方列强保持中立,还一厢情愿地要他们协助灭清。
直到临死,许多太平*将领也有李秀成之问:为什么“基督教打基督教”呢?
参考文献:王舒雅《宗教视野下的太平天国文书》
刘薇《太平天国外交*策实质及其作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