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如果你想攻读的经济学专业,是以下高等学府中的一所,那么在申请阶段,你都需要提交一份研究计划书。而在写研究计划书之前,我们都需要先要阅读优秀的参考文献。
然而目前学生提交的大量研究计划书,都是由“女性、养老”等热门经济学研究词简单堆砌起来的,同质化严重,这并不是日本导师所期望的学术研究。今天带来的这篇文章,就将向你详细介绍阅读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高效阅读优质的学术文献。
1
什么是学术研究?
大家知道修士在日语中的全称是什么吗?没错,修士的全称是博士课程前期。日本教育体系将修士归纳到博士课程中,是因为在修士阶段,学生的身份发生了重要转变,大家已经从知识的消费者变成了知识的生产者,你被期待基于已有的知识,去生产从来没有的文献成果,这就是学术研究(AcademicResearch)。
那么,什么样的人有资格对你的学术成果做出评价呢?——答案是:站在学术前沿的人。只有处于学术前沿(frontier)的人才有资格评价,他们能提供最专业的指导和意见。
我们做学术研究都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因为近现代学术已经不再存在独自完成的研究,我们不能闭门造车,目前的研究都是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推进前人的结果。
因此,只要最初这个研究方法不是你发明的,我们都要在论文中说明清楚这个研究方法的来源,是谁发明的、是谁论证的,我们是站在哪位巨人的肩膀上的,这是研究计划书最重要的一部分。
2
优质的学术刊物和作者
我们在写研究计划书的时候,经常犯两个错误。第一个是容易闭门造车。折腾了两个月,结果在网上搜一下关键词,却发现已经有大量前人都做过了。第二个是你找的先行研究不是优质的。那么建立在粗制滥造先行研究上的论文没有任何意义。
我们一定要在建立对先行研究的充分了解基础之上,选择优质的学术刊物和作者,充分阅读,才去实施研究计划书的写作。
大家往往喜欢依靠关键词和直觉去选择自己参考的文献,但是你知道教授是如何来衡量一篇先行研究的吗?↓
这三点干货赶紧拿笔记下来:
1.这是发表在什么刊物上的论文?刊物是什么等级?
2.作者是什么身份,他有过什么研究,质量都怎么样?
3.这篇论文被引用了多少次?都是什么人在引用这篇论文?
首先,经济学领域有且只有五个顶级学术期刊,它们经常以缩写形式出现。
★ Top5:
AmericanEconomicReview(AER),
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JPE),
QuarterlyJournalofEconomics(QJE),
Econometrica,
ReviewofEconomicStudies(RES),
这里需要提一下,《经济学人》不在其中,虽然它也是顶级杂志,但它与以上五本顶尖学术杂志的定位不同。
接着是第二梯队:行业顶刊Fieldjournals。
★ Fieldjournals
Top-field
/p>
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JIE),
JournalofDevelopmentEconomics(JDE)
Field-Review(JournalReview)
/p>
ReviewofEconomicStatistics,
ReviewofInternationalEconomics
比如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大家可以注意到,一般情况下,Journal比Field规格高,如果以后我们看到journal标识的杂志,就知道这本杂志的规格绝对不低。
最后还有WorkingPaper,大学/研究所数据库、Generaljournals:JournalofXXX,ReviewofXXX,其中ReviewofXXX是许多大学教授/研究者视为引用的最低要求。
总结如下面这张PPT所示:
如果你没有引用什么顶尖杂志学术论文的文章,你也可以告诉你的导师:“我在谷歌上找了一篇论文,它被引用了多次(数量级大的)”,那么老师也会认可这个指标。
3
如何快速判断一篇论文的水平?
但是一篇论文少则数十页,多则上百页,我们如何才能快速判断一篇论文的好坏呢?这里有这以下这三点可视化评价论文的等级标准。
★同行评审Peer-Review/委员会XXXFellow
--学术论文是怎么发布出来的呢?它不是由学校里的老师,而是经由同行的评审。这就相当于的教授集合在一起来评价教授和博士生的论文。
★发表刊物;作者的院校/经历背景;被引用数量(比如在谷歌学术上被引用的次数)。
★对内容的评价
Excellent:无人开发的新领域,学科奠基人。
Great:在已有领域取得新进展,包括新模型/机制/手法。
Good:使用已有手法,成功研究了在本土的问题,成功做到了“提一个问题,回答一个问题”。
Justsoso:已知手法,同样目标,只改变数据,调整变量,增加一点检验。达到这个水平的研究者,可以向导师证明自己具有一定研究资格。
Bad:完全复刻先行研究。没有达到学术的最低要求,没有做到“提出一个问题,回答一个问题”。
4
如何高效阅读参考文献?
找到一篇具有参考意义的论文之后,我们该如何高效地去阅读呢?答案是--先看摘要!
摘要中的关键字会帮助你了解大致内容,也简洁明了地阐述了学者研究了什么问题、用了什么研究方法、具有怎样的研究意义(造福人类知识层面的学术意义和实用意义)。
另外实证论文的摘要中一定会说明模型和数据,学术论文中会阐述逻辑论证和推定结果,这也会帮助你快速掌握论文的研究手法。大家只要多读一些论文,就会知道这些关心点经常出现的位置。
摘要中还会提示顽健性检测(RobustnessCheck)的手法和内生性处理的手法。顽健性检测(RobustnessCheck)就是系统抗干扰性检测。比如你在一个模型中加入设定,把线性改成非线性,如果你能得到同样的结论,那么说明研究结果是很有意义的,那这就叫顽健性检测。另外经济学研究的数据来自于社会观察(GDP等),这也决定了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内生性,需要提示内生性处理的手法。
而通过摘要的阅读,你就能发现可以引用的点、可以继续进行研究的点,以及发现做得不好的点了。
5
参考文献的来源推荐
一般,在校学生的学校都会有自己的数据库。另外学校还会针对本校学生提供接入学术数据库的权限。如果你是非在校学生,也可以通过谷歌学术来查询参考文献。
我们中国学生接触的参考文献的语言种类大致有三大类,但是排序和取舍有讲究。
①英文:佳。
→论文由全世界的研究者共同评价。
②日文:可。
→日本教授可以很快评价论文的价值。
③中文:不佳不可。
→尽量少引用知网的论文,因为教授在面试的时候很难对你的研究做出判断(日本教授不懂中文,无法评价)。
最后说一说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吧。建议使用谷歌学术输出标准引用格式,选择一种,所有引用保持一致,比如GB/T,MLA,APA。英语的话,使用TimesNew,Roman,日语使用等线/明朝即可。
希望以上关于参考文献的讲座内容整理,对正在奋力准备日本经济学专业大学院考试的同学有所助力!我们下期再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