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南海,岛礁探测空间格局的演变 [复制链接]

1#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96949.html

南海,国际上通称“南中国海”(SouthChinaSea),它是我国行*版图最南的海疆,其分布面积约万平方公里,中国管辖海域面积为多万平方公里,约有座岛、礁、沙洲和暗礁,按照分布方位分为西沙、东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统称南海诸岛。古代中国,人们根据南海海水的潮汐现象,称之为“涨海”;根据南海地理现象,把南海诸岛统称为“崎头”或“珊瑚洲”。南海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大通道,是现今海上航行的“世界第三*金之道”,从汉初开始,中国先民开辟了途径南海的海外交通线,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

根据考古发现内涵丰富的南海历史遗存,这是中国古代船舶航行在南海“丝绸之路”所遗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和早期中国先民在南海诸岛上劳动生产的见证,也成为了证明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开发和经营南海诸岛的有价值的考古实物资料。汉代以来,中国南海岛礁探测空间格局演进大致经历了记录、认识和探测的三大层面认知阶段,汉代以来中国对南海珊瑚礁岛的记录和宋元时期中国对南海珊瑚礁地貌的认识以及明清时代中国对南海珊瑚礁地貌的探测。本文着重从古代中国航海科技及其*策发展的角度,以古代中国探测南海岛礁的变迁为视角,探讨了古代中国探测南海岛礁空间格局的演变,以揭示古代中国在南海岛礁探测空间上的认知发展与对我国南海诸岛的地形研究的历史进程,为证明中国最早发现、管理和开发南海诸岛提供依据,为推动未来中国积极推进南海岛礁建设增强根本动力。

唐宋时期以前中国探测南海岛礁空间格局的演变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珊瑚礁地貌的国家之一,早在汉代时,中国就记录了以珊瑚礁为基础的南海珊瑚洲。唐宋时期以前,人们对珊瑚礁岛地貌的探测,从汉末人们对珊瑚礁岛的记录,到晋代人们对珊瑚礁岛的详细探测,到南北朝时期人们有关珊瑚礁的记录,中国建设南海岛礁空间开发的基本特征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认知不断深化和全面。但是由于受到当时诸如科技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对南海珊瑚岛礁的认识尚处在初步阶段,并没有导致南海岛礁建设活动的重大影响。根据这一时期南海珊瑚礁岛认识程度的不同,大致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汉晋对珊瑚礁岛的探测古代中国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发展进步,推动着中国秦汉时期航海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时,古代中国沿海居民具有强烈海洋意识,不仅懂得利用海洋获取“渔盐之便”与“舟楫之便”,而且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海洋科学知识,在中国海外移民与海上探险历史上书写了光辉的篇章。我国古代沿海居民在与海洋的长期接触中逐步积累起有关海洋的认识,很早就开始进行海洋采集和海洋捕捞活动。“南海”作为实际的海域进入人们的视域是在公元前年秦统一岭南,设置了日南郡和南海郡,其中“日南郡”,即“言其在日之南”,就是在今越南的南部。到汉武帝时期(公元前年—公元前87年),人们对“南海”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拓展。

《汉书》记载了古代中国船只从日南、徐闻、合浦航行到*支国(今印度南部)的行程路线。南海诸岛区主要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其是我国造礁珊瑚最繁生的地区。珊瑚礁体是珊瑚虫体在热带海洋中由其群体生长,并和其坚固钙质残体胶结所形成的海中坚硬块体。由珊瑚礁体进行群集起来形成海上珊瑚洲。中国作为世界上最早研究珊瑚礁地貌的国家之一,早在汉代时就已经记录了南海珊瑚洲珊瑚礁。古代中国汉代以来书籍已经有记述珊瑚礁地形的描述。例如,东汉(公元25-年)吴国人康泰在其《扶南志》中记载:“涨海(即今南海)中,倒珊瑚洲,洲底有盘石,珊瑚生长其上也”。今天,我们从这一文献记载内容,可以了解到在古代中国汉代,人们就知道海洋中珊瑚洲是由巨大的岩石般礁块所形成,并在其礁块上生长有树枝状的珊瑚。

这里的“涨海”,即今天的南海,“扶南”,即今天的柬埔寨,由此可见,当时东汉人们已经到达今天南海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西晋(公元年-年)的张勃在其《吴录》中记载:“交州涨海中有珊瑚,以铁网取之。”这里的“交州”,即今天的越南,当时西晋人们就在越南附近的南海采取珊瑚。东晋的斐渊在其《广州记》中记载:“珊瑚洲,在县南五百里,昔有人于海中捕鱼,得珊瑚。”[8]汉武帝时期,中国纵横捭阖,锐意进取,不仅开辟享誉中外的海上丝绸之路,而且发现了南海诸岛,将中央集权的*治影响扩展到了海外。东汉时期,中国积极探索从海上直达东罗马帝国的航线,为我国古代远洋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南北朝时对珊瑚礁的记录古代中国在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不仅详细地记载了海洋鱼类的生长发育和习性,如《临海水土异物志》记载有“鲼”和“土奴鱼”等鱼类、《魏武四时食制》记载有“蕃踰鱼”,《毛诗草木鸟兽鱼虫疏》记述有“鲟”鱼,而且较为细致地记述了海洋哺乳动物的认识和具体描述说明,如《西京赋注》记载了“蒲牢”,《古今注》记载了鲸,《江赋》记载了江豚和海豨,《交州记》具体描述了海龟等海洋爬行动物。在中国古代小说集《述异记》中,共有两个版本,其一是由南朝(公元-年)齐祖冲(公元-年)所撰,共有10卷,这个版本至今已失传;其二是由南朝梁任昉所撰,共有2卷,其记录有“郁林郡有珊瑚市,海客市,珊瑚处也”。这就是北部湾附近郁林郡的附近海域采得珊瑚,即今广西北海涠洲岛地方亦盛产珊瑚,所在海域的珊瑚岸礁发育良好。

魏晋南北朝作为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发展阶段,上承秦汉文明,下启隋唐盛世,正处于古代中国两个发展程度较高的封建王朝之间。在这一时期,*权频繁更迭,突出表现为孙吴*权对海洋的经略,并且当时人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海洋鱼类分类方法。孙吴*权在开发和治理岭南地区的同时,促进了当地造船业和对外贸易的繁荣发展。当时,孙吴与曹魏为争夺天下而三次进行海上*事远航,开辟出我国从长江口至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海上航线,并横渡台湾海峡,远航至南洋诸国。在《吴时外国传》和《扶南异物志》等论著中介绍有东吴经南海通往西方海上航线的情况。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事航海活动,不仅对中国海疆向南进行拓展,而且促进古代中国与南亚海上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