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基本概念探析及其实践意义 [复制链接]

1#

近年来,知识产权运营尤其是专利运营在我国知识产权领域成为火热概念。促进专利运营不仅成为企业等市场主体经营管理的重要目标,而且成为国家和地方有关知识产权*策的重要内容。从*策上看,引导专利运营贯穿于企业技术开发、产品化和市场化的全流程。知识产权运营在概念内涵上似乎已与知识产权管理交叉重复,在实践中,又有以许可转让、质押融资、作价入股等直接实现经济价值的运营方式代替知识产权运用,成为知识产权运用甚至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重心的走向。对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来说,管理知识产权到底应该“管什么”,或许应该回到知识产权管理的基本概念,才能回答。为此,本文试图通过梳理分析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及知识产权创造、维护、运用和保护等相关基本概念,探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工作方向以及工作重点,以期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带来启发。鉴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重点受到企业发展阶段、经营规模及拥有的知识产权资源多少等影响,本文主要针对积累了较多知识产权、设置有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或岗位的大中型企业。

1-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概念的研究现状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以人为中心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及创新等手段,对组织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进行有效的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期高效的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鉴于管理学的基本理论,一般认为,知识产权管理是指组织对其知识产权工作加以计划、组织、协调及控制的活动和过程,从而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目前,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较具代表性的定义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是为规范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推动企业强化对知识产权的有效开发、保护、运营而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的有计划的组织、协调、谋划和利用的活动。在此后相关研究中该定义得到广泛的直接引用或进行类似的定义,如表1所示。

任何一种管理活动都必须由以下4个基本要素构成,即: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组织目的、组织环境或条件。管理主体指由谁管,管理客体指管什么,组织目的指为何而管,组织环境或条件指在什么情况下管。现有关于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定义亦是主要围绕管理主体、管理客体、管理目的3个要素进行界定,但由于在管理主体、管理客体及管理目的的定位和表述上存在宽泛、笼统、抽象以及遗漏或交叉重复的问题,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实践指导意义不大。

表1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概念相关研究概况

1.1管理主体的界定过于上位,不利于认清知识产权管理职能与其他职能管理的区别和联系

在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进行概念界定时,目前国内学者关于管理主体的表述,仅有蒋坡特别指出“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其他相关研究文献在管理主体方面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笼统的将管理主体界定为“企业”,二是忽略不提管理主体。对于传统的职能管理,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主体的笼统界定或默认不提,不会造成对相应职能管理部门管理职责及管理内容的理解偏差。但对于新兴学科知识产权管理来说,如果将管理主体界定为上位概念“企业”,则不利于认清知识产权管理与研发管理等其他职能管理的区别与联系;对于设置知识产权管理职能部门的企业来说,也容易引起知识产权管理在管理职责、管理内容及绩效指标等方面与其他相关职能管理的交叉和混淆。

如在知识产权创造方面,以当前业内较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