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刘军强,写作是门手艺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1#
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js/

第1章思维的成人礼

作文与论文背后是中学(基础教育)与大学教育(高等教育)方式之间令人忐忑不安的断裂

总之,作文到论文的写作方式之变化,不啻于思维方面的成人礼。

第2章写作:学业和事业起飞的火箭燃料

1.大学写作训练通常分为两类:创意写作与说理写作。创意写作通常面向小说、诗歌、戏剧、剧本等文体。而说理写作则面向论文、实验记录、调查报告、文献述评等文体。大学阶段最重要的学习任务是能写有根有据、有问题有论证、结构完整的论文。

2.技能的掌握需要大量的练习、纠正,最终形成稳定的神经连接和肌肉记忆,才算真正学会了。拥有知识仅是把显性知识装到脑中,使用知识才是形成了技能。肌肉记忆的形成需要大量枯燥的、重复性的动作

第3章怎样使用这本书?

本书共分为十篇二十九章。每篇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并配有习题。首篇为分野,澄清了作文与论文两种文体的不同,以及背后的教育方式的差异。与作文揖别,你才能进入新的写作和思维世界。全书线索如下图所示:

第4章此满分,彼满分

文风区别仅是表层的区别,情感表达和科学说理的区别也只是具体表现,背后反映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断裂。高等教育随着海量资源的投入,师资已经明显改善。尤其在部分高校,国内训练水平的提高和大量海外师资的涌入,正在结构性地改变着整体的学术氛围。

然而,基础教育仍然是应试主导。每年高考结束,大学老师们都会迎来一批又一批习惯于表达情感,而疏于说理论证的新鲜人。升入大学的学生需要了解,他们面对的将是另外一种风格的写作,其背后是另外一种思维方式。

显然,转变没那么容易。

第5章此玻璃,彼玻璃

1.乔治·奥威尔有句含意隽永的话:好的文章如同窗户玻璃。

史迪芬·平克认为,写作是作者为读者开辟的伸向世界的一扇窗。在未知的黑洞里,作者开了一扇窗。透过这扇窗,读者可以看到世界的某个侧面。

2.有的作品就像你在有色玻璃橱窗里看到的镶嵌玻璃,这种玻璃橱窗本身很美丽,在光照下色彩斑斓,却无法看透它们。同样,有的诗作本身很美丽,很容易打动人,但是如果你想弄明白怎么回事的话,这类作品可能很晦涩,很难懂。

至于说平板玻璃,它本身并不美丽。理想的平板玻璃,根本看不见它,却可以透过它看见外面发生的事。这相当于直白朴素、不加修饰的作品,理想的情况是,阅读这种作品甚至不觉得是在阅读,理念和事件似乎只是从作者的心头流淌到读者的心田,中间全无遮拦。

3.好的文字就像窗户上的透明玻璃,读者透过玻璃可以清晰地看到窗外的景致,以至于意识不到玻璃的存在。这才是文字应有的作用。

反之,绚丽的文字就像教堂的彩色玻璃一样,美则美矣,但是你很难看到外面的景色,如此窗户只能作为装饰之用。可见,文字过于绚丽,信息传递的使命会被形式所累,无异于一窗障目

第6章为什么不好好说话?

1.作者们为什么不能好好说话?原因林林总总,不过大概如下。首先,主题技术性太强,曲高和寡。其次,有的作者以抽象的文风来挑选读者。然而,大量的晦涩文字其实跟难度无关,而是作者在故弄玄虚、故作高明。还有一种晦涩来源于作者的偷工减料。造成晦涩的另一个起因,是作者自己对自己的意思都不十分确定。最后还有一种晦涩则来自对“科学味”的过分依赖。

2.跟大多数读者一样,学生阶段的我通常做内归因:我读书少,作者一定是很牛的。然而年岁既长,我开始明白:作者最重要的就是写作清晰流畅的文字,降低理解难度,为读者提供方便。所以,请你一定要调整心态:如果读不懂一篇东西,大可不必怪自己,而是要理直气壮地把矛头指向作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形成健康的倒逼机制,逼迫作者们清晰地写作。

第7章初阶:问题是文章的引擎

1.问题是文章的引擎。没有问题做导引,写作就变成无趣又无用的无病呻吟。写什么比怎么写更重要。问题意识决定了写作的靶心,决定了写作者看问题的角度和回答问题的方式。好的研究者都有出众的问题意识。

一个好问题可以启发新研究,启迪新思潮,引导我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