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高效阅读与管理文献,我是这样做的人生五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ks811/

「来源:|投必得学术ID:topeditUS」

作者:静儿

对每一个科研人来说,阅读文献绝对是开启科研之路的第一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困惑,自己在写论文的时候,猛然想起前段时间自己「亲自」阅读的某篇文献跟自己的观点不谋而合,急需这篇文献进行佐证或引用其观点,但翻看了之前的所有文献库,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心心念念的那一篇!

此时,有效的文献管理和文献阅读笔记就显得极其重要,它可以迅速帮助我们重拾序贯性的研究思路。

那么,在不借助任何科研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如何高质量地阅读和管理文献直到刊出一篇署名自己的文章?

一、如何高效地精读文献?

1.查找文献的关键点

有一点老生常谈,但很重要:根据自己研究的关键词或主题词查找所研究领域内近5年的权威、优质期刊的高质量文献。

个人喜好查阅综述和学位论文,两者的内容更系统和详实,可节约很多查找和阅读期刊论文的宝贵时间和精力。当然,在综述和学位论文里面还有很多相关度很高的参考文献,也可检索出来进行延伸性阅读。

2.判断是否要精读

阅读一篇文献可有详有略,关系不大的文章可浮光掠影地泛读即可,通过看标题、摘要和结论,就可判断出这是不是你需要的文献。

在知网或者万方等文献知识库,打开自己感兴趣的文献,大致浏览文章题目、摘要、前言、讨论,了解文章大概讲了什么内容,自己可从中借鉴到什么,是研究设计的巧妙,还是研究结果的精确。

如果文章相关度较高,且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可将这篇文献下载到固定的本地一个文件夹,继续再次精读这篇文献,反复看研究内容、方法,了解文章的精髓。

3.标记重要的文字内容

下载到本地的精读电子文献,最好以PDF或Html格式进行保存。在精读的过程里,可逐字逐句地品读文章内容,用编辑器高亮笔或下划线进行重点内容的标亮备注,也可用不同颜色的字体区分重点内容,实现有效的助力文档在线管理。

打印或复印的纸质文献,也可用不同颜色的笔迹标注或手写进行文字批注。

比如,我想撰写一篇关于「多模式镇痛策略在创伤早期病人应用中的研究进展」的综述,在精读到某篇认为重要的文献时,我认为前言部分「随着重症医学的不断发展,镇痛镇静治疗已经成为重症医学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引用借鉴,那么我就将这句话用高亮笔点亮,并将这篇文章放置到重命名为「前言」的文件夹中。

图片来源:作者阅读文献时的标记

4.将已阅读的文献进行分类整理

在泛读的文献中筛选出有意义的文献进行精读,将自己认为有借鉴意义的前言内容用高亮笔进行备注,将此篇文章放在固定的命名为「前言」的文件夹。

同理,将自己认为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方法的文章放在固定的一个文件夹,并重命名为「研究方法」。

当然,还可以按照作者的正反观点或相似观点或者文献类型进行分门别类地放到不同的文件夹。

认为非常重要的文献,可以放到同一个文件夹,可按阅读的先后顺序在文件名前以01、02、03进行编号。

此外,每个分类的文件夹里面的文献,可以「作者+文章题目+关键词」进行命名,以此便于检索,使查找内容更一目了然。

图片来源:作者管理参考文献的方法记录

图片来源:作者重要文献的方法记录

二、如何整理文献阅读笔记

针对精读过的文章,可制作成一张表格,其中内容可包括序号、文章基本信息(标准的参考文献格式,便于引用)、文章类型、主要观点、可借鉴之处、阅读日期等。

如果觉得文章观点精彩或者表达得比较清楚,可暂时直接复制或者摘抄其中内容,为自己的文章写作积累素材或提供参考。

1.阅读摘要

摘要是文章的缩影,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部分。通过细致阅读,大概知道文章主要研究了什么问题、有何重要结果。

2.细看全文

文章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是如何设置的?研究设计是如何设计的?有何参考价值?文章有何创新之处?讨论部分是从哪些方面、哪些层面展开讨论的?有何借鉴之处?产生了怎样的创新点?能否引用借鉴到自己的文章中…

图片来源:作者阅读文献的记录表

我们在精读每篇文献时,都应该带着以上问题进行思考,在精读的过程中,产生了怎样的观点或萌发了怎样的创新想法,都应该及时记录到表格中。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阅读别人的文章时,发现人家逻辑表达清晰、文字凝练,且正好跟自己想表达的意思相吻合,自己很容易就被带入其中,情不自禁地将人家的大段文字一字不差地全部复制粘贴到自己的文章里,这就是所谓的抄袭(在论文抄袭检测系统大于20单位的字数匹配一致,在知网数据库文章连续超过13个字即可被认定为抄袭[1])。

我们必须打破自己僵固的思想块垒,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换用自己的语言组装加以表达。

综合以上,大家在管理文献时,大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与习惯制定适合自己的笔记模板,主要目的是通过搜索功能可快速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文献内容,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如果大家实在觉得手工输入笔记太麻烦,也可以借助电子文献笔记工具提高阅读和管理文献的效率,目前比较主流的电子笔记软件有Baklib、印象笔记、Endnote等。

追逐日月,不苟于星光。愿大家在阅读和管理文献上均能精密输入,高质量地有效输出!

人生匆匆,求索漫漫。愿大家都能在科研路上产出多多、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中国知网.最新知网论文查重规律[EB/OL].-01-04

END

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