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一般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下面,赛恩斯编译就“研究生如何查阅和整理文献资料”进行探讨。一、搜集途径:瞄准主流文献。主流文献,如该领域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专职部门的研究报告、重要的观点和论述等,是做文献综述的“必修课”。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条途径入手去摸清该领域的主流:一是图书馆的中外学术期刊,找到一两篇经典的文章后,留意它们的参考文献,因为质量较高的学术文章,通常是不会忽略该领域的主流、经典文献的;二是利用“中国期刊网”、“外文期刊数据库检索”和中外文过刊阅览室,也可以查到一些较为早期的经典文献;三是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情况利用国家图书馆和一切可以利用的关系和情报。二、文献保管:随时作好记录。如对文献进行分类,记录文献信息和藏书地点。作论文的时间较长,有的文献看过了当时不一定有用,事后想起来却找不着了。所以有时记录是很有必要的。对于特别重要的文献,不妨作一个读书笔记,摘录其中的重要观点和论述或者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材料和到真正开始写论文时积累大量的“干货”,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三、文献阅读:集中时间精力。看过的东西都会多少有所遗忘,因为遗忘是大脑工作的规律。因此我们在看文献时最好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精力阅读。这样,看的东西就会更加相对容易地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尽量避免时间过于分散,这样只会既浪费时间,效率也不会很高。四、文献提炼:发挥主观能动。通过文献的阅读,我们要试图建立个人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看法。在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以后,对于追踪当前发展动态时,务须切记发挥自己的判断力,不可盲从。要有主见的去研究某个专题、某个专家的学术进展,比较对于同一专题的论点的发展,掌握其新的方法或新结论或注意作者观点的改变并探究其原因。同时,应注重培养个人的学术修养,对于高质量高水平的期刊,定期浏览,从面上了解学术进展和热点,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工作进展,逐篇自习阅读新作。当然了,在以上的基础之上,我们还要确保文献的质量,一般可从以下几点去辨别其质量,一是所涉及的问题是否已经清楚地列出;二是结论是否代表当前的最新方向;三是研究思路是否富有影响力以至于经他人认可并追随;四是研究成果在多大程度上被引用;五是论述是否可信有条理;六是结论是如何被一步一步分析总结出来的;七是此项研究的发展前景、意义或重要性如何;八是此项研究背后的假定条件是否可行和可实现;九是此项研究所使用的方法论是否是当前公认的研究此项成果最恰当的方法论,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