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措施探究 [复制链接]

1#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措施探究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新课改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知识水平,同时也要提升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带动学生全面发展。针对初中数学而言,具有较大的逻辑性,因此这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最终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影响学习质量,多数教师的教学仅仅局限于课本之上,无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相互联系,导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无法进行数学知识的合理运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能力;培养措施;探究

一、绪论

1.1研究背景

在素质教育改革阶段,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数学课程内容也增设了“综合与实践”板块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由数学活动组成,以各个数学问题为基础,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这样的设置将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将数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应用水平。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很多知识偏向于实际应用,往往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模型,以此来对学生实施教学活动。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学习的目标便是让学生做好知识技能掌握,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要求学生可以利用掌握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水平,提高数学素养。所以,在此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为基础,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针对理论意义主要有两方面,首先是教育政策理论方面,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年版)》设定的课程总体目标指出,初中数学教学,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知识与技能水平,同时也要以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为主,学生要在学习中,激发思维创新能力,并运用逻辑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分析与观察中增强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自年起,我国便开始重视数学应用问题的解决,尤其是在各大中高考中,数学应用题所占比例很重,基于此,新课标已将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应用作为主要考察标准。因此,这也给初中数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要培养学生数学知识水平,同时要激发学生探究意识,以数学理论为基础,进行实践性教学,帮助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善于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所以,可以说,新课改下一个重大要求,便是需要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其次是素质教育理论方面,素质教育的推进,让学校教学以学生诸多素质方面为目标,培养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思想素质,并帮助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因此在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引下,教师坚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深入挖掘每个学生的个性及潜力,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坚持全面发展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所以,在素质教育要求下,需要教师提升学生知识应用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2.2实际意义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同时也会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提炼,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分析的方法,并运用数学思维来解决生活问题,实现学以致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激发,主动观察生活遇到的问题,并可以进行相互交流,从而自行找到解决办法,这样将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其次,是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是教师的责任之一。初中数学教学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管是在教学设计还是在课堂实践教学中,都必须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基础,多下功夫,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要对每个学生有所了解,结合学生的特点来不断研发新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反思,完善自身的教学能力,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1.3研究方法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某学校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来增加文章的可信度。

文献综述法,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可以更好地了解初中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相关问题。

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初中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现状,并为问题的提出做出铺垫。

二、文献综述

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我国很多学者都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学者胡苗苗发表论文《关于初中数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分析》,在文中指出,新课改下,教师往往会运用作业的形式来巩固学生的知识水平,然而在新课改教育理念下,教师做作业设计的数量减少,但是作业的作用却极为重要,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做好作业的设计工作,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教学重点工作。学者丁子定发表论文《初中数学课堂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研究》,在文中充分探讨了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知识应用水平低的原因,主要原因便是学生实践能力差,接触的数学知识极为抽象,但是却没有亲身去进行知识的验证,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不够深入,无法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应用。针对此现象,作者提出,教师必须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引导学生主动去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了解数学知识点的运用,从而来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应用水平。学者杜宪刚发表论文《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文中作者以轴对称图形为例,为学生进行数学应用知识的讲解,让学生针对生活中见到的地板进行调查了解,掌握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让学生亲手进行测量与计算。这样学生在测量与计算中,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在此教学过程中,学生进行合理探究,并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兴趣,利用科学的课外实践作业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数学应用水平的提升,带动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数学素养。

三、初中数学教学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3.1教学观念存在偏差

虽然新课改下,大多数教师纷纷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但是实际看来由于传统应试观念的根深蒂固,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依然存在偏差。受中考成绩影响,学生与教师对于成绩比较重视,希望学生能够在考试中取得更高的分数。导致课堂教学教师对于知识量的讲解过于重视,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自觉的趋于机械化,无法考略到学生的感受,忽视了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学习地位。再加上数学知识逻辑性较强,学生在学习中很多概念性理论知识不够理解,课堂学习缺乏参与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学习,无法实现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最终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3.2教学方式枯燥单一

针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而言,教学质量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原因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式。然而实际看来,一名教师要教授很多班级,教学压力很大,教师无法对每个班级的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解,往往只会运用一种教学方式来教授所有的班级,没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由于每个班级的学生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不同,这导致有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并且教师在课堂中很少会给学生练习例题的时间,导致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无法提高。

3.3课堂学习互动性不强

良好的互动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兴趣,更能加深学生对数学难点知识的理解。然而目前看来,部分教师在数学课堂很少能与学生进行互动,为了能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解更多的知识,教师基本上不会与学生互动。缺乏互动的课堂导致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无法跟上教师讲解的脚步。由于教师在课堂上无法给学生探究思考的时间,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很多数学难点知识理解不够透彻,影响了学生学习效率。

3.4课堂问题设置不合理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问题设置是激发学深好奇心的重要途径,并且也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课程进度的影响,教师在课堂的问题设置十分简单,与学生所学知识的联系并不紧密。很多时候,问题的设置并不深入,学生无法深入思考,导致问题失去实用性,最终影响了学生思维素养的锻炼与培养。

四、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措施

4.1转变教学理念

针对初中数学而言,是一项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很多知识学生无法有效理解,更无法合理运用。因此这需要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强对新课改的深入研究,树立新型教育理念。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要加强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的研究,充分认识到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价值所在,只有教师将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才能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工作,课堂教学活动必须要以学生为主体,确保知识的讲解在学生的接受范围,能够激发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能力,从来提升数学知识的应用水平。

4.2把握教材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数学知识产生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由于数学知识的逻辑性极强,初中生的思维水平的限制,让他们无法很好地去理解数学知识,尤其是针对一些数学公式及数学概念等知识,理解起来存在较大的抽象性。所以,基于此,需要教师能将生活知识与教材融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简单化、直观化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乐趣所在。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做好各项信息的收集整理,尤其要从生活中收集一些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材料,做好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延伸,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可以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或课外拓展环节,以生活化为背景,选择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例题,让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例如:教师在进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中,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插入一些图片,展示生活中如何运用二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并且在设计联系中可以选择一些工程问题、销售问题以及生产问题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思考,充分反映出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比如:在“勾股定理”的学习中,教师首先可以利用问题设置导入环节:同学们思考一下,若是想在墙上挂两幅画,一幅画要挂在2m高的A点,第二幅画要挂在1.5m高的B点,现在有一根2.5m高的梯子,先将梯子的顶端靠近A点,挂号第一幅画,之后再挂第二幅画,那么应该将梯子的末端往外拖多少米?才能让其刚刚好落在B点上呢?教师设置这样的问题,不仅与生活联系紧密,同时也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主思考,并了解到本节课的知识学习,将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从而来主动去思考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来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

4.3科学合理设置教学问题

要想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水平,需要教师合理地设置数学问题,以为问题为基础,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从而在问题的思考中,验证理论知识。自主思考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效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掌握并运用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科学合理的问题设置,能让学生在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激发学生逻辑创造能力的提高,最终找到答案,最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利用有效的问题来促进学生巩固知识点,加深对难点知识的深入研究,来做到查缺补漏。学生在问题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教师也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来更好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引导。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住问题设置的合理性,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若是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思维素养得不到锻炼,若是问题过于难,那么学生更无法理解,很容易打击到学生的信心,问题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基于此,教师要做好中考题的研究,了解出题的规律,把握中考题的节奏,以此来基础,来开展问题教学,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中提升应用水平。另外,有效的问题设置也将促进课堂互动性的提高,良好的互动性是激发学生应用水平提高的重要措施。所以,教师要想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水平,必须要做好问题的有效设置,从而来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

4.4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针对初中数学教学而言,知识的学习不仅仅要就局限于课堂,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开展一些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应用水平。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水平。教师可以结合数学各个单元教学内容,开展一些设计制作以及实验类的调查活动,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进行“几何图形初步认识”的教学中,可以开展一个设计创作的实践活动,以某公司为例,让学生利用不同的几何图形来为该公司的某一产品设计包装盒,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产品,让学生自行选择,学生在实践设计活动中,将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并运用数学知识来进行包装盒的设计,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素养。所以,教师利用课外实践活动平台,为学生创造数学应用知识的机会,从而来实现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

五、结论

针对初中数学教学而言,要想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水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逐步渗透、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教学工作。数学知识的抽象复杂导致理解中具备一定的困难,若是教师教学模式过于传统机械,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提升自身的应用水平。所以,为了提升学生数学知识应用水平,首要从教师做起,转变教学模式,以先进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利用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数学方法,主动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并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深入了解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主动运用数学只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应用水平,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胡苗苗.关于初中数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47):13-16.

[2]丁子定.初中数学课堂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09):45-46.

[3]卡力哈尔·木汗别克.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应用能力[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年1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4]杜宪刚.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N].江苏教育报,.

[5]张建勇.对初中数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研究[J].祖国,(09):20-21.

[6]张怡.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15):.

[7]周春梅,孔庆华.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探讨[J].试题与研究,(09):.

[8]郭艳玲.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J].情感读本,(05):.

[9]张世立.关于初中数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分析[J].考试周刊,(26):44-45.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