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到来,感谢大家又一年的陪伴。年亦是艰难的一年,虽不能远赴山海,但可游览于书海。这一年,你都看过哪些好书呢?
《中论佛护释》译注
叶少勇著
中西书局
公元二三世纪的印度论师龙树开创了“中观”思想体系,其后可分为中观古学与今学两系。《中论佛护释》为中观古学的思想样本,其于古代唯有藏译,而无汉语译传。
本书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叶少勇副教授对《中论佛护释》所作的汉语译注与研究。导论部分梳理了佛护的中观思想体系,着重指出其与中观今学的不共之处。译文部分基于藏译本和西藏贝叶经梵文残本,以现代汉语译出,同时在脚注中录出《佛护释》引文段落的梵语、巴利语平行文本,并摘译诸家注释对偈颂字词文脉的不同理解。将《佛护释》置于整个《中论颂》阐释文献网络中加以审视,最大程度地恢复了《佛护释》的原貌。全书行文流畅,论证严谨,编排典雅,是一部能够反映作者十余年学术积累的优秀作品。
《古代埃及新王国时期经济文献译注》
(“千钟粟”文库)
郭丹彤主编
郭丹彤杨熹梁姗译著
中西书局
本书所指“经济文献”,是那些含有一定经济信息并用古代埃及象形文字书写而成的原始文档资料。就文献生成时间而言,即指古代埃及新王国时期(约公元前—前年)这样一个时间段。新王国时期是古代埃及文明的鼎盛期,在此期间,古埃及经济管理体系日臻成熟。存世文献中,这一时期留存下来的经济文献类型庞杂、数量众多。经过筛选,本书共收入79篇或最富代表性或最具研究价值的经济文献,按其记述内容分成以下五类:
(一)土地清册文献
1篇,即韦伯纸草。韦伯纸草详细记载了埃及中部某地区土地占有和土地税收的情况,结合新王国时期以南部底比斯地区为埃及政治经济中心的背景,韦伯纸草是研究古代埃及土地制度必不可少的文献资料。
(二)税收文献
13篇,其中以哈里斯纸草和都灵税收纸草为主。哈里斯纸草是新王国末期祭司集团经济力量崛起的有力证据,同时也是研究埃及神庙经济的首选文献资料。
(三)财产交易文献
此类文献多为契约,具有数量多、篇幅短的特点。本书所选37篇典型文献中,有12篇买卖契约,8篇租赁契约,以及17篇兼及买卖与租赁的契约。
(四)财产继承和转让文献
23篇,以瑙奈赫特遗嘱和收养纸草为代表。
(五)社会经济状况文献
5篇,这类文献反映新王国时期的经济运行情况(包括经济崩溃的现象),以亚眠纸草和都灵罢工纸草为代表。
《河川的归属——人与环境的民俗学》
[日]菅丰著
郭海红译
中西书局
《河川的归属——人与环境的民俗学》以日本新泻县山北町大川乡为田野点,对其境内管辖的一条名为大川的河川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调查。大川至今仍保留着鲑鱼捕捞的传统,当地民众把大川亲切地称为“鲑川”。作者以田野作业与文献史料为依托,围绕鲑川这一共有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维护及其组织体系的核心内容,对大川至今仍在进行的传统方式下的鲑鱼捕捞活动进行了历史溯源与民俗志的深描,还原了自古至今大川鲑鱼捕捞活动的演变与发展。
《八千卷楼书事新考》
石祥著
中西书局
本书是关于清末著名藏书家丁氏八千卷楼的专题研究。八千卷楼主人丁氏的代表人物为丁申、丁丙兄弟,与常熟铁琴铜剑楼瞿氏、聊城海源阁杨氏、湖州皕宋楼陆氏,并称“清末四大藏书家”,在藏书史上地位显赫。本书深入考述八千卷楼与书相关的史事,包括丁氏访书、藏书、著书、编书、刻书经过,以及八千卷楼藏书聚散、丁氏与同时代学人的交游,等等。
本书收录大量高清古籍书影,包括丁氏藏书目稿本、抄本及丁氏手跋,完整呈现丁氏藏书的精彩面貌。正文分上、中、下三编。上编“八千卷楼藏书史考”,聚焦嘉道咸之间与同光间丁氏搜集藏书—损毁—再搜集—分售江南图书馆的过程,以求从纵向维度勾勒出丁氏藏书聚散的大体面貌;同时从横向维度考述丁氏与同时代学人之间以搜访、通假、传抄书籍为中心的交游事迹。中编“丁氏著述新证”,重点探讨《善本书室藏书志》《八千卷楼书目》及《武林藏书录》等三种丁氏著作的体例与内容特点,还原其编撰过程。下编“丁氏编刻丛书考”,考察丁氏编刻《武林掌故丛编》等六部丛书的背景、缘起、过程,丁氏师友交游与其丛书校刻的关联,各丛书所用底本等问题。
《外国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总目提要
(彩图版)》
李孝聪钟翀主编
中西书局
《外国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总目提要(彩图版)》主要收录由外国人测制、描绘今中国范围内城市或城镇的近代地图。同时,为了完整展现外国所绘中国城市地图演进的历史全貌,本书编者也收录了部分创作于前近代或近代早期、但未运用近代实测技术的外国人所绘中国城市地图,以及一些由荷兰、英国、日本等国人士或机构绘制的内容表现较为细致的城市鸟瞰地图或绘画地图,以便于比较研究。
本书为迄今最为详细的外国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联合目录。书中编制的相关地图条目总数达条,涉及城市地图近幅,测绘者来自英、法、美、日、俄、德等20余国,地图涵盖我国各大城市及众多中小城镇,合计约余座,基本囊括了目前所能见到的测绘质量较高的各种外国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其中不乏测绘年代较早,尚未公开或传存稀少且具文物价值,或在地图学史、城市历史地理学、近代城市史等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外国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
《外国所绘近代中国城市地图总目提要(彩图版)》的目录依照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为序分别著录,同一城市的地图则按编纂年代先后排列。在著录内容上,该目录的著录项目有城市、图名、测绘信息、印制及出版、载体形态、比例尺、收藏者或出处以及附说等项。此外,作为本书的一大特色,每一条目都附有相应地图的缩略图,以便读者对该地图有直观的了解。
《老子今研》
裘锡圭著
中西书局
本书辑裘锡圭先生近年来结合出土的《老子》简帛本研究今本《老子》的主要成果,编为一册,列入“中国古典学的重建”丛书。本书共收录相关论文8篇,主要利用马王堆帛书、郭店楚简、北大简等出土的《老子》文本,对传世与出土各本《老子》展开了多角度的研究与考证,内容不仅涉及《老子》文本内容的探讨,也深入研究了《老子》一书的思想价值。本书的出版不仅有利于推进今本《老子》一书的相关研究,对于古典学的重建也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汉语词汇史》
汪维辉著
中西书局
本书为“大学讲义”系列的一种。汉语词汇史是研究汉语词汇发展历史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学科。汉语有文献的历史长达三千多年,自古以来方言就很复杂,历代累积下来的词汇以数十万计,而词汇的系统性又远不像语音和语法那样容易把握,一部《汉语词汇史》当如何写?应该包括哪些内容?运用什么样的材料和方法?
本书即是对汉语词汇史的一个全面概述,详细介绍了我国汉语词汇史的发展进程和特点,并从方法论的角度向读者展示了如何研究汉语词汇的具体思路和方法。每章最后的思考题是本书的亮点之一,让读者读书之余能做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
黄德宽主编
中西书局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收录一篇竹书《五纪》,藉托“后”,论述五纪(日、月、星、辰、岁)与五算相参,建立常法;在此历算基础之上,将礼、义、爱、仁、忠五种德行,与星辰历象、神祇司掌、人事行用等相配,从而构建了严整宏大的天人体系。全篇以“五纪”为中心展开,故据拟今题。全篇以天象历算(五纪、五算)为基础,论叙天象星辰、天地神祇,而更大篇幅则集中于与之对应的人事行用方面。篇中先叙五纪五算、神祇司掌,后叙以历算为纲纪,树设邦家、蕃育万民、敬事鬼神、百官供事、兵戎祭祷,充分展现了战国时的天人观念。
本辑随书附赠电子书。
《汉藏语比较研究》
施向东著
中西书局
作者认为汉语上古音的研究不能仅仅在汉语文献中打转,上古音研究中的一些症结问题、疑难问题,通过汉藏语言的比较可以找到答案。本书即从研究方法、语料文献等角度详细论述汉藏语比较研究的方方面面,希望能成为汉藏语比较研究领域的指导入门必读书。
《浮生:水上人的历史人类学研究》
(“千钟粟”文库)
贺喜科大卫?主编
中西书局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的沿海、沿江、沿湖生活着大量的水上人。这些人或被称为“疍”,或被称为“九姓渔户”,等等。这些称呼的背后往往交织着陆上人与水上人之间的权力关系。历史上,水上人往往不被允许上岸建屋居住,他们也很少掌握文字,因此撰写水上人历史的,几乎都是陆上人,采取的是陆上人的眼光。《浮生:水上人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即试图去理解这样一个文字记录很不全面的社会历史,解读其与“陆上人”的联系与交流。
资料:中西书局
编辑:徐诺
上观号作者:书香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