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析技术转移效应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复制链接]

1#
有地方能治好白癜风吗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111/j3uzb6c.html

引言

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转移效应的表现形式及其度量的研究是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转移相关文献讨论的重点内容的一部分,只有通过一定的基准来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转移效应进行分析,才能够证明其确实存在。

而通过技术转移效应的表现形式的研究,则可以弄清楚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转移效应的具体实现路径。关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转移效应的表现形式,国外的研究文献更多的是集中于研究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并在很大程度上将技术转移效应等同于技术溢出效应。

众所周知,技术进步对经济运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劳动生产率的改进上,通过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来检验技术进步的贡献,是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经济分析做出的突破性的历史贡献。到目前为止,人们基本上还是沿用道格拉斯的生产函数来分析与技术进步的相关问题,不过分析的方法变得越来越复杂,应用的领域也日趋广泛。

在讨论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转移效应时,最常见的方法还是以劳动生产率来测度和分析。应当说,对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至关重要,因为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输人效应虽然有可能从整体上提高东道国的产出效率和生产水平,但往往并不能确定东道国本土企业是否单独获益,而对技术溢出效应的研究则可以对此加以数量化分析。

但是,把技术转移效应与技术外溢等同起来未必合理,我们在后面会对此作出说明。在国外的研究中,技术溢出效应度量标准比较丰富,几乎是因人而异,不同的学者在对FDI的技术转移效应进行分析时都会根据所研究国家的具体情况和数据限制采用不同的度量标准。

从企业微观层面进行实证分析,FDI确实在立陶宛存在通过技术转移导致的生产力溢出,并对这种由技术转移带来的生产能力溢出进行了量化分析。从数量上来分析,如果立陶宛的FDI流入增长10%,其技术转移能给本土企业带来0.38%的产出增加。在产业中观层面的实证分析上,从相关研究证明来看,FDI能够通过技术转移产生溢出效应,使东道国本土企业的产出水平增加,从而使整个产业的产出能力提高。

国内经济学界也有类似的研究。学者采用年中国个工业企业的企业数据,对外资影响我国工业企业生产效率的途径进行了经验分析,认为外商参股有助于提高国内企业的生产效率。

沈坤荣利用年29个省、市、自治区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量与各省的全要素生产率做横截面的相关分析,得出FDI占GDP的比重每增加一个单位,全要素生产率可以提高0.37个单位的结论。程惠芳应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框架,就国际直接投资(FDI)对高收入、中收人、低收人国家三种不同类型国家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推导和实证分析,认为FDI能内生出技术溢出和技术进步,从而成为内生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她对65个样本国家实证研究之后认为,虽然FDI流入增长对高收人国家经济增长作用更明显,但FDI流人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其原因与FDI流人规模和我国的人力资本水平有关。通过建立FDI流入增长率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之间的回归模型,程惠芳的研究认为,FDI流入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我国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根据文献记载,MacDougall是较早进行FDI溢出效应的研究者之一,他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福利的一般性影响,其中就提到了FDI在东道国可能会存在技术转移效应,能够提高东道国的国民福利水平。作为更加精确的研究,从寡头模型的分析,认为东道国之所以热衷于吸引更多FDI并不一定是期望能够直接从跨国公司得到先进技术带来的好处,而仅仅是因为FDI的技术转移能够提高本国的福利水平。

他们假设跨国公司有比本土企业更加先进的技术水平,跨国公司雇用当地的劳动力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加先进的技术,所以当这些劳动力离开跨国公司进入本土企业的时候便能够为本土企业带来先进技术,使本土企业从中获益。当跨国公司和本土企业之间存在较大技术落差,或者在东道国存在数量众多的同行本土企业的时候,跨国公司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于是产生很强的动机阻止技术外溢,支付给本企业工人更高的工资是跨国公司惟一的选择。

肯尼亚的研究表明,因为支付较高的工资水平,总共仅有16%的劳动力从跨国公司进入本土企业,虽然肯尼亚从FDI中直接获取的技术转移并不多,但国民福利的提高使得本国能够有更多的技术投入。通过对韩国的观察发现,当跨国公司的生产经理人转入本土企业就业业的应用技术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断言技术进步不仅发生在跨国公司本部门内,还会进一步扩散到其他部门。

通过最低质量标准、交货期限、价格等方面的压力,跨国公司将迫使本土原材料提供商实现现代化:产业(行业)内部虽然也存在少量技术溢出,但只是外国跨国公司的被动行为结果,而占多数的产业(行业)间的溢出则大多是跨国公司的主动行为使然。

学者归纳了FDI在委内瑞拉制造业的产业(行业)间所产生的效果,认为后向关联的外国投资企业通常能带来明显技术溢出,面前向的本土企业则很难从FDI中得到好处。有学者分析了FDI在印度尼西亚制造业产业(行业间)技术溢出的地域因素,他认为当在地域上与外国跨国公司比较接近的话,其他产业(行业)本土企业可以获得产出水平提高的好处。

通过对立陶宛在企业微观层面的实证检验,发现FDI的进入的确提高了该国的生产力水平,但这种溢出效应只是发生在联系比较紧密的关联产业(行业)之间,具体说就是FDI企业和它们的后向关联企业存在较为明显的生产溢出效应,而在同产业(行业)内部的FDI企业和本土企业之间则没有证据显示也存在这种效应。

同一产业内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不存在或者很不明显,这在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中得到较多的实证支持。有人对摩洛哥在同一产业内部的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结果他们认为在发展中国家不存在外国直接投资产生的(水平)溢出效应。

综上可见他们认为技术转移之所以会在产业内发生是因为三个原因:第一,本土企业通过对国内市场产业内的FDI企业进行技术模仿;第二,本土企业雇佣那些曾经在FDI企业工作或受培训的员工;第三,跨国公司的进入使东道国国内市场竞争加剧,迫使本土企业更加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或者开发新技术。

概括地说,国外的研究文献大都证明发展中国家FDI技术转移的产业特征主要是产业间溢出,而水平溢出更有可能发生在技术水平较为接近的发达国家之间。不过,他们对从实证检验所得出的负面结果并未做出原因方面的解释,而认为存在正面效应的文献则相对缺少在实证分析上的支持。

结语

国内文献对FDI本身的产业分布特征研究较多,但目前还没有学者专门就FDI的技术转移效应的产业特征进行专题研究,具体情况还有待进一步分析。虽然已有的国外文献对发展中国家的FDI产业内技术溢出效应分析结果大多比较消极,但鉴于是对个别国家的专门研究,并不一定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经济学的一般意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