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家医院可以治疗白癜风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北京哪家医院能治疗好白癜风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位于台中市的德基水库是当地重要的水利工程,也是著名旅游地。
这里曾经有一座高达数米的蒋介石雕像,以纪念水库的命名者,然而在矗立四十多年后,这座雕像也没能在年逃脱被拆除的命运。
雕像所有方台湾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表示,为了表示重视和纪念,年10月15日,在拆雕像前还特地先举办了仪式“送神”。
当地媒体众说纷纭,有认为是借“转型正义”之机挑起事端,也有看法认为多年来多起类似活动背后都有“促转会”的力量。
德基水库拆像风波
事件焦点的这个水库,坐落在台中市和平区的大甲溪上游。
大甲溪流到该地后被水坝截流,形成数百平方公里的湖泊水域,这就是台湾电力公司利用水力发电的主要来源。
这座水库原本名叫“达见水库”,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直到70年代中期修建完工,才首次蓄水并开始发电。
数十年来,这座水库不但提供了水电能源、供应周边一大片地区的日常用电,在台风降雨来袭时还承担着调整水量的作用,再加上大甲溪沿途风景不错,甚至还成了颇有名气的赏景点。
水库的名字“德基”来自蒋介石亲自命名,也说得上渊源深厚,因此在水库附近的大坝广场上曾经树立了一座他的铜像。
据当地媒体报导,铜像由当时该单位的员工集资兴建,落成于年。
这座铜像为全身造型,呈现出右手握持帽子的姿势,像身底部的大理石基座大约相当于两层楼高度,还题写有“民族救星”的题词。
既然铜像背后有不少故事和渊源,当初更是由员工集资兴建,数十年来也一直安静地矗立在水库周边,可想而知对于周边居民来说这座雕像具备什么样的感情意义。
该单位也曾经对媒体表示,这座铜像从修建以来已经矗立了43个年头,按照惯例是可以获颁“久任奖章”的,但既然如今已经决定要拆掉,为了安抚员工情绪上的不舍,所以才特别在年10月15日请来法师,借由隆重的祈福法会来作为告别。
动工拆除之前,不但举行了专门的法会,邀请法师祝祷,还由台湾电力的厂长率领员工挖下第一锄土,进行了一个隆重的“动工仪式”。
等到正式拆除的当天,铜像的头部用红布包裹,再使用起重机械把整个铜像从底座上卸了下来。
在现代工具的加持下,雕像的拆卸工作并没有花去太多时间,也没有激起太大波折。
不过,据当地媒体报导,事情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平静无波。
拆掉雕像的行为招来了不少居民投诉,台湾台电本来计划是把拆下来的铜像搬到慈湖去,然而对面不肯接收,最终只能用个木箱子装起来,据称场面就跟“躺进棺材”差不多。
并非孤例
类似德基水库铜像被拆除的事件,并不是什么偶然出现的孤立新闻。
不管是此事之前还是之后,类似的事情时有发生层出不穷,而且程度还有愈演愈烈的势头。
每一次行使拆除甚至破坏操作的主导方,也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进行解释圆场。
早在年,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就把名字里的“中正”两个字改掉了,当时有大量警察奉命出动,开动起重机械拆掉了“中正”两个大铜字。
该中心内部原本立有全台最大的蒋介石铜像,高度在8米以上,既然主体建筑都改了名,雕像自然无法免受波及,顺理成章地也被一同拆掉。
对于此事,国民党的“立委”们当然不是全无反弹,他们纷纷发声,表示这种操作不但手法粗暴,而且“根本是在制造事端”。
年,台南市发生了大规模的拆毁蒋介石铜像事件,且都是利用假日动工,前后拆掉的铜像多达14座,其间还伴有铜像被泼漆、断头、涂鸦、贴标语等操作,引发了各种争论。
当地媒体《中国时报》针对此事发表了评论《没有蒋中正,何来赖清德?》,言辞激烈地提出了斥责,认为这一系列行动的推动者赖清德拆毁铜像别有用心、偷摸操作手段丑陋,更是完全丧失理性的证明。
赖清德则对此发言否认,说拆像行为不存在“偷偷摸摸”,而是为了减少争议冲突才选择假日进行。
年4月底,位于阳明山公园的蒋介石铜像遭人泼漆、断头。
刚刚修复才一个多月,又有两名男子携带高温焊枪意图弄断同一座雕像的头部,还正好被巡查的警察抓了个现行。
媒体报导称,对同一座雕像多次破坏的行为应与此前日本人八田与一铜像被断头的事件有所关联,而《中国时报》又一次发表评论,认为用没有生命的铜像来泄愤,是一种新的“台湾奇迹”。
年“泼漆”事件
更轰动的事件发生在年。
蒋介石逝世后,其灵柩曾经暂时停放在桃园慈湖,后来该地被定义为意义重大的纪念场所,面向游客开放,游客可以前往进行参观和凭吊。
年2月底,多年平安无事的蒋介石灵柩遭遇泼洒红漆的“待遇”,泼漆者一边动手一边还向时任桃园市长的郑文灿喊话,要求“清理威权地景”。
重要人物的灵柩遭到泼漆,这情况四十多年来可是头一遭。
此事不但引发了大规模的轰动,更导致该地的参观规则都进行了大幅修改。
自那以后,游客被禁止再进入核心区域,只能站在庭院外面远远观望。
这一事件掀起轩然大波,国民党方面也发出了一篇言辞严厉的文章,要求民进党当局必须严惩此类行为,以杜绝更大的对立冲突萌生。
该文认为,一旦导向不可挽回的结果,民进党必将“负起完全责任”,蔡英文也将成为“历史的罪人”。
不过此类趋势并没有因为国民党方面的言辞斥责而有所消减,慈湖泼漆事件发生后的下一年,台东丰年机场内的蒋介石铜像又遭到移除。
这一次,台东航空站还明确答复,拆除要求来自台“促转会”,要求他们彻查机场内外是否存在“威权时期”象征的蒋介石铜像,随后又接到了“尽速拆除”的公文,因此他们就按函办事了。
媒体报导还梳理了机场内铜像的渊源:这座机场原属于台空军第七飞行训练联队(台东志航基地)管理使用,作为备用机场;年蒋逝世没多久,台军方就在机场办公室正对的位置竖立了铜像。
后来几经更易,这座原本的备用机场由军用转为民用,原本铜像所在的花园自然也就随之转交。
在这一事件中浮出水面的机构“促转会”,源自年民进党主导通过的“促进转型正义条例”,主要权责包括开放政治案、“清除威权象征”、平复“司法不公”、处理不当党产等。
而其中“清除威权象征”一项,主要针对的就是当地大量存在的蒋介石铜像及各种以“中正”为名的纪念建筑。
这些雕像和纪念建筑,主要修建于蒋介石逝世后的数年之内。
纪念建筑及雕像起源
年4月,在安排儿子蒋经国接手最高权力之后,蒋介石逝世于台湾。
为了表达纪念并保留他的精神象征,国民党当局决定建立“中正纪念堂”并随后在各种场所树立多座铜像。
年蒋介石诞辰纪念日,蒋经国、蒋纬国、何应钦等人亲自主持了这一建筑的“破土典礼”。
此后历经五年左右的施工赶工,该纪念堂于年蒋介石逝世五周年纪念日对外开放。
这一建筑占地平方米,以纪念楼为中心,主要介绍蒋介石生平事迹,顶楼则安放着蒋介石的铜像。
这座铜像由当时著名的雕塑家陈一帆承接铸造,铜像高逾6米,基座高达3.5米,总重量超过了20吨。
大理石石壁上刻有蒋介石遗墨和各类“嘉言”,建筑内外各处有卫兵驻守。
纪念堂落成之后,每年清明节均安排盛大的纪念活动。
在台湾还没有双休日的年代里,“蒋公逝世纪念日”被定为法定节日,每年都有大量民众前往谒灵。
与此同时,大量蒋介石铜像在学校、机关、广场、路口等地点被树立起来,当时台湾的“内政部”甚至就塑造铜像的种种细节作出了明确的条目规定。
比如铜像的高度不可少于1.7米,并应当充分地展现出“蒋公慈祥雍容之神貌”,此外,铜像应为半身像还是全身像,应为戎装还是长袍装束,采用坐姿、立姿还是骑马姿势,也都有着详尽的规定。
在“两蒋时代”,纪念建筑被视为各种重大纪念活动理所当然的举办场所,各种雨后春笋般的蒋介石铜像也随之诞生并出现在各种场所景观之中。
然而,随着台湾局面的变化,种种事件推动之下,蒋介石高高在上的人设也逐渐崩塌。
年,陈水扁上台,民进党开始着手进行一系列的“去蒋化”运动。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公开了蒋介石日记的一部分内容,由于以曾国藩作为崇敬的对象,蒋介石也学习他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
据研究,蒋介石写日记的习惯养成于30岁之前,一直写到86岁,足足写了五十多年。
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也是因为阳明山车祸导致右手肌肉萎缩无法执笔,这才“不得已”停下了写日记的习惯。
这一批日记被公之于世,使得蒋介石在“官方人设”之外的另一面呈现了出来。
一般来说,人在写日记的时候往往不会过多修饰或者婉转地表达,写的往往都是较为真实的自我。
也因此一来,人们发现蒋介石其实也和大部分凡夫俗子一样,有着好色贪婪、暴躁多疑、孤僻自恋之类的负面情绪,更而且表现出老辣的心机手段,与一直在台湾营造的“节操高尚、仁义为怀”形象存在着不小落差。
民进党的“去蒋化”行动
年,也就是陈水扁上台的第六年,“去蒋化”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在当局不断施加压力之下,台湾军队连每年谒陵的传统都被迫取消了,持续36年的纪念传统从此中断。
作为同步操作,陈水扁还下令裁撤了“两蒋”陵寝的卫兵仪仗,并将原本的最高官邸“介寿馆”改成“总统府”,最大机场也从原本的“中正国际机场”改成了“桃园国际机场”。
到年,“中正纪念堂”也被更名为“台湾民主纪念馆”,“大中至正”匾额改成了“自由广场”。
接下来,蒋介石诞辰和忌辰作为官方纪念日的传统也被废止。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曾经遍布台湾各地的蒋介石铜像开始陆续被拆掉,年时德基水库事件也不过是“去蒋化”中间的个例之一而已。
连任之后,继续“拆”
年初,蔡英文获得了连任胜利。
随着大风向的尘埃落定,台湾桃园的居民发现了一件就在眼皮子底下“悄悄进行”的工程。
位于重要地段、已有五十年历史、一直被视为本市地标之一的桃园火车站前圆环蒋介石铜像,在大选结束后被悄悄拆除,工地周围甚至连个工程告示牌都没有设立。
几乎是一夜之间,曾经的地标级雕像就只剩下一个底座,周边还有拆除过程中留下的建渣尚未清理,场面一度十分萧索。
这尊位于火车站前的蒋介石铜像修建于年,一直被视为桃园市的地标,铜像正对的那条道路,就叫做“中正路”。
这个动向引发了不少质疑之声,有媒体和公众质疑,这是否代表着民进党正在秋后算账?
该市捷运工程局负责人陈智仁对此解释道,为了配合在桃园火车站周边修建的捷运G07车站,需要对树木、铜像以及其他地上物体进行迁移拆除。铜像是为了修车站才拆掉的,而且已经计划好了搬到两蒋文化园区去摆放。
然而这一解释并没有获得广泛认同,因为按计划,相关地面物品的拆除应在2月底进行,然而实际上却赶在选举后这几天来进行施工,时机过于敏感,有议员认为“足以反映出该市政府对待历史的态度”。
对于这些质疑和诘问,“促转会”曾经辩解,表示这一系列做法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去蒋”,而是要去除他们定义的“威权象征”。
民进党“立委”范云还进一步表示,有这种“威权”纪念公园存在,社会却不以为意,是一件很怪异的事,“促转会踏出勇敢的第一步”。
按照此前公布的“转型方案”,意义重大的“中正纪念堂”及内部铜像可称首当其冲,这座纪念堂将被转型为“反省威权的历史公园”,而顶楼大厅内的铜像则被视为最大“威权象征”,计划移除处理。
方案一出,又一次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截止年8月,据台“促转会”自己统计的数据,依循其关于“公共空间威权象征”的处理方案,他们已经多方协调清除以蒋介石铜像为代表的威权象征,已完成规划或处置的共计54处。
当然这些雕像的处理方案也并非全都是拆除或搬走,例如桃园工业区服务中心的一座蒋介石半身像就被包装改成了一架风车,嘉义观光酒厂的铜像则用展示板完全遮挡起来,还有大量雕像被收存到库房等地,不再公开展示。
结语
对于民进党一直以来不遗余力的操作,国民党发言人洪孟楷曾经怒斥为“假正义、真清算”,借着所谓“转型正义”的由头对历史和事实进行扭曲。
当地舆论也有看法认为,民进党实际上是借此进行更深一步的“去中国化”。
对此,国台办发言人也曾经在回应相关问题时表示,对于台当局力推的“转型正义”,台湾舆论有着不同的看法,而我方的态度则是一贯的、明确的,即反对任何形式的分裂活动,所谓“去中国化”的操作不可能成功,也无法改变两岸血脉相连的客观事实。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回归只是早晚的事情。
参考文献:
《台湾电力公司拆除蒋介石铜像,事先办仪式“送神”》;海峡导报;-11-30;
《台湾最大蒋介石铜像遭拆除》;厦门日报;-3-15
《秋后算账?台湾“大选”后蒋介石铜像连夜被拆》;海外网;-1-20
《中国时报:蒋介石铜像屡遭拆除赖清德气度何在?》;中国时报;-3-24
《拆蒋介石铜像,“东厂”又出手了!》;台海网;-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