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www.bdfyy999.com/m众所周知,俄罗斯地处欧亚大陆,领土面积几乎达到世界面积的八分之一,民族达到多个,如此庞大的版图和复杂的民族构成是俄罗斯历史上多位领导者通过战争,获取他国领土,征服数个民族实现的。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悲壮沉重的历史使得俄罗斯人自古就形成一种不安全感,后来俄罗斯人接触到先进的西方文明,这种不安感更加强烈,因此俄罗斯历史上的历代执政者,不断地向外扩张。
不安全感变成了持续不断的扩张,到彼得一世时期,彼得一世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对俄罗斯国家和社会的各领域进行改革,为军事目的服务,俄罗斯终于夺得了出海口,打开了“通向欧洲的窗户”,地域性的侵略体系就开始带有全球性的性质。
一、沙皇彼得一世的改革
1、改革前国内外形势
在思想领域,13世纪起始于意大利而后扩展到西欧各国的文艺复兴运动为西欧早期资产阶级萌芽奠定了深厚思想基础和原始积累,16世纪德国领先进行了宗教改革,并在欧洲得到广泛传播,改革促进了欧洲人的思想解放和科学教育的发展,并且传播了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在经济上,15世纪西欧经济经历14世纪的衰退后复苏,封建生产方式逐渐瓦解,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西欧贸易逐渐扩大,经济扩张到海外,生产技术得到大力发展,而“主要的技术进步表现在造船,航海设备,航海术和海军装备方面,这项优势使得欧洲人能够夺取并控制浩瀚的大洋”;
在政治上,民族君主国崛起,一些西欧国家采取“新君主制”,加强了政治集权,推行重重商主义,有利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到17世纪末,西欧一些强国已确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走上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海外扩张和全球性的殖民掠夺。
2、彼得一世亲政
年,彼得一世亲政,甚至亲政后的10年,俄国在于西欧各国的博弈中一直处于劣势地位,其原因在于西欧各国的生产技术,生产水平,文明程度和政府作用上先进得多。彼得一世上台时,俄国政府臃肿不堪,机构内部非常混乱,职责不清,效率极其低,官员碌碌无为,腐败横行,政府职能基本没体现出来;
俄罗斯没有正规军,军事装备落后,所谓的军队人员素质低下,军队制度存在严重弊端;俄国贵族骄傲自大,不思进取,俄国人民普遍愚昧无知,平民百姓几乎都是文盲,甚至在特权阶层,识字的人也不是很多,彼得一世曾说:“我们的人民,由于没有学习,从来没接触过字母表,没有受到教师的熏陶,像无知的小孩。
在彼得一世之前,俄国扩张只限于陆地,仅有阿尔汉格尔斯克港口,且这个港口有9个月的封冻期,地理上远离了俄国内陆经济中心,可见,那时的俄国基本没有战略性意义的出海口,且奉行闭关自守的政策,因此当时俄国与先进的西欧文明联系很少。
农奴制一步步确立,发展,牢牢地将广大农民固定在封建主的土地上,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生产关系禁锢着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因素,严重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
二、改革的思想基础和国家政权体系改革
1、俄国与西欧强国的巨大差距
年彼得亲政,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领导才能,他对政务漠不关心,相反,彼得仍然醉心于他与村庄伙伴的军事游戏,包括陆地上的战争游戏和水面上的战争游戏,多次进行军事演习,同时也在这种“游戏”中同身边的年轻人建立了一种特殊关系,形成了一个所谓的“彼得帮”,对其在以后的改革中是一个很大的助力。
正是因为彼得长时间接触外面的世界,使得彼得对俄国落后的状况又更深切的体会和产生想要改变这种落后状况的迫切心情。年至年6月底,彼得两次带领俄军远征亚速,夺得亚速海出海口。俄罗斯虽然战胜土耳其,但是俄军付出了巨大代价。
在此远征亚速得到的经验教训让彼得看到俄国与西欧强国的巨大差距,也清楚了解到建立俄国海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年8月彼得回国。回国后,彼得就从剪掉俄罗斯人引以为傲的胡须开始全新的改革。
其改革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军事以及宗教领域,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俄罗斯军事战斗能力和全俄文明程度,夺取出海口,进行全面扩张,从而建立强大的文明的俄罗斯帝国。彼得明白要达到目的,必须拥有绝对的权力,不受各方的阻碍,冲破传统的枷锁,实现改革的全面推进。
于是,彼得一世在统治时期强化了中央集权,巩固并大力推进了专制制度的发展,完成了从等级代表君主制向绝对君主制的过渡。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彼得作为“现代俄国政策的创立者”,他的改革带着强烈的西化色彩,列宁曾经指出,俄国的西化从彼得大帝时代就开始了。
2、彼得一世奠定专制制度
彼得一世建立了一种最高形式的封建专制。专制制度下权利被集中在一个人手中,这个人就是那个绝对的君主—沙皇。“沙皇专制制度就是沙皇的权利要多大有多大。人民根本不能参加国家的机构和管理国家,什么法律都由他颁布,什么官吏都由他派”(列宁:)。
彼得多次在不同文件中强调沙皇的权利是无限的,要实现“共同幸福”,就必须维护专制制度。“共同幸福”一词多次出现在彼得颁布的各种法令中,但是这些法令中并没有赋予这个词明确的含义,但是从这些法令中可以揣测出彼得的“共同幸福”理念,其关键在于人民遵纪守法,履行各自义务,为了共同利益不遗余力地奉献。
在众多同时代所颁布的文献中,基辅学院院长、著名演说家费奥凡·普罗科波维奇曾是支持专制制度的最著名的政论家、思想家。他撰写过《宗教条例》,《帝王的真正意志》等书,书中都宣扬了俄罗斯专制制度的官方政治学说,为彼得一世的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沙皇那无限大的权利同样被写在《陆军条令》之中:
“···陛下乃是专制君主、其所作所为无需对世间任何人负责,但是他有力量和权势,像基督上帝那样,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善心治理自己的国家和大地”(帕甫连科:)。此外,彼得一世还通过宗教学说来论证自己的专制权利来自上帝,以此奠定专制制度的思想基础,达到全民服从沙皇的目的。
三、彼得一世的改革对后继改革者的启示
1、彼得一世的功绩
对彼得一世的功绩,历史学家历来不惜笔墨加以称颂夸赞。确实,彼得一世的改革对俄罗斯的腾飞起到了关键作用。凭借其坚忍不拔的性格、顽强的意志和饱满的热情,彼得成功地带领俄罗斯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快速提升了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正如马克思所言,彼得一世的改革“为结束俄国百年来的落后状况,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然而,我们也看到在俄罗斯迅速强大的过程中,彼得一世的改革对俄罗斯文化造成的更广泛、更深远的影响,其中对专制因素的影响是最为明显的。
彼得一世用国家财政的大部分收入来进行军事改革,推动军队建设。彼得一世推行义务兵役制,多次征兵,颁布一系列军事法令,引进国外军事人才,建立军事学校和基地以保障人才储备,并且打造了一支了海军舰队。彼得一世将俄国的侵略扩张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他的全部事业都是以征服波罗的海沿岸为转移”。
在彼得一世进行宗教改革前,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拥有广阔的土地和大量农民为之服务,占有大量物资资源,且在一定程度上政治独立。强大的教会阻碍了彼得一世改革的施行,彼得一世必须顶住重重阻力推行宗教改革,打击教会势力,争取教会物质资源,取消教会自治,使其从属于世俗权力。
年,彼得考察英国教会,对英国教会成为英国资产阶级统治工具表现出浓厚兴趣,为以后的宗教改革累计经验。
2、保证贵族的利益
保证贵族的利益是彼得一世的改革的前提条件之一,改革的结果使得俄罗斯贵族阶层拥有更多的独立权,而农民阶层却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地位反而越加低下。为了使得改革的顺利推进,为了军事,经济需求,彼得一世时期的农民被要求缴纳各种税,农民负担加重,生活苦不堪言。
地主将种种繁琐的条条框框加诸于农民,竭力扩大对农民的控制权,不少自由农民由于无法承担过重的赋税而破产,这样实质上他们都成为地主的农奴,大量农民不堪重负,只有逃跑。特别是在北方战争时期,农民负担特别沉重,农民逃亡事件屡见不鲜。
结语:
彼得一世在完善了俄罗斯专制体制、消除了社会政治多元化倾向等条件下,根据俄罗斯国情和当时世界形势,对西欧情况选择性地模仿,在各个领域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对俄传统文化中的专制因素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他的专制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其继承者,后来的统治者都遵循着彼得一世改革的模式:加强中央集权成为改革的前提条件和显著特征。
参考文献:《比较视角下俄国专制制度》
《俄国史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