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文史哲
新书推荐
《探索与反讽——
暹罗研究四十年》
??著名民族主义学者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40年
泰国研究的学术之路
??一部撼动学界共识的典范之作
??一部国家、民族研究的必读之作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著
杜洁译
金勇校
ISBN:-7---0
开本:16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年9月
定价:78.00元
向上滑动阅览
本书目录
一生的承诺: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的泰国研究(塔玛拉·路斯)......
对泰国国家的研究:泰学研究现状......
撤军症候:年10月6日政变的社会和文化面向......
《镜中》导言......
暹罗现代谋杀及其演变......
共产主义后的激进主义:泰国与印度尼西亚......
两封无法寄出的信......
怪兽奇闻:阿披察蓬·威拉塞塔恭影片《热带疾病》在泰国的反应......
轮番上演的反讽:广告牌、雕像和T恤衫......
《俗物人间》......
译名对照......
精彩评语
安德森的泰国研究常能见人之所未见,其观察与质疑往往独具慧眼,发人深省,甚至令我们这些泰国研究者不适。本书不仅是关于20世纪60年代至今泰国政治与社会的研究,更是其发问立疑之艺术典范,让人过目难忘并为之寝食难安。
——通猜·威尼差恭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
安德森—年发表的这三篇论文,其阅读和引用率一直高居当代泰国研究文献榜首。仅对安德森早期研究有所了解的读者,后部分篇目或许会令其错愕不已。在当下语境中,对于那些爱刨根问底地问“问题出在哪里?”的人而言,这部选集值得一读。
——克里斯·贝克
(英国历史学家
泰国问题独立研究员)
怀着温柔而深切的关爱,全球知名的民族主义前辈、康奈尔大学东南亚研究专家安德森教以令人惊叹的怀疑主义眼光、锲而不舍的发问、对传统观念的大胆质疑、对流行观念的反证、极具鉴赏力的才智、深入腑里的洞见、尖刻而风趣的幽默,以及其对这个国家、人民及之外的无与伦比的广博而精深的学识,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一直为我们刷新着对暹罗/泰国研究的视野。其著作可以用一句泰国谚语“运河鳄霸”(从而使航运全部受阻)来形容,已成为泰国研究的标志性分水岭,改变并调整了20世纪90年代前一直占主导地位的保守主义、精英主义、国家中心主义及君主主义—民族主义传统,从而引发了一波修正主义的逆向清流及其他支流。
——卡贤·特加皮让
(泰国法政大学)
安德森早期泰国研究卓尔不群,撼动了学界共识,设定出研究新议程,识别出新生政治力量并勾勒出该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的基本轮廓。
他长期聚焦泰国政治研究,尤其在政治与泰族特性及暹罗文化总体关系方面,笔耕不辍,开拓前沿。但是年后,因为读者群从学者转向更广泛的知识分子群体,书写语言从英语转为泰语,其新近著述大都不为学界所知。本选集必将补阙拾遗,为今后的研究开辟更多路径。
——詹姆斯·奥基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
即便时至今日,安德森在本书中的观点依然新颖,视角依然独到,这既是其著述高水准和先锋性的学术写照,或许也是今日泰国政治不幸的现实写照。如果这部泰国研究选集能让新一代学者了解安德森,让我们有幸瞻仰一位东南亚研究学者可达至的巅峰之境,而心生向往,这项出版计划就得偿所愿了。
——帕特里克·乔里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
本论文选集反映出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对时代之问的不懈应答,始终紧跟似乎永无休止的泰国时局危机,笔耕不休。继长期倾情投入印尼研究后,他转而深爱上了(他认为更应该被称之为暹罗的)泰国。而这一转变过程恰恰就是东南亚学者,尤其是印尼学者为何必读此书之原因所在。
其著述的另一大魅力就是其标志性的反传统性。他揭示了源自古老传统的新潮,以及新潮所终难涤荡彻底的传统印记。他在自我解构的同时又令人信服地维护了其以往的学术观点。
——阿比丁·库斯诺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
内容简介
暹罗即今日泰国,作者出于研究习惯仍使用“暹罗”一词。本书原著于年由康奈尔大学出版社东南亚研究中心出版,收录10篇文章,将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一生中关于泰国研究的论文、评论和随笔按照年份和主题进行综合编排。其中一篇是他人为该书撰写的导言,相比于广告宣传语、肤浅的赞美之词,这篇导言深刻的揭示了安德森教授暹罗研究的过程,对于阅读本书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其余九篇是安德森教授暹罗研究的文章,不仅仅是学术论文,还有一些作者撰写的导言、影评等,前后逾时40年,对于纵向了解泰国20世纪60年代之后的社会发展,十分有益,且具有极高的可读性。例如第一篇《对泰国国家的研究:泰学研究研究现状》,最早发表于1年,虽然发表于40年前,但时至今日仍是泰国现代政治研究必读的一篇文章,可以说,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的一些观点,引导了此后40多年的泰国研究,在全球泰国研究领域具有标志性的转折意义,为此后大量的批判性泰学研究确定了基调。
作译者简介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6—):美国康奈尔大学荣休教授,当代最重要的民族主义理论家,世界著名的政治学家、东南亚研究专家。先后于剑桥大学主修西方古典研究和英法文学、康奈尔大学专攻印尼研究。年出版民族主义研究经典著作《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此外还著有:《比较的幽灵:民族主义、东南亚与世界》《革命时期的爪哇》《镜中:美国时代之暹罗文学与政治》《语言与权力:探索印尼的政治文化》和《椰壳碗外的人生》等。
杜洁,复旦大学法学硕士,电子科技大学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泰国政治与社会、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现任成都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海外教育学院院长、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泰国研究中心教授,四川省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人文社科法律分委会副主任,成都翻译协会副会长。主要著作和译著有《马克思主义在泰国的传播与影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泰国研究回顾》《东南亚研究回顾》(四川大学出版社)等,多篇泰国研究论文和译文发表在AisaDialogue(《亚洲对话》)以及《东南亚研究》《南洋资料译丛》等国内外期刊。
译者序
(部分)
本尼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R.O’G.Anderson)教授逾40年的泰学研究学术之路,如同一条思想之泉,生命之溪,蜿蜒流淌在读者心间,探索处洞察透彻,反讽处发人深思。这本书出版于安德森教授去世的前一年,充满着作者的生命质感和理性思索,如今每每读来,都像是又一次学术朝圣之旅,更有高山仰止、我心向往之感。
原书封面插图是一只鳄鱼,戴着眼镜,睁大着眼睛,夹着一本小书。这就是安德森教授对自己学术生命的自喻。泰国有一句传统谚语“Jorakhekhwangkhlong”,意思是堵塞了河道的鳄鱼,引申之意就是故意碍事的人。安德森就是泰学研究领域中的这只勇于质疑、敢破常规的碍事鳄鱼。印度尼西亚有一句名言“跳出椰壳碗,开始留意自己头上的巨大天空”,安德森又是泰学研究领域中的这只跃出椰碗、仰望苍穹的勇敢青蛙。北京大学戴锦华教授认为,安德森的“椰壳碗”其实就是封闭、逼仄的世界与视野的隐喻。安德森大胆质疑当时英语学界泰学研究这种封闭、逼仄的学术视野和阿谀奉承的研究方式,勇敢地捡拾出该领域研究盲点背后的政治含义碎片,并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与构建,彻底颠覆了该领域不证自明的常规假设,尤其是对军队和官僚集团与泰国皇室之间互惠共存、各归其位、各获其利的妥协性同盟方案的揭露,从而奠定了此后批判性泰学研究的坚实基础。《对泰国国家的研究:泰学研究现状》一文成为四十年来关于泰国现代政治研究的所有严肃书目中的必读文章。泰国法政大学政治系教授卡贤·特加皮让(KasianTejapira)认为,安德森这本书中的核心观点形塑了此后四十年的泰学研究并对此后该领域重要成果影响深远。因此,安德森带给全球泰国现代研究领域的这场思想激荡无疑是革命性的。
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安德森始终保持着一种独特的距离感,时而亲近,时而疏离。他的亲近感体现在对所研究的国家与民族,因其对弱小民族命运的同情,对弱小国家出路的关切,对自己白人身份的遗忘,他被誉为“入戏的观众”。他的疏离感体现在对西方中心主义的研究视角,因其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批判和嘲讽,对泰学研究传统视角和既定观念、分析框架的挑战和颠覆,自喻为“碍事的鳄鱼”。他坚持深入的田野调查,同时强调保持人类学的研究距离,经常性地融入对象国进行实地考察,又不断地抽离开来做出比较分析。这种亲近感与疏离感的意识并存,局内人和局外人的角色切换,得益于他自幼的跨国教育经历,也许这就是安德森能够集融入与抽离、探索与反讽于泰学研究一体的原因所在吧。
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安德森始终坚持世界历史眼光。他的学术格局不仅限于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他总是能够在人类社会历史时空中自如穿梭,找到贴切的对照物,析理精微,独辟蹊径,启人深思。这得益于安德森的博闻强识和多语能力,他在历史、文学、艺术、语言、文化等全球知识方面的丰富滋养为其政治分析确定了整体、宽泛、深刻的研究基调。康奈尔大学在讣告中将安德森的人生评价为“跨越了种种边界的一生”。安德森本人也一直倡导超越边界,鼓励区域研究的整体性。他认为,应该将区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而非按照学科领域划分。他的泰国研究一直在跨越学科边界,而且常常跨越到他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的学科领域,但往往是这些新的领域又带来了更加广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