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穿越百年西南大学发现清光绪刻本虫荟等 [复制链接]

1#
云南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hunan.ifeng.com/a/20170705/5797804_0.shtml

“年轻人喜欢看穿越剧,其实,哪里用得着看那些清宫戏,只要面对一本发黄的甚至已经破烂的古旧图书,你立马就感觉到时光倒流了。”近日,根据国家有关普查民国文献项目的文件要求,西南大学开始对全校图书资源进行清查。在南区的崇实图书馆(即合校前的原西南农大图书馆),当看到一本清光绪年间刻本时,西南大学图书馆特藏部主任张惠玲眼前一亮,发出由衷的感叹。

《毛泽东选集》出版信息

张惠玲介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民国文献保护和利用的重视,国家图书馆推动开展全国范围内的民国文献普查。西南大学图书馆现有馆藏民国文献3万余册,为做好这批文献的整理和保护,图书馆最近又启动了民国文献的普查工作。

线装书焕发岁月的魅力

《齐民要术》内页

11月下旬,图书馆特藏部工作人员在崇实图书馆开展了图书清理。工作人员轻轻拂去书上厚厚的灰尘,一排排、一列列地仔细查找、比对书籍的出版信息,经过了多日搜寻,共寻得清代线装书3册,民国时期线装书6册,解放后线装书83册,民国文献余册。

《齐民要术》

张惠玲说,这批新清理出的文献中包括《虫荟》《齐民要术》《毛泽东选集》《鲁迅手稿选编》《牡丹史》《宋本十三家注孙子》等线装书12部,丰富了学校图书馆的线装书馆藏。“这些书的出版时间跨度从晚清到民国再到新中国成立后,查证他们的版本信息、收藏信息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儿,这里面有历史,有故事,更有深情。这些书很多虽已残破不堪,稍稍翻阅一下便有纸屑脱落,书页也泛着黄,但是捧她们在手里,闭上眼仿佛可以穿越百年,去想象他们背后的故事,他们曾经属于谁,是不是曾经也有一个少年在暖暖的灯光下静静的翻阅它,我想这就是岁月的魅力,这就是书的魅力。”张惠玲不无诗意地说。

清光绪刻本《虫荟》记载一千多种虫类

《虫荟》收藏信息

根据初步鉴定,其中的《虫荟》一书为清光绪刻本,尤为珍贵。该书全称是《听钟轩虫荟》,作者为晚清博物学家方旭(—,浙江建德县梅城镇(亦署睦州)人。原名承鼎,字调卿,又字晓卿)。书中录写虫类一千余种,分羽虫、毛虫、昆虫、鳞虫、介虫五类,备受藏家珍视。周作人的《知堂书话》曾写道:“《虫荟》收罗材料颇不少,可以算是关于动物的一部类书,特别是蛇的一部分,读去仿佛是听讲希奇故事,也颇有意思。”此书为民国时期研究病虫害的专家刘君谔所收藏,书中亦有刘君谔所作的笔记。目前,《虫荟》一书已交由图书馆古籍修复师进行修复,以实现对其更好的保护和利用。

学校将出版民国乡村建设相关丛书

晏阳初藏书章

此外,本次清查还寻获了王兆泰赠送给晏阳初的《实用养鸡学》一书。王兆泰曾为清华大学教授,担任清华大学农科鸡场主任,后受聘于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此书为其多年研究成果集结而成,为民国二十年七月出版,书中印有晏阳初的“晏氏藏书”章,极为珍贵。

侯光炯借书记录

有趣的是,图书馆老师在翻阅《齐民要术》的过程中看到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光炯的借书记录,借阅日期为年11月16日,“当时已近60岁的侯老先生仍坚持读书,真的令我们很是敬佩。”

《实用养鸡学》封面

清理中还发现了大批上世纪出版的关于农学、蚕桑、植物学的日文书籍,对相关学科研究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如今,图书馆特藏部正在对这批文献逐一进行整理和数据录入。

据悉,今年西南大学图书馆已获得国家民国文献保护中心的项目支持,将以本校图书馆馆藏为基础,整理出版《民国时期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史料丛刊》,这批资料的发现十分及时,为丛书出版增添不少素材。

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王乙竹通讯员郑劲松张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