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游效曾院士把一生献给化学事业全景科学家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较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dxkfbl/250401/i6vcz0k.html

“我的人生乐趣,就是看文献!”

即便是进入老年,游效曾每年也要看大量的文献。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20多年来,他其实只有一只眼睛有视力,另一只眼睛只有光感,大量的论文、专著、译著都是靠一只眼睛完成的。

他的家人是在一次配镜测视力后,才从医生那得知他一眼失明的事实,游效曾就是这样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毅刚强,在漫漫化学之路苦志跋涉……

游效曾

游效曾,无机化学家、化学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致力于无机化学的前沿领域,特别是配位化合物的合成、结构、成键、性质的研究,运用现代物理方法和理论系统阐明光电功能分子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宏观性质,成果卓著。

艰苦求学,初遇化学便倾心

年1月,游效曾生于江西吉安,做私塾先生的祖父以“效法先贤曾子,吾日三省吾身”为其取名。

父亲常年在南昌教书,游效曾和母亲生活在老家。村口的公路上,嘟嘟作响的汽车声对年幼的游效曾充满了诱惑,他静静地蹲在路边,痴迷地等待着飞奔而来的汽车,他想不通,汽车怎么会跑得那么快?母亲虽不识字,但深知读书识字的重要,将不满5岁游效曾送进村头的小学读书。

游效曾珍藏的小学毕业证

11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昌第二中学。南昌二中在全省范围内择优招生,能考取的寥寥无几。

游效曾要背着干粮,独自赤脚步行60里山路到吉安县城,再乘船顺江而下到达南昌。当时的南昌二中条件十分艰苦,住的是泥土屋,夏天漏雨,冬天透风,吃的是白水煮豆芽……这所百年名校秉承严格求实、艰苦朴素的办学宗旨,使得少年不知苦滋味的游效曾,时时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与充实。

年,他升入南昌二中高中部。年,新中国成立,南昌市将包括南昌二中在内的五所省立中学合并组成南昌联立一中。这所学校名师荟萃,学风优良。高中化学课上的一次酸碱滴定实验,奇异的色彩变幻让游效曾从此与化学结下了终身之缘。

年夏天,他和几个穷孩子带着干粮、背着行囊乘船去武汉参加高考。从南昌到九江再到汉口,几天的航行中,他们只能睡在又脏又臭的甲板上。

到武汉,游效曾白天考试,晚上在同学亲戚家的门前铺张草席过夜。就这样,他被武汉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化学专业录取。

大学四年,他心无旁骛地汲取知识,每天晚饭后都要去图书馆自学。

武大时期的游效曾

年,游效曾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分配到南京大学化学系攻读胶体化学研究生。他立志要走科研的道路,为了夯实数理基础,刚到学校就去找化学系主任戴安邦签批他选修数学、物理系课程的申请,戴先生同意了他的请求,同时提醒他,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不能搞理论而忽视了实践。

他将戴先生的教诲牢牢记在心里。他埋头学习,认真做实验,所选修的数理课程也取得优秀成绩,两年的学习,不仅完成了研究生论文,还在《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发表了《一种水/油类型乳液的粘滞性和其相体积浓度的关系》的论文。

年,游效曾任南大化学系助教,师从李方训院士,从事电解质溶液理论研究。

年,游效曾参加了高等教育部委托唐敖庆在吉林大学举办的“物质结构讲席班”,著名的量子化学家唐敖庆亲自执教。为期两年的进修强化,为他日后的化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年,武汉大学年校庆。游效曾在当年听课的教室门口

赴美留学,刻苦钻研显身手

文革期间,进入中年的游效曾在失去了做科研的环境下,借助英文版的毛主席语录,开始了英语的学习。他从ABC字母开始,记单词,背语法,一步步地自学到能够阅读理论化学的外文版图书。在那段失落、寂寞的岁月里,他竟然还翻译了两本外文著作,完成了《结构分析导论》一书的初稿。

这段时间英语和化学理论知识的扎实积累,使他在年顺利成为国家教委选派的早期赴美访问学者之一。他先后访问了威斯康辛、伊利诺依和佛罗里达等大学,从事物理化学和无机化学方面的研究。

初到美国,游效曾明显感受到了中国配位化学水平与世界的差距,有太多的知识需要补充和学习。他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研读文献资料,修计算机课,一头钻进实验室。两年里,没有周末,没有心情看国外的景点,他想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尽可能多的掌握先进的技术。

游效曾从事计算化学工作时留影

在威斯康辛大学,游效曾每天工作到很晚,一天深夜,他走出实验室,与著名的结构化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L.Dahl不期而遇。院士开始注意这位勤奋的中国人。

有一天,L.Dahl主动走进他的办公室,两个人从理论计算聊到测定晶体结构。由于志趣相投,他们后来成为了配合默契的合作伙伴。

这一年,L.Dahl与游效曾在量子无机化学理论和簇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领域合作完成了一篇高质量论文,这篇论文成为L.Dahl出席“中日美国际金属有机和无机化学会议”的邀请报告,也收入了游效曾编著、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有机金属和无机化学新前沿》一书。

之后,游效曾接受了Drago教授的邀请,先后在伊利诺依和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开展了光谱学方面的研究,为日后从事核磁共振化学位移理论计算及配合物合成和结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游效曾(右)和R.S.Drago教授讨论簇合物的裂解和光谱问题

游学美国的两年多时间里,几位美国的导师都叹服游效曾忘我钻研的执着精神,曾一再邀请、挽留他在美国继续工作,被他婉言谢绝。年,他毅然回国,全身心地投入到配位化学的研究领域。

克难奋进,发展中国无机化学

“我们要把中国无机化学落后的时间抢回来!”回国后的游效曾,立志要拉近中国与世界在无机化学领域的距离。年,他担任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所长,带领他的团队,克难奋进,拼命追赶,为发展中国的无机化学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

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游效曾卓有远见地将配位化学与高新技术密切相关的光、电、磁等物理功能结合起来,率先提出了“光电功能配合物”这个概念。

经过深入研究,他在配合化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与吴伟雄、戴安邦合作完成的“核磁共振化学位移计算”项目,于年获得了“国家教科技进步二等奖”;他与朱龙根、戴安邦负责完成的“配合物的成键和性质”项目,于年获得了“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他与戴安邦负责完成的“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和结构研究”项目,于年获得了“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等。年,十年磨一剑,他主持完成的“光电功能配合物及其组装”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游效曾在新型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光谱、结构、成键、性质与功能领域研究取得了瞩目的成果,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游效曾在“国家配位化学重点实验室”汇报会

年,游效曾开始为建设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而多方努力。在“配位化学重点实验室”论证会上,他亲自做报告。年实验室验收运行时,他亲自向科技部做汇报、接受答辩。

科学研究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游效曾一生培养了上百名硕士生博士生,很多学生成长为优秀的化学人才,成为教学和科研团队的领军人物。

年,游曾从国外积极引进郭子建老师,并赋以重任。郭子建不负所望,在其研究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并于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26届国际配位化学会议,游效曾(右)与大会秘书长

游效曾非常喜欢鲁迅先生的一句名言:“我只不过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无论是飞机上、火车汽车上,他手头都有一份文献资料、一支笔,他不会放过一刻时间。

游效曾修改学生的论文

他永远把工作摆在首要位置,每天除了吃饭睡觉,都在伏案工作,他的家人说,他吃饭、睡觉从来没有准点,手头有事非要做完不可,当天的工作绝不会拖到第二天。80岁以后,他的身体日渐衰弱,大多时间是躺在床上,用铅笔、橡皮,一笔一划地修改学生的论文。

《分子材料——光电功能化合物》

年过八旬,他修订再版了《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及《分子材料——光电功能化合物》两部专著,共万字,逐字逐句校改了三次,其难度和工作量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60多年的学术生涯,游效曾始终在拼命追赶,始终在为缩短中国配位化学与世界的差距而奋发进取,从不止步于攀登一座又一座的学术高峰,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他所钟爱的化学事业。

文:采集工程项目办公室/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审核:小雨

参考文献:

1.《追忆游效曾:在化学中演绎最美人生元素》,科技日报

2.《漫漫化学路——写在我国著名无机化学家游效曾院士逝世一周年之际》,南京大学报

3.《永远的化学人生:游效曾》,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研究报告,

4.本文图片来源于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