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析如何提高农村隔代家长的教育力 [复制链接]

1#

编者按

乡村教育的振兴,希望在乡村学校与教师工作的合力。但家庭教育弱化的现实,大家有目共睹。选到发布年三明市优秀家庭教育征文之一——宁化县第二中学伍水林的《浅析如何提高农村“隔代家长”的教育力》,旨在与大家一起学习,共同思考这样问题如何去解决。

内容提要: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挣钱养家,导致农村留守孩只能托付给祖辈老人照管,于是,这些祖辈老人便成为孩子的监护人,他们挑起了教育孙辈的担子,这样的家长被称为“隔代家长”。他们由于文化低,观念旧,又过分溺爱,造成孩子个性扭曲,习惯差,成绩差等。面对这种状况,人们往往在“留守孩”身上找原因,想着如何教育好这些孩子,实际上造成“留守孩”弱势的根源在于低素质的“隔代家长”。为此笔者从五个方面入手:(一)成立家长学校,引领观念更新;(二)加强“爷孙”交流,实现共同成长;(三)成立家长互助组,开设农村学习班;(四)树立身边典范,提高教育效能;(五)精准扶贫稳家庭,安心受教提素质。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以来,转变了“隔代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了家长教育力,从而培养了留守孩的良好行为习惯,使之成为好少年。

主题词:家长学校;隔代家长;农村留守孩;爷孙交流;精准扶贫;家长互助组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夫妇涌入城市,导致农村留守孩数量不断增加。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已达万人,其中84.6%的由隔代亲人照管。”[1]这些孩子只能托付给祖辈老人照管,于是,这些祖辈老人便成为孩子的监护人,他们挑起了教育孙辈的担子,这样的家长被称为“隔代家长”。[3]

现在,这些祖辈老人大多出生于五六十年代,受教育程度低,更多的是文盲,对孙辈们的学习辅导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隔代家长”观念陈旧,教育手段落后。认为孩子能每天吃饱喝足即可,其余时段让孩子自己玩耍或送进学校了事,根本谈不上什么教育。孩子有什么需求,也是一味迁就,就算是天上的月亮也恨不得摘下来给他。所有这一切造成了孩子任性、暴躁、行为习惯差,学习成绩差,道德品质低下等[2]。

面对这种状况,人们大多在“留守孩”身上找原因,千方百计想着如何改变他们的不良习性,让他们成为听话的好孩子,熟不知,造成“留守孩”弱势的根源在于低素质的“隔代家长”的无知教育上。为此,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农村“隔代家长”的教育力。下面就谈谈我校对提高农村“隔代家长”教育力的点滴尝试:

一、成立家长学校,引领观念更新

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中学。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家庭条件较好,在城区买房的或学习稍好一点的学生大多去城区中学读书。留在我校的大多是由于家庭困难,父母外出打拼挣钱养家,由“隔代家长”散养出来的随性少年。这些学生大多任性、暴躁、贪玩、厌学,要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对我们学校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俗话说“蛇打七寸”、“擒贼擒王”。学校“周周清”“日日练”狠抓学生的学习成绩,虽有成效,但并不优秀,问题的关键在于缺乏家长的有效配合,可是农村学生的家长们大多是“隔代家长”,他们根本不知如何与学校配合,如何教育自己的孙子孙女们,怎么办?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不断提高农村“隔代家长”的家庭教育力,学校于年11月与深圳幸福家庭研究院合作,成立了我县第一家家长成长中心,开始进行家庭教育的探索。

由于我校地处农村,至今还保留着隔五天就是一墟日的赶集习俗。而这些“隔代家长”闲暇时间最乐此不疲的事就是赶集,为此,学校就投其所好,利用赶集日等“隔代家长”在赶完集之后,顺便把他们请进学校里来学习。开设家长课堂:如何进行生涯规划;如何让青春期孩子健康成长;如何矫正孩子的不良品性;如何识别和处理孩子的心理危机;如何给孩子的中高考减压;如何进行青春期性教育;如何做到家校合力,共促孩子健康成长等方面的讲座。通过学习,转变家长的教育观、人才观。懂得教育孙子孙女不是单纯的上下学接送,而是学知识、学做人,拥有健康心理,更好的适应社会,会生活。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二、加强“爷孙”交流,实现共同成长

近几年来,湖南台热播的“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之所以能受到观众热捧,好评如潮。就是因为湖南电视台能设置真实特定的农村场景,通过父子间互动游戏的开展,让他们面对面零距离的接触,从而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改善了亲子关系,锻炼了孩子的品质,提高了孩子的社交能力。这一切缘于父亲的陪伴,父子间零距离的接触。同样道理,想要农村留守孩健康成长,滞留在家的“隔代家长”们在孙辈们的成长中加强陪伴交流便不可或缺。也许有人会心存疑惑地说:“留守孩在家不是和他们的爷爷奶奶天天在一起吗,还有必要让学校多此一举,制造什么陪伴交流的机会?”我们可以想一想,家里来客人了,特别是孩子的同学或同辈来了,孩子的表现会一样吗?事实证明:他们特别的懂事听话。为此,我校为了加强祖辈家长与孙辈孩子在校的陪伴交流机会,增进他们之间的“隔代”情谊。学校开设“家长陪餐日”,每周一次分班级轮流安排家长在比较闲暇的赶集日到学校食堂与孙子孙女陪伴就餐,让他们以老年人特有的形象出现在同学们面前,既展示他们成熟稳重的形象,又增强了孩子们自信,增进祖孙情谊,还让家长们了解了孩子的饮食及在校生活情况。开展了“节庆陪伴日”活动,就是遇到如元旦、国庆等重大节日,学校一般会举行盛大文娱晚会,为此,学校将分批次邀请家长代表来校参加,陪伴孩子同欢共庆共成长。开展“感恩陪伴日”活动,活动当天邀请家长到校与孩子一起参加,主持人感恩氛围的营造,学生对辛苦养育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感恩之情的真情诉说,让孩子们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学会并养成孝敬父母、爷爷奶奶、尊敬师长的崇高品德。正是系列陪伴交心活动的开展,使得家长与孩子能得以进行零距离的交流,实现了家长与孩子的共同成长。

三、成立家长互助组,开设农村学习班

当前,农村隔辈家长居多,他们有些年老体弱走不了,有些不爱走动怕麻烦,有些家中无人,有顾虑。学校举办的系列活动如家长会、家长陪餐活动、感恩活动等都参加不了,再加上这些老人,文化水平低,手中最多只有老人机,只会接打电话,智能手机不会用,怎么办?一般情况下,“书信联系”、“电话联系”、“校讯通”等还勉强可进行家校联系,但要求他们来校接受教育培训,又没办法参加,怎么办?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根据学生入学家庭情况调查表,建立以行*村为单位的家长互助组,摸清情况,从家长中选出文化水平较高,乐于办事的家长为组长。学校开展家长学习培训时,由组长动员召集家长一起到校进行学习培训,实在无法参加的,就由组长把从学校带回的教育资料、教育手册分发给其他家长,并成立学习班组织大家在村里学习,大家共同学习,共同交流,互助提高。这样,那些行动不便的家长足不出村,也能学到教育新理念,并落实到家庭教育实践中。

四、树立身边典范,提高教育效能

学校以前注重搜集讲析历史上家庭教育突出的经典史例,让家长们了解祖辈们的身世、经历、成就和品德,从而激起他们对榜样的敬仰之情,并让他们教育鼓励孩子学习英雄,付诸行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做法,固然不错,但“隔代”家长们毕竟文化水平底,学起来比较吃力。为此,学校改变策略,特别重视搜集本校的、身边的普通人物,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村家庭教育中特别出色的榜样家长,把他们感人的真人真事编写成校本教材,分发给家长,让他们去学习,去感受,甚至鼓励家长们向榜样家长本人求教。由于这些成功家长的案例都是身边村落发生的熟人熟事,“隔代家长”们对他们更是了如指掌,印象深刻,说起来,学起来,也就容易多了。想到要给孙辈们做榜样,他们往往会对照典范家长形象,克制约束自己的不良习惯,使自己的言行更得体。因为他们懂得“身教胜于言传”的深刻道理,这样也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让孙子孙女养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成绩也因此不断进步,教育效能显著提高。

五、精准扶贫稳家庭,安心受教提素质

管仲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农村隔代家庭,大多数收入有限,经济困难,为了养家糊口,子女们长年在外奔波,闯生活。为解决隔代家庭经济贫困的后顾之忧,使得这些“隔代家长”能安心地到校接受教育,学校积极主动进行家庭情况摸底调查,建档立卡,实行精准扶贫。除了配合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策,严格实行“三免一补”(免课本费、免杂费、免文具费,对初中困难学生生活给予补助)之外,学校还配合落实县委县*府年就开始实施的“三全三扶一档”(“三全”指的是全员参与、全面覆盖和全程管理;“三扶”指的是扶志、扶智、扶助相结合;“一档”指的是对在校贫困生建好“一生一档”)的精准扶贫策略,进行教育精准扶贫[4]。现在学校有86个家庭受助,每年的扶贫资助款从元到元不等。做好“三扶”工作,具体做法是地方*府和干部与贫困家庭(实际上大多数隔代家庭都属于贫困家庭)结对子,扶助贫困家庭家长们致富,让他们走上致富道路;学校行*、年段长、班主任与贫困生结对子,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扶志”,帮助他们生涯设计,树立理想志向;科任教师与学困生结对子,帮助学生提高学科成绩。正是*府、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齐心协力,共同合作,共同狠抓教育扶贫、精准扶贫,才得以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把“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真正落到实处。然而,学校并不满足于此,还积极主动引入慈善机构或成功校友参与帮助农村“隔代家庭”解决困难。年5月,学校争取到99届初中毕业的成功校友刘涛设立的“同舟”奖学金3万元,资助了初中15个品学兼优的贫困家庭,每家元,并且还将连续资助这些学生到高中毕业。正因为这些措施的实施,“隔代家长”们的家庭收入增加了,日子更好过了,他们也就能安心来校参加家长会、亲孙活动、家长学习班等,不断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紧跟新时代,提升自身素质,改变自己的同时,也教育好了孙一代。

总之,自家长学校成立二年来,我们学校利用各年段开家长会的时机,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讲座16场,开展了家长“感恩陪伴”“节日陪伴”活动各2次,“农村家长会”4次,家长陪餐活动19批次,推送了60余个家庭教育微课,建档立卡86人,个家庭受益,多人次的家长参加了我们的活动,同时我校还送课到兄弟学校,社区,企业等,我校的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对我县家长特别是“隔代家长”的成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家长们的素质,提高了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水平,为我县成为省教育强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统计调查

[2]农村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出自《百度文库》

[3]农村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思索出自《百度文库》

[4]三全三扶一档精准扶贫保障贫困学子就学出自《中国文明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