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年,朱志勇等人在《教育学术月刊》第二期发表了一篇论文《“挣扎的尘埃”:研究生学术热情变化的个案研究》,讲述了一位硕士研究生学术热情经历了萌发、建立、衰退、调适、幻灭五个阶段。最后一阶段的“幻灭”让笔者震惊。学术热情的幻灭,也意味着学术成长内力的削减。此文引发研究者陷入深思“研究生阶段是学者学术成长的起点,更是学术成长的关键期,硕士研究生学术成长受什么因素影响?”这是本研究的核心问题。
文献综述显示,不少有关学术成长的文献,其共性是一些已经功成名就的学术大师的学术成长历程回顾性总结。学术层面系统深入探讨研究生学术成长的相关研究不多。已有相关研究:研究对象上一般都是泛泛地指研究生,专门探讨某一学科硕士研究生的较少,欧锦雄探讨了法学研究生的学术成长;研究内容上,有学者探讨研究生学术成长策略。硕士研究生学术成长影响因素相关研究方面,已有的研究多是从某个角度去探讨。陈忠卫、涂思雨从互联网的角度探讨了其对研究生学术成长的影响。蒋凯从学术前沿讲座的角度探讨了其对研究生学术成长的作用。隋允康从学术导向的角度探讨了导师对研究生学术成长的作用。章琳从学术文化的角度探讨了研究生学术成长。概括而言,硕士研究生学术成长的相关因素主要有互联网、学术前沿报告、导师、学术文化。综上所述:全面系统探讨硕士研究生学术成长影响因素的研究不足。鉴于此,本研究全面探讨硕士研究生学术成长影响因素有哪些?
有关学术成长概念的界定较少,如何衡量研究生的学术成长较为困难。谭寨璐指出“研究生学术成长主要体现在学问、技能、探索精神、创新成果、学德学风等方面”。44学术成长包括研究者在学术知识、技能、情感方面的全方位成长。如何客观全面地评估一位研究生的学术成长是复杂的议题,也缺少客观统一的量表。论文质量与数量是衡量研究者学术水平的重要评价依据。因此本研究基于论文发表的角度来评判研究生的学术成长。论文的数量容易量化,但是如何评价论文的质量是一个复杂的议题。多数高校普遍的一个做法是通过刊物的级别来直接判定论文的质量,即“以刊评文”或“以刊代文”。北大核心和南大核心是当前教育学领域普遍使用的两大论文评价指标。尽管以北大核心或南大核心作为论文质量评价指标存在争议并饱受诟病,但是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依然是目前学术界普遍能接受可行的快捷判断文章水平的标准。因此,本研究将文章发表的级别作为判断研究生学术水平的依据。已有研究显示硕士研究生发表北大核心期刊论文或南大核心论文的比例较低。本研究中将能否以第一作者在北大核心期刊或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评估研究生学术水平的依据。此研究结果在理论上可以丰富发展学术成长相关研究,实践层面上能为研究生培养质量,尤其是基于论文发表的学术成长层面,提供借鉴参考作用。
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的选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标准:一是在读硕士研究生,二是以第一作者发表北大核心或南大核心论文至少1篇,两个条件需要同时具备。本研究发现符合第二条标准者较少,为增加研究对象,因此第二阶段,研究对象的选取放宽要求,将第一条标准改为:在读硕士研究生或毕业近3年的研究生(毕业近3年的研究生,其硕士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核心期刊文章)。抽样方法主要是基于上述标准的立意取样。具体抽样方法是方便取样,一方面研究者寻找研究者认识的符合条件的受访者,同时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