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话题,放在旧社会多半是要被封禁的。
由于生理结构的不同,女性在青春期后便会来“大姨妈”,古代又没有棉条和卫生巾,女性是怎么解决这一隐忧的呢?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远古社会的女人远比后来几千年里的女子更加开放。在程朱理学等规正道德思想的观念形成甚至连文字都没有出现之前,女人处理月事往往会就地取材。
不论是干草还是海绵,都是一种不错的卫生用品。根据外国学者的考古发现,古希腊的女子会在木棍上包裹一层棉布,非洲地区的女子会使用质地较软的羽毛。
在一些地区,则更直接:来月事的女人可不必参与体力劳动,在部落或族群中集体休息,直到这痛苦的几天结束才出门。
到了奴隶社会,先人的大脑中逐渐形成了廉耻观。
所以,处理月事变成了一种隐晦行为。虽说,当时的衣服还只是草叶树皮,但女人们已经知道在月事来临时,在四下无人的地方使用干燥的干草吸收污血,并用清水洁净身体了。
随着封建时代的到来,可供人研究历史的文献诞生了,但史官通常不会记载这些连女人都羞于提及的内容,所以,在两周时期的文献里,我们根本找不到相关的记载。这一时期的女性是怎么处理月事的,还是在考古学家发掘出相关证物后进行考证。
在造纸术普及之初及纸张遍及千家万户后的这段时间里,纸是相当金贵的东西,没人想到会用纸去处理月事。当时的女人,会缝制一种小巧的布袋,然后,在里面装满草木灰。平日里,这种布袋便藏在腰间,有需要的时候取出来使用。
由于,当时的社会阶级泾渭分明,所以,一些底层社会的女性连这种卫生带都用不上。即便有一条卫生带,也不会经常更换。往往在使用过后,她们则会将卫生带里面的脏物倒掉,然后,用皂荚清洗干净,在风干后再次填装草木灰进行二次使用。
随着造纸工艺的进步,纸的价值变低,人们终于用上了草纸。相比于卫生带,草纸更加便宜,也更方便。不过,即便草纸投入社会,普通人家的女子仍没有条件使用,只有一些讲究且有经济条件的大户人家才会储备充足的草纸。
根据文献的记载,在汉代以后,一些贵族之女会使用有韧性且吸水性好的白纸处理月事,毫无疑问这是同时期最卫生的处理方案。不过,这种纸往往是特制的,不适用于其它用途,所以,造价相当昂贵。在二十世纪之前,女性处理月事的方式基本定型。
为什么中国的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但卫生意识却没有提高呢?
这是因为主导社会发展的男性根本不会去在意女子是如何处理月事的,所以,他们自然不会在这方面费工夫。如果古代有男人站出来替女性月事鸣不平,估计他会被视作变态遭到公众谴责。
至于处理月事的方法,也是通过母传女来传承下去的。在本就思想保守的男权社会,女性的思想更加保守,所以,母亲在传授女儿这些知识时并不会说得太过详细。因此,在千百年里,没人想到要搞一场“月事改革”,以提高女性的卫生条件。
到了二十世纪初,国人受外国的影响逐渐思想开放,这时才有人开办卫生棉条工厂。不过,当时的女性已习惯了传统的处理方式,接受棉条的女子着实不多。只有一些思想先进且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新时代女性,才会尝试用这种方便快捷的卫生用品。
不得不说,在这方面,外国人的思想观念遥遥领先。
说出来你可能难以置信,卫生巾是被一个美国男子发明出来的。他是一个非常爱老婆的好男人,每个月他都发现老婆在那几天特别不舒服,而且,在处理月事时十分繁琐。为了解决妻子的困扰,他专门进行了相关研究,结合棉纤维和纸浆,制作了有史以来的第一片卫生巾。他的夫人使用以后,发现十分便捷,又非常舒适。
之后,经这位美国夫人一传十十传百,越来越多的美国女性用上了这种卫生用品,并对此大加赞誉。到了现在,经期卫生用品已经成为了女性的刚需,电视上也经常出现相关广告,其频率之高令人咋舌。殊不知,卫生巾流入中国的历史仅有四十年。所以说,活在当下的现代女性,无疑是幸运的。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已经风靡西方的卫生巾,别说实物,大陆连名字也听不到。
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国门打开,一些外国妇女来中国旅游,遇到了颇为尴尬的情况:在有需要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中国没有卫生巾。要知道,这时候国内女性全都还在用月经带。消息传到上面,有关部门决定拿出宝贵的外汇进口卫生巾。于是,年,我国从日本瑞光株式会社引进了第一条卫生巾生产线,生产的是直条卫生巾,就是没有护翼的那种。
但在刚开始的时候,中国的卫生巾则卖7角钱一包,一包16片,而当时的妇女,之前用的“妇女用纸”才只卖1角7分一包。可见,这时的国产卫生巾对国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侈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