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聊一聊 [复制链接]

1#
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和密码 http://www.jpm.cn/article-123588-1.html

唐朝时期就有新年的说法,只不过,唐朝时期的新年并不叫新年罢了,唐朝时期元月一日为岁除,岁是一年,除也有驱邪避祸的意思,两者合在一起就是要新的一年能够驱邪避祸平平安安度过。

唐朝时期除了有岁除和一些驱邪避祸的法事以外,还有跳舞等项目,那时秉承之前时期的一些习俗,同时也有新元素的加入。

属于空前盛世的唐朝,当时的人们除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外,还有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吃饭以外的事情。没有战乱的年代是最幸福的,这也是为什么唐朝后来经济及农业畜牧业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

唐朝从李世民这里到安史之乱前,一直都是盛世。安史之乱,安禄山进京瓜分无数土地和粮仓等,才导致了后来唐朝的衰落。

一、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李隆基时期虽然有过安史之乱,但他自身的本质还是很好的,也曾开创了开元盛世。唐朝在他的治理下,虽然后期没落了,但在治理前期,整个天下还是一片祥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景象,鳏寡孤独皆有所养。

生在和平且富足年代的人们是惬意的。唐朝有一种仪式是驱邪避祸,保平安的,有十二神兽及十二属相,人们戴上面具扮演角色并随着音乐起舞,迎接新的一年,整体意识非常严格,且没有任何喜剧性。到了唐玄宗时期,打破了这种仪式的严肃感,融入了很多舞步,让它更有趣味和观赏性。

至于我们现在吃的饺子并不是唐朝的产物,而是宋朝时期一开始饺子被称为交子,随后被纳入了新年的第一餐。

唐朝时期,新年则跟现在并不一样,那个时候分地域差别,洛阳附近吃荔枝,吃燕窝等等,而关中一带则是普遍的馄饨或是杂果子等,再往南地域差距就会更加显著,不像如今所有人新年第一餐吃的都是饺子。

1.换桃符

唐朝的新年过得极有氛围,家家户户悬挂桃符,“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小学时期都读过,这里的新桃换旧符就是指每年要会挂桃符,次年再换上新的。这些桃符上会写有各路门神和一些美好祝愿以及来年好运的字眼符号。

到唐朝时,门神增加了秦琼钟馗等一些人物,其服饰包括样貌和神态都不再是一样的,也出现了各路版本的门神形象,桃符上也出现了我们中国最早形式的春联。整个节日喜气洋洋,有着一种浓郁的过年气氛。

除此之外,唐朝过年还有假期,唐朝人的假期和现在我们的假期差不多,唐玄宗曾颁布假宁令。假宁令中曾表示,元旦或冬至都会给七天假期。唐朝时各个统治者对人文方面还是非常人性化的,春节的七天假期也并不是从除夕那天开始,而是除了除夕以外前后各三天定为当时的法定节假日,冬至也是一样。

二.不叫中秋而叫仲秋

唐朝时期的民俗文化不仅在中国地域流传,也在世界各地流传开来,唐朝允许外国人进京任职,也能在长安落脚并置办房产长期居住。那些在我国京都或各地的一些外族人,自然也会得到我们新年的待遇,唐朝也会给各个远国送一些新年祝福语等。

唐朝人也有喜欢吃生鱼的,随着日本等国家在长安落户吃生鱼,这种吃法也流传到了日本,称之为刺身,这些可以在我国酉阳杂俎中找到记载。

1.赏月

除新年以外,唐朝时期最重要的节日当属中秋节,在唐朝时期中秋并不叫中秋而叫仲秋。

中秋节习俗也有无数的演化成分,在我国近代中秋我们赏月吃月饼,在唐朝时期,中秋节祭月,要饮酒、要拜月、要赏月。

祭月拜月,都是唐朝女子所做的事,在唐朝未婚女子祭拜月亮时,则更要虔诚,然后会有吃月饼和赏月的传统,这些传统也随着时间流传到了现在。东京梦华录中曾记载中秋节所有酒家和门店都会将自己翻新打扮。以此来迎接中秋时期所有想要饮酒赏月的人。

2.喝酒

其实在那个时候,中秋节可以被称为第2个新年。中秋节时唐朝人也会有三天假期。那些“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并不是空来的。

中秋在现代和唐朝都是一个非常有寓意的节日。

唐朝时期,民俗文化及各种节日和传统都非常的多。历经多年的发展,如今中国从唐朝一开始只有元旦和新年上,又增添了各类节日文化。

三、节日由来

现如今我们除了有中秋新年,还有端午清明等节日。其实唐朝时期也有端午节,当天人们吃粽子、划龙舟。端午节的由来大都知晓,当年屈原跳河后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向江中投入食物。其中我们现在端午节必吃的粽子。端午的吃粽子、赛龙舟、划龙船、也就由此而来。

1.汤圆似新月

至于元宵节等节日也是唐朝之前就出现的,元宵节起源汉朝时期的民间艺术,刚开始人民用花灯来祈福,在南北朝时元宵节更为兴盛,唐朝则将元宵节定为节日。元宵节的形成过程非常漫长,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终于形成了后来的元宵节。

元宵节的称呼是怎么来的呢,原来是因为宋代时期发明了一种汤圆的东西,圆圆的像我们新年的第1轮圆月,非常美丽且好吃,所以才有了正月十五吃元宵,正月十五也就成了元宵节。

唐朝如果寿命没有那么短暂,一定会创造更多的神话,它不仅是经济文化发展的时代,还是存在仙境赋予诗意的时代。

2.二月二龙抬头

人们愿意出门游玩,自然各种经济发展也是飞速的,因为没有了战火的侵扰,没有了担惊受怕,自然会有更多人愿意将自己的本身价值投入到生活中,各类传统节日也相继出现。

这些节日在唐朝之前就出现了,到了唐朝时期或兴旺或发达或改革,但总归是之前便有的,而二月初二这个节日则是唐朝时期新发明的,二月初二民间作为龙抬头的日子俗称青龙节。

唐朝时期崇尚儒学,道家及佛教也相继浸染了统治者的思想。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被古人称作为*道吉日,在这一天可以占卜未来一年的星宿及运势和天象。所以龙抬头的日子即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节日。

本来元宵节结束后正月差不多就结束了,春回大地,要开始进入繁忙的农业生产。二月初二则像是最后一遍告诉民间百姓,一个为期一年的劳作开始了。

本来二月初一是贞观年间定的中和节。然而在经历安史之乱后,整个唐朝渴望欣欣向荣,安定和平的生活,于是将中和节的诞生自行向后移了一天。随着唐朝的落败,中和节也慢慢的衰落了,再也不复当年的景象。随后龙抬头的日子就从二月初一成了二月初二,而中和节二月初二则渐渐地也消失了,变成了二月二,两个节日合二为一。

3.节日也是文化传承

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等这些节日都是随着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传承到最后逐渐成型。

在古代,每一个节日都必不可少的便是佳酿。尤其在唐朝,所有节日必不可少的便是酒。像李白,杜甫,王维,王之涣等等这些诗人,高兴时会把酒言欢,不高兴时会彻夜难眠只能喝酒。例如《将进酒》,通篇都讲饮酒,实则是李白在抒发自己的愤激情绪。

经济文化的发展让唐朝民众第一次发现,原来社会可以这样安定,唐朝时间并不长,但却是一个空前盛世,盛唐中唐晚唐的唐朝虽然各有差异,但无论什么样的差异都对经济文化产生不了太大的影响,只是到了晚期时候,由于各地藩王之争,所以唐朝开始变得贫穷。

四、结语

安史之乱前整个唐朝融为一体,全国民众包括统治者都热衷于发展经济,开创新时代。闲暇之余多造几个节日喝几场开心的酒,全国民众还能一起过个假期。

唐朝空前繁荣的景象虽然在历史上昙花一现一样,很多人对当时的都有着深深的向往,虽然历史已经不会再出现,不过空前繁荣景象下留的遗迹还是能够在今天看到,当年创造的民俗、文化、节日、美食都是不可磨灭的。

新年新气象,每年的春节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寓意着万事从新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不论是哪一个朝代,新年代表的都是这个意思,即祈福明年风调雨顺,感谢去年老天赏饭吃。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鼎盛的时期,也是历史文化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包括节日文化传统等也都在这个朝代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唐代节日研究》

《旧唐书》

《贞观*要》

《文献统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