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羡慕吗光明日 [复制链接]

1#

邢妍妍

近日,一篇题为《宁波甬江大桥的大挠度非线性计算问题》的论文火了。该论文发表于年5月,之所以再次引发热议,是因为其“参考文献”部分一句很“霸气”的话:“本文不必参考任何文献”。这句话被网友投稿至“迷惑行为大赏”,随即登上微博热搜。

但当网友看见论文作者是钱伟长后,评论区画风突变,从“谁那么目中无人啊”瞬间转变成“失敬了失敬了”“力学宗师泰斗,人家都是参考他”。

的确,打开这位科学家的词条介绍,密密麻麻的成就足以让人震撼。钱伟长是我国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力学、应用数学的奠基人之一。如此斐然的成就,也难怪网友们在看到作者名字后,就马上心平气和地接受了“本文确实不必参考任何文献”的设定。

钱伟长晚年时

仔细看钱老在参考文献部分所写的那段话,其实是很平实的,关于为什么不引用参考文献也解释得很充分。无非是因为一些常识性理论知识在材料力学书中都能见到,而他的文章是首次提出了一种解法,这当然也没有参考文献可引用。

但设想一下,如果写“不必参考任何文献”这句话的不是学术大家,而是一个普通的学生或教授,大家还能愉悦地接受这种表达吗?恐怕未必,网友对这句话的热议和调侃,也恰说明着这样的表达方式其实很少会出现在其他的论文里。

诚然,参考文献在学术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文章引用的依据,也是实验数据的来源。它是需要研究者来严谨对待,并时常怀有敬畏之心的,这一点当然毋庸置疑。但为此,每篇论文都一定要注明密密麻麻的参考文献吗?钱老的这种论文写作方式会不会并不是孤例呢?

这句“硬核”的话之所以能引发共鸣,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当下的论文标准确实存在很多格式上的要求。论文的行文规范当然是需要遵循一定标准的,但有些要求也挺折腾。

比如钱老这篇文章可以不列出常识的知识,但真到日常的论文写作里,为了显得论文有理有据,或是为了达到参考文献的引用标准,哪怕是常识,不也是依然要列一大串说明吗?

这并非意在讨论参考文献的数量标准该如何界定,而是说,个性化的表达能否不只是成为权威专家的一种“学术特权”?不妨多想一下,我们的学术体系是否可能从机制上容纳更多个性化的表达和个体性的差异?比如在一些所谓的标准格式面前,相关的写作方式、写作内容也可以是多元的、灵活的展现,而非强行拘泥于某些硬性规定中。

一篇有研究价值的学术论文,一定是在有了足够多的实践研究和足够专业的论证调查下才能写出来的。在此之外,无论是看似“跳脱”的表达,还是贴合实际的描述,都应该有足够大的包容空间。毕竟说到底,学术研究还是要服务于内容。

文字:邢妍妍

图片:人民日报、上观新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