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wh/131225/4316563.html一、幼儿体育活动目标凌乱、内容欠缺
学前教育中所指的“体”是身体的全面协调发展,在幼儿阶段“体”不应该理解为日常生活中的体育,而应该理解为对幼儿身体的养育过程,这个过程不能简单地开展成人的体育,而应该以人类基本活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应符合“以幼儿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发展任务。从目前幼儿体育活动的现状来看,活动目标不甚明确统一,要求不甚具体;活动内容缺乏一定的连续性、系统性和灵活性,具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由于目前我国幼儿园体育活动实践中出现了不少比较严重的偏差,使幼儿体育活动目标容易与竞技相联系,导致幼儿园出现成人体育教育的活动项目,而忽视幼儿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的培养、教育和养成。
针对以上问题,教育部于年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简称《发展指南》),根据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提出了3个年龄段幼儿身体发展的要求与目标,即在身体健康中提出发展幼儿平衡、力量与耐力、灵敏与协调等的活动能力。然而,“发展指南”只提出目标要求,缺乏对3-6岁各年龄段幼儿的体育活动内容的具体指引,特别是针对不同年龄组的特点,选择发展幼儿身体的最佳动作方面有待细化。有人选取3-4岁年龄段的幼儿进行为期6个月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取向理念设计的体育活动会提高3-4岁幼儿动作完成质量,激发幼儿的运动潜能,提出当前幼儿期体育活动内容存在忽视了幼儿运动经验的储备,内容单一,特殊项目技能练习欠缺,练习动作的形式与种类不足,不重视练习动作的负荷强度,不重视精神环境的营造等问题。
幼儿体育活动目标的凌乱与内容的脱节,使幼儿园体育活动的安排处于混乱状态。
二、幼儿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随意性较大
以发展幼儿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线的体育活动是其未来学习阶段的基础。但目前对幼儿体育活动的整体组织,活动量的科学监控,活动内容的选择,基本活动能力的培养,养成和教养、幼儿体育活动的测量与评价标准等方面的研究,与中小学体育研究相比显得极其薄弱。不少幼儿园体育课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缺乏科学依据或随意性大,未能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安排体育活动内容,存在成人化趋向。
国际儿童教育领域有这样一种共识:过早的技术训练反而会妨碍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少教师对“体”的理解上缺乏全面性,受传统体育的影响,均从竞技体育的层面上认识幼儿园的体育,缺乏对幼儿进行基本活动能力的培养、养成和教养。Seefeldt认为“除非个体的多种动作技能都能得到基本的发展,否则他们的动作技能水平将难以发展到‘金字塔’中的高级水平——即达到运动、竞赛和舞蹈动作技能所要求的熟练程度。”他进一步提出“儿童应该在儿童的早期到中期这一阶段获得广泛的技能基础之后才有可能发展到位于‘金字塔’的更高层级的动作技能。”不少带竞技性的运动项目进入幼儿园,如篮球、足球,甚至有部分幼儿园出现了高尔夫,严重脱离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3-6岁阶段幼儿的动作发展特点是,细肌肉发育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过早进行技术训练,让肌肉还没有发育完全的孩子做一些无法做好的动作,就好比让瘦弱的孩子挑重担,让他自己跟自己较劲,很容易使得孩子产生挫折感,进而影响自信心和兴趣。造成这种现状,与当前缺少幼儿体育活动内容相关指引,教学内容选择随意性有很大的关系。
三、幼儿体育活动的测试及评价成人化
幼儿体育活动的测试及评价标准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对幼儿身体发展状况的分析与评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年开始,我国每5年对3-69岁的中国公民进行一次体质健康监测,由国家体育总部制定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为幼儿身体发展状况分析与评价提供依据。测试指标包括身体形态和素质指标两项,身体形态包括身高、体重;素质测试包括10m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和走平衡木。目前《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是采用统一的测试项目,并给予不同年龄段幼儿相应的评价标准。从当前文献检索看,大量涉及幼儿体育活动测试及评价多采用这几项测试项目作为评价依据。
教育部《发展指南》提出的幼儿身体发展的要求与目标,即发展“幼儿平衡、力量与耐力、灵敏与协调等的活动能力”,要全面测试评价这些能力,简单的采用定量评价是不够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幼儿部分)》中有些幼儿体育活动能力的测试及评价项目存在成人化倾向,显得未能达到《发展指南》的分年龄段学习和幼儿动作发展要求。因此,有必要按照幼儿的不同年龄段特点制定新的测量与评价标准。而且对应不同身体素质的发展要求,测试项目可以多样化,按照幼儿年龄特点分层制定测定平衡、力量与耐力、灵敏与协调等活动能力项目和评价标准,形成综合评定平衡、协调和灵敏、力量和耐力素质的评价指标及其判定标准体系。举例来说,用于评定平衡素质的测试项目有多重,如闭眼单脚站立、单脚站物、走平衡木,某年龄段幼儿可选取其适宜的测试项目。悬垂反映5-6岁幼儿的力量和耐力的发展状况;闭眼单脚站立反映3-4岁幼儿的平衡能力等。经过试验确定符合该年龄段幼儿,然后制定各年龄段幼儿的测试评价标准。此外,有些测试项目是可以通过反复的练习提高测试成绩的,例如走平衡木,一次测试结果未必能真实反映幼儿该项素质的实际水平。眼单脚站立仅依靠大脑前庭器官的平衡感受器和全身肌肉的协调运动,幼儿维持身体重心在单脚支撑面上的时间长短可以反映其平衡能力的强弱。因此,平衡动作测试可以采用闭眼单脚站立代替走平衡木,更可真实、客观地反映幼儿的平衡素质。
来源丨体育学刊,作者简介:庄弼,教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更多幼儿体育活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