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食疗 http://m.39.net/pf/a_4575138.html洛克菲勒家族繁盛六代
中国有一句古话说“富不过三代”,很多人发现,这句话不但古代适用,中国适用,连外国也适用。可是近代以来,却有一个家族似乎完全不受这句话影响,这就是洛克菲勒家族,他们甚至富过了六代。洛克菲勒家族到底怎么做到的呢?
读了很多书之后,我在美国作家格拉德威尔的《异类》中找到了答案。《异类》也是格拉德威尔的代表作,正是在这本书中,格拉德威尔首次提出“一万小时定律”,使他成为享誉全球的作家。
实际上,书中所谓“异类”,是指那些取得了非凡成就的少数人,包括比尔盖茨、甲壳虫乐队、乔布斯等等,甚至还包括作者自己。《异类》研究的,是这些人到底为什么能取得常人无法企及的成就。书中发现了这些人,有很多异于常人的经历,以及环境,最终在很大程度上提醒我们,人生除了努力之外,还有一些对成功比努力更重要的东西。而“一万小时定律”,就是这些重要东西中的其中一个,这本书也很推荐想要理解“成功”的另一个侧面的人阅读。
书中对解释富人家族的孩子更容易成功,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实践智慧。
“实践智慧”是什么?
“实践智慧”,首先是一种智慧,它是那种需要后天习得的认知,它更倾向于对“选择”的思考;其次,它是一个人躬身“实践”中总结来的,往往只能通过言传身教传递给小孩,更重要的是,他主要并非是从老师和同学的学校环境习得,绝大部分是父母教育中获得。“实践智慧”是一种解决切身面临的真实世界问题的智慧。
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中举了两个人的例子,他们同样智商从小就相当高,但人生结局却完全不同。一位叫克里斯托佛·兰根,他在美国一档真人秀节目中,通过高智商的回答,赢得了丰厚奖金而出名,但是他却一直活在社会的底层;另一位是“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
两个“实践智慧”的故事
兰根小时候家境贫寒,父母常常吵架最终离异,继父酗酒还会家暴,根本没时间管他。兰根上大学只能靠奖学金,可是有一年,他母亲在填写奖学金申请书的时候,忘记了填收入证明,导致兰根那一年拿不到奖学金。兰根马上就没有办法了,选择了退学。
然而,相比之下,奥本海默从小家境殷实,父母花很多时间精力从小培养他,但奥本海默长大后惹上的麻烦却比兰根大得多。奥本海默在异国他乡,被自己的导师抓到,他泡了一个*苹果,想*死导师。要知道这可是图谋杀人,是非常严重的犯罪。可是奥本海默却通过家庭出面,和自己的辩护,最终让学校只是给了一个非常轻微的惩罚,甚至都没有坐牢。
格拉德威尔认为,兰根和奥本海默真正的差距,就是“实践智慧”。而他们“实践智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对挫折的态度中。其中一个遇到困难,马上就退缩了,没有想办法继续去争取,最终没法突破底层阶级;另一个遇到极大的困难,却没有退缩,坚持争取,最终实现了人生逆袭。
洛克菲勒家族的“实践智慧”
洛克菲勒家族虽然没有像作家格拉德威尔一样,总结出来一个“实践智慧”这样的词语,但是从老洛克菲勒开始,就已经在实际上非常注重对下一代“实践智慧”的教育。他常常会写信给儿子,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实践智慧”,通过信件的方式,清清楚楚地交给儿子。就是这些满满诚意的“实践智慧”,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最终使洛克菲勒家族突破“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延绵繁盛六代。
现在我们也有机会阅读到老洛克菲勒的“实践智慧”了,这些满载老洛克菲勒智慧的信件,被收录到了《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中。书中就有讲述,老洛克菲勒在标准石油公司收购其他公司的时候,怎么解决可能“违反社会道德”的问题;他是怎么处理自己工作被压榨;工作对人的意义到底有多大;怎么在看似完全没有机会的地方,寻找到机会;怎么利用对手的恐惧;怎么看待别人的侮辱;他还会告诉你有很多事情,并非非黑即白;有很多事情是可有商量的余地的等等,满满人生干货。
正版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家庭教育书籍京东好评率97%无理由退换¥9.9购买
最后再提醒一下,“实践智慧”是那种在学校无法直接获得的选择智慧,而它偏偏又每时每刻影响一个人,甚至可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通过《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这本书,可以获得老洛克菲勒,这位历史上第一个百万富翁的“实践智慧”,推荐阅读。
参考文献:
01.《异类》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02.《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洛克菲勒范毅然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