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瓷”,尺寸只有几厘米,上面绘有精美的山水画。
如今,在收藏圈,“瓷”逐渐成为收藏爱好者的新宠。在我市,资深藏友一舟痴迷“瓷”收藏多年,将数百件精品收入囊中,同时还购入雕漆、景泰蓝、玉雕、木雕等系列“”藏品,其中不乏一些名家作品。
“瓷”创造了陶瓷史上的辉煌时代
在十堰,说起“”收藏,资深藏友一舟的藏品可真不少。一舟出生于文化世家,从小就对蕴含历史文化的老物件感兴趣。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收集瓷器,主要集藏明清时代的青花瓷。到年左右,他收集到了数十件青花瓷。
年,一舟买了台电脑,在网上学习收藏知识,并结识了全国的很多藏友。慢慢地,他迷上了精美的“瓷”。所谓“瓷”,指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国营瓷厂生产瓷器的简称。那时,轻工业部下辖的国营大型瓷厂主要有红星、宇宙、为民、艺术、建国、人民、红旗、光明、东风、景兴、新华、红光、雕塑、曙光,这14家国营瓷厂的产品除了满足人民生活日用瓷需求外,还推出高端产品系列主销国外市场,为祖国建设创造了大量外汇,这一时期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陶瓷史上的辉煌时代。
一舟被“瓷”精细的做工打动,收藏重心由青花瓷向“瓷”转移。这些年来,他收集到了数百件“瓷”。在这个过程中,他意识到收集“”藏品不能仅仅局限于瓷器,同一时期的雕漆、玉雕、景泰蓝等“燕京八绝”工艺品,以及东阳木雕、苏绣、粤绣,也有很高的工艺价值和艺术水准。于是,他把这类藏品也纳入自己的收藏范围。
一舟介绍,“”藏品,特别是“瓷”,其出现和命名都与时代有关。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随着老国营瓷厂的消失或改制,“瓷”不再生产,因此存世量有限。其中,生活日用瓷由于工艺较粗糙、艺术水准低,不具有收藏价值。一舟收藏的“瓷”中,有许多国内并不多见的精品瓷器,都是从国外回流的。
“剔红”雕漆器物做工精美,采用了清代宫廷造办处工艺,花纹隐起,华美富丽。
“人民公社”“摘桑”……“瓷”画面带有时代特征
记者看到,在一舟收集的“瓷”中,尺寸较大的花瓶高达1米,较小的花瓶只有几厘米高。这些瓷器色彩鲜艳,上面绘有花纹、山水、人物、动物等,惟妙惟肖。
“瓷”从技术创新上看,年,中国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在景德镇成立,集合了当时全国各方面的人才,美术方面包括徐悲鸿、刘雨岑、王大凡等;工艺设计方面包括祝大年、王步、王锡良、周湘甫、周国桢等。全国文博、考古、美术、科技等部门都参加了历史名窑的恢复和生产。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制瓷业引入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陶瓷工艺美术在突破了胎釉彩料配方的理化指标科学定量化的技术瓶颈后,迅速提高了陶瓷的胎土、釉面、彩颜料、器型、纹饰等瓷器鉴赏各组成要素的标准,取得了继清三代后中国陶瓷史上又一个历史高峰。
从工艺题材上看,“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瓷”中,有一些为重大历史事件、历史时刻献礼的作品,和以出口创汇为目的烧制的瓷器,品种多为仿古瓷。这些瓷器代表了当时我国制瓷业的最高水平,堪称“红色官窑”。在那个年代,烧制这些瓷器“不惜工本、只求精品”,因此,烧制“瓷”的都是当时的瓷器名家。
从时代背景上看,“瓷”属于特殊年代下的产物,也与当时的文化环境紧密关联。“瓷”可以称为“陶瓷上的历史文献”,在造型、品种、题材和画工上都紧跟历史进程,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瓷器上描绘的画面,表现当时人们生产生活的场景,比如“人民公社”“摘桑”“采莲”等主题,很容易让收藏爱好者产生一种怀旧的情绪,从而勾起他们的收藏欲望。同时,“瓷”映射出人们当年的精神状态。记者看到,一舟的藏品中,有的绘制着“木兰从*”的故事,有的则是《红楼梦》《西厢记》里的人物,反映了人们崇尚英雄,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很多藏品采用“镜像”的手法,两件相同器型、一样大小的瓷器,所绘制的内容一致,只是方向正好相反。
“瓷”花瓶高达1米,可以看见精致细腻的画面和优美的器型。
这类藏品越来越受宠
由于背景特殊,“”藏品特别是“瓷”,有着其它藏品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在专业人才、技术水平、科研创新上,都达到当时中国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平。
一舟表示,他爱上“”藏品的原因有三:一是对老一辈劳动者的工匠精神,以及在传承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的崇敬;二是对那个时代人们生活状态简单、做事心无旁骛的追忆;三是这些藏品年代不长,鉴定难度相比明清瓷要低,多数品相完美,陈设观瞻效果非常好。
记者在一舟的藏品室里看到,一块出自浙江东阳的“牧归”木雕:在长90厘米、宽45厘米的整块*杨木板上,雕刻着一群挑着担、牵着马、赶着羊群的劳动者,行走在蜿蜒的山路上,表情丰富、姿态各异;远山、河流、树林层次丰富,表现出秋天的美景和人们丰收的喜悦。此外,还有“哪吒闹海”景泰蓝赏瓶、“喜上眉梢”绿松石花瓶、“八骏图”翡翠摆件,都属选材精良、工艺繁复的上乘之作。
同样,一舟收藏的雕漆器物,做工也非常精美。所谓“雕漆”,属于清代宫廷造办处传承至今的工艺,就是在器物的胎型上,涂上数十层大漆,待快干时用刀剔刻出浮雕的纹样。由于大多数是朱红色漆,也称之为“剔红”。此外,还有套色、“剔黑”“剔彩”等多种形式。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其中,花卉题材较为常见,正中雕刻一朵硕大的花朵,四周缀以小花朵及含苞欲放的花蕾,主次分明,线条流畅、层次清晰。
物以稀为贵,“”藏品拥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识形态,集传承、创新、突破为一体,虽然年代不远,但价值不容小觑,像“珠山小八友”、王步、王锡良的作品早已成为国内外拍卖场上藏家追捧的热点。
(十堰晚报秦楚网全媒体文/记者罗毅图/记者吕世银编辑:艾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