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眼观中国知网天价订阅费的本质是什 [复制链接]

1#

中南财经*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起诉中国知网获赔的事件刚过去不到半年,近日,知网又因上千万元的“天价”续订费成了舆论的焦点。

为了平复舆论,知网紧急回应称“消息不属实”,并称将继续为中科院提供正常服务,直到年度协议签署并启动服务。

但显然,这些回应和紧急公关成了“掩耳盗铃”的行为——据中科院某研究所工作人员反映,其所在的研究所已本月41日停用知网,师生无法在知网查看和下载论文。

看样子,知网的坏名声只怕会越传越远了。

对于知网的历史和行业地位,已被媒体扒的一清二楚,这里就不再叙述。通过这次事件,我只简单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思考。

(1)知网的争议,看似是价格的争议,实际是“人伦道德”的争议。

知网兴于*策,长于各大院校和机构的喂养,结果等它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却变成了反咬一口的“白眼狼”。“六亲不认”不说,还狮子大开口,坐地起价,像蛀虫一样,靠吸食中科院这样的科研院所和众多高校为生。因此,但凡有点良心的人,都会对知网的行为嗤之以鼻。这也导致舆论上一边倒,几乎听不到同情和支持知网的声音。

(2)知网之所以敢“漫天要价”,价格逐年水涨船高,离不开自身的行业垄断地位。

不管是95%,还是%的高校和各大院所文献覆盖率,都是万方数据库、维普网等其他文献网站所远远不能比拟的。又恨又爱,是很多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真实心理写照。

也许你要说,既然如此,那国家为什么不能像对待阿里和美团那样,下重手管一管呢?

这事恐怕没那么简单。

阿里和美团的垄断涉及到众多商家和广大骑手的利益,滥用了市场支配地位。而知网则有所不同,尽管知网也涉嫌垄断,并有滥用市场地位之嫌,但这种滥用很隐蔽。尽管知网的定价高,但并没有要求科研院所和高校二选一,也没有限制科研院所及高校不能给其他网站提供文献。你嫌贵可以选择其他网站,爱买不买——颇有几分奢侈品大牌的傲慢。

(3)很多人说知网做的是“空手套白狼”“借鸡生蛋”的生意,但其实放眼来看几乎所有的平台本质都是一样的。

外卖平台、图片平台、购物平台、应用商店、图书网站、打车平台……你能想到的平台,几乎都是这类生意。你说知网50%的利润高,作者的收入微薄,其他平台也未见得便宜到哪儿去。前几天用阳光出行打车,60多公里花了多元,结果到司机手里才元,剩下70元(近37%)给了平台;年度美团外卖平台的佣金比例在18%和40%之间,一单15元的外卖,商家只能挣6-10元,而消费者所付的费用可能需要17元-20元(不考虑优惠券)。

(4)知网的护城河起于不公平竞争下的利好,就目前来看,短时间内恐怕不会有大的改观。

除非*策方案强制要求“充公”,可是这样的希望似乎较为渺茫。我反而觉得应该交给市场,不妨参考互联网、车企、手机等行业的案例,放进去一只鲇鱼。只有市场充分的竞争,知网这样的行业巨鳄才会有所忌惮,整个行业的价格才会稳定的降下来。当然,还有一个办法便是,打破行业围墙,要求各网站之间数据互通,类似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