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来这些磁带一直堆积库房,乏人问津。直到最近哥大获得梅隆基金会的一项资助,全面将校内各馆旧藏声音及影像文件数字化保存,中国口述史的录音带这才重见天日,大放异彩。
音频1:顾维钧口述音频,完整版已在哥伦比亚大学数字图书馆网站向全球无限制公开。这段录音为顾维钧回顾清末变法运动及张之洞引领的“中体西用”思潮。
顾维钧口述。这段录音为顾维钧回顾清末变法运动及张之洞引领的“中体西用”思潮。
凡留意中国近现代史的人,都知道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图书馆中藏有一份“中国口述史”资料。这项工作由哥大发起,自年到年,有计划地采访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留下十六人的传记,成为近现代历史研究的基本资料。今年()五月,哥大珍本手稿图书馆口述档案部(OralHistoryArchivesattheRareBookandManuscriptLibrary)完成了当年中国口述史采访录音的数字化整理,现在音频文件已经在哥大数字图书馆网站公布,供全球研究者利用。
笔者在哥大求学五年,做实验之余常到图书馆闲逛,因稍稍留意其馆藏故旧,访看前人遗迹,于此中国口述史资料颇为熟悉。录音整理既成,哥大尚因疫情封校,东亚图书馆馆员知余素来关心,特发邮件相告。笔者大喜之外,深觉录音意义重大,又念尝见国内学者涉远来访,难得门径,故愿稍为敷叙,将中国口述史录音整理的原委、现状、使用方法与重大意义,为诸君作一介绍。
胡适在接受口述历史访谈。,Chineseoralhistoryprojectcollection;Box13Folder8.
RareBookandManuscriptLibrary
哥大中国口述史
哥伦比亚大学所存中国相关口述史主要有四种:一曰中国口述史工程及其档案收藏(ChineseOralHistoryProjectcollection),二曰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工程及其收藏(AcademiaSinicaInstituteofModernHistoryOralHistorycollection),三曰中国传教士口述史(ChinaMissionariesProjectcollection),四曰张学良口述史及其档案收藏(PeterH.L.ChangorZhangXueliangOralHistorycollection)。本文所称的“中国口述史”单指第一种。
哥伦比亚大学与近现代中国关系匪浅,历史上许多大人物都曾在哥大求学。年代以后,中国旧日许多*治与社会要人避易海表,此番又回到纽约。年,哥大从事东亚研究的教授韦慕庭(C.MartinWilbur,-)看准时机,参照内文斯(AllanNevins,-)领衔的“美国口述史”工作,酝酿开展一项“中国口述史”工程,对这些人进行记录采访。正好当时哥大经济系任教的教授何廉,乃是故南开大学代校长,又曾在国民*府的中央设计局任职,交接九流,声望卓著。韦慕庭教授于是拉何廉一起,韦氏统筹学术,何氏擘画人事,纠合当时校内中国史专家,自年始,到年止,为16位重要历史见证人作出口述史及传记
[1]
。
今将这16位受访者主要履历,及受访相关文献在中国之出版情况简介如下:
张发奎(-)
,年加入同盟会,北伐期间任国民革命*第四**长,抗战期间历任第八集团*总司令、第四战区司令长官、第二方面*司令长官等,参与淞沪、武汉、桂柳等会战。年任国民*陆*总司令,旋辞职寓居香港。年受访。(《张发奎口述自传》,张发奎口述;夏莲荫访谈及记录;胡志伟翻译及校注,当代中国出版社)
陈光甫(-)
,民国时期著名银行家,创办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抗战期间受国民*府委任赴美借款。年以后定居台湾。年受访。陈氏日记分藏上海档案馆及哥大,现已整理出版(邢建榕,李培德编注,上海书店出版社,),不过口述访谈资料尚未出版,惟邢建榕《陈光甫和》等文有所介绍。
陈立夫(-)
,国民*重要*治人物,曾任国民*府教育部长、立法院副院长等。年去美国,年以后返台湾定居,年受访。
蔡增基(-?)
,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归国历任国民*府财*部金融管理局局长、铁道部管理司司长、国民*府建设委员会秘书长等,于铁路交通等领域颇有贡献。蔡氏年受访,初将回忆录交与哥大,后又接受口述访谈及书信访问,遂有《蔡增基回忆录》
(
MyChinaYears,-:PracticalPoliticsinChinaaftertheRevolution
,PeninsulaPress,中文版《蔡增基回忆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何廉(-)
,著名经济学家,归国后创设南开经济研究所,倡导研究中国经济实际情况,并编制多种指数。曾任国民*府经济部常务次长、资源委员会代理主任、国民*中央设计局副秘书长等职,主持经济改革。年以后任哥大经济系教授,年受访,其口述自传已有中文译本。
(《何廉回忆录》,中国文史出版社,)
音频2:何廉口述音频,完整版已在哥伦比亚大学数字图书馆网站向全球无限制公开。这段录音为何廉谈论社会科学课程应教授关乎真实生活与问题的研究,不能仅谈及外国的肤浅情状。这与何廉后来所在南开大学“知中国,服务中国”发展方针一致。
何廉口述。这段录音为何廉谈论社会科学课程应教授关乎真实生活与问题的研究,不能仅谈及外国的肤浅情状。这与何廉后来所在南开大学“知中国,服务中国”发展方针一致。
胡适(-)
,近代著名学者、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新文化运动领袖,曾任北京大学校长、中国驻美大使等。年受访,《胡适口述自传》名闻遐迩,人所共知,兹不赘述。
*沈亦云(-)
,沈秉钧之女,*郛之妻。辛亥时组织上海女子*事团,与*郛结婚后,随*氏参加众多*治活动,闻见颇多,亦富争议。年以后赴美。年受访,其《亦云回忆》由唐德刚协助整理,涉及家世、丈夫及个人之生活
(传记文学出版社;岳麓书社)
,不过口述内容亦有不同,出版时即已声明。
顾维钧(-)
,著名外交家,于哥伦比亚大学硕士毕业后,归国从事外交工作,出席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旧金山会议等,年以后任海牙国际法庭法官、副院长。顾氏回忆录篇幅极巨,且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英文稿达一万一千页,持续十六年之久(-),中译本十二巨册出版后引发热潮,亦久为学界所熟知。
孔祥熙(-)
,近代著名银行家、*治家,曾任国民*府行*院长兼财*部长,主理国民*府财*。年赴美定居,年受访。
李汉*(-)
,国民革命*时期即在张发奎麾下,抗战期间任六十四**长,因击败土肥原部受勋。年任总统府参*长,后随李宗仁赴美国。年受访。
李璜(-)
,历史学家、*治家。宣传国家主义,创中国青年*,九一八事变后策动长城抗战等抗日活动。年以后定居香港。受访,其《学钝室回忆录》
(传记文学出版社,)
早已出版,然口述资料尚未经详细挖掘。
李书华(-)
,著名物理学家、科技史学家、教育家,先后任中法大学校长、北平大学区校长、教育部长等。年受访。其《李书华自述》(湖南教育出版社,)为其在台湾《传记文学》杂志发表之文章选集。
音频3:李书华口述音频,完整版已在哥伦比亚大学数字图书馆网站向全球无限制公开。李书华批评中国许多事情上面交给下面应付,好坏下面负责,教育上的大学区制度如此,东北沦陷也如此。
李书华口述。李书华认为旧时中国的一个弊病,是许多事情上面交给下面应付,好坏下面负责,教育上的大学区制度如此,东北沦陷也如此。
李宗仁(-)
,国民*桂系首领,抗战期间指挥徐海会战。-49年当选中华民国副总统、代总统,旋去职赴美,年返回北京定居。年受访,由唐德刚整理之《李宗仁回忆录》,亦久为人所共知。
蒋廷黻(-)
,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博士,归国后任教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犹以近代外交史研究闻名。后与胡适创立《独立评论》,出任中国驻苏联大使、行*院*务处长等。年受访,其口述回忆现已中译出版。(传记文学出版社,;岳麓书社,)
左舜生(-)
,与李璜同为中国青年*首脑、与蒋廷黻同为中国近代史研究名家。早年与毛泽东等人发起少年中国学会,长期鼓吹抗日战争统一战线,任国民参*会主席团主席。年以后任教香港新亚书院等校,年受访。
吴国桢(-)
,周恩来南开中学时期同窗,任国民*府外交部*务次长、中央宣传部长、台湾省*府主席等职。年受访,其口述内容已译为中文。(《从上海市长到“台湾省主席”吴国桢口述回忆-》,上海人民出版社,)
中国口述史工程采访时,中英文兼用,由录音机现场录音,而后转写翻译成英文文字稿,由工作人员与受访者一道反复订正。哥大并且鼓励受访者捐出一些档案资料,作为口述史的补充,所藏亦蔚为大观。现在,中国口述史的英文打印清稿(transcript)与档案(archive)都收藏在哥大巴特勒图书馆(ButlerLibrary)六楼的善本手稿馆(RareBooksManuscriptLibrary)中。各界人士无论是否在哥大求学工作,均可在哥大图书馆网站()以受访人姓名加“Chineseoralhistory”或“reminiscence”为关键字查询预约,并到馆内直接翻看这些清稿与档案的原件。以何廉档案为例,除去其自传,其档案共有两大箧:中有一册年的英文清稿《战后第一期中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FirstFive-YearProgramforChina’sPostwarEconomicDevelopment)、一册年的中文装订稿《物资建设五年计画草案(提要)》(上印“极机密”)、两张何廉受访时的照片、何廉讣告报纸、以及何廉打印或手写的多通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