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朱新华丨弘扬地方文献的历史文化特色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怎么看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50408/4605047.html

弘扬地方文献的历史文化特色

朱新华

作为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以仲雍南来、言偃北上为标志,常熟早在先秦时期就参与了南北文化交融的历史进程。唐宋以降,尤其是明清两代,常熟地区更是经济繁荣、人文蔚起、代有作者。民国以前常熟人的著述,仅《重修常昭合志·艺文志》就著录了余人的余种著作。一代代常熟藏书家,笃志坟典,穷搜博讨,他们对乡邦文献的深厚感情,使这些文献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尽管如此,兵燹的破坏、社会的动乱,导致无数文献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幸存下来的许多文献也离开了常熟,流散于各地。古代地方文献中有相当一部分文献从未刊行,只以稿本、钞本形式流传。即使曾经出版,往往也传世无多。兴福寺救虎阁中陈揆所捐数百种常熟地方文献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灰飞烟灭,大量珍贵文献从此失传。保护文献,使它更好地发挥价值,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深锁琅嬛”的古籍化身千百,而编纂一部涵盖古今、汇集要籍珍本、体现常熟地方文献鲜明特色的大型丛书,无疑是理想的方式。从第一辑册看,《常熟文库》较好地实现了这个目标。

第一辑所收著作,上起东晋下迄清初,时间跨度相当大,内容涉及领域广泛。全书以传统的四部分类法编排,其中经部11册收录著作15种,史部21册收录著作81种,子部14册收录著作57种,集部54册收录著作种,可以说比较全面、系统、真实地反映了常熟一地历史文献的主体内容。

凸显常熟地区文化特色

尽管尚未出版的第二辑将会把反映常熟历史文化的特色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但常熟特色在第一辑中已经有相当鲜明的表现了。比如经部《诗经》学方面收录了蒋以忠的《蒋贞庵先生诗经笔记》、薛志学的《诗经传旨一览》、冯复京的《六家诗名物疏》、陆化熙的《诗通》、魏浣初与张元芳的《毛诗振雅》和毛晋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广要》6种,全部出自明代,占经部收录全部著作的40%。这与明代科举的“地域专经”现象有一定联系。明代常熟的科举进入鼎盛时期,景泰二年会试甚至出现了7人上榜这样惊人的记录,而7人中以《诗经》中式者占4人。据《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登科录》和我国台湾版《明代进士登科录》记载,常熟籍进士人,按五经科目分,《书经》有14人,占10.6%;《易经》有8人,占6%;《礼记》《春秋》均有9人,各占6.8%,四科合计40人,占30.3%。而《诗经》一科多达92人,占69.7%。《常熟文库》的收录情况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特征。

众多的文化流派是常熟古代文化繁荣昌盛的标志,《常熟文库》也理所当然地凸显了这些流派所达到的文化高度。为人熟知的虞山诗派、虞山琴派、虞山画派、虞山印派和虞山派藏书自不必说,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多被忽视的虞山医派也有了与其实际成就相称的呈现。《常熟文库》子部以“大国医”缪希雍和喻昌为核心,收录了上自宋代庄绰《灸膏肓腧穴法》,下至清代吴道源《女科切要》共15部医学著作,使中医学这一常熟特色文化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展示。

明清时期,常熟是戏曲活动的重要基地,士大夫喜好戏曲,尤其是昆曲形成风气,蓄养家班也成为一种时尚。据杨惠玲《明清家班》一书统计,明代后期苏州地区家班留下记载的有19个,而常熟就占了11个,如谭氏、钱氏、翁氏、徐氏等家班,在当时都赫赫有名。《常熟文库》集部收录了戏曲作品13种,戏曲理论著作2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戏曲在当时常熟人文化生活中的位置。

合理的拟定数目与选择底本

作为常熟有史以来第一部大型文献丛书,拟定书目是关键的一步。常熟的历史文献数量庞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存世的就有近种。资源丰富的同时也带来了选择困难,取舍势必大费周章。从第一辑看,选择是合理、审慎而严格的。一些大家的学术专著、诗文集,已有比较完善的点校本,就不收或酌收少量珍稀版本。比如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因已有中华书局贺次君等的点校本而不再收录;“四海宗盟五十年”的钱谦益,已有上海古籍出版社钱仲联先生的《钱牧斋全集》点校本,诗文部分只收稀见的嘉兴沈氏钞本《牧斋外集》。这样就给其他作者留出了空间。钱陆灿是一位尚未被充分认识的诗文大家,他不仅是虞山诗派的中坚力量,还通过教育和交游活动,把影响推及常州、南京等地。以往流传较广的只有《四库未收书辑刊》中的《调运斋诗文随刻》,但其中仅是他漫长创作生涯中短短几年的作品,远不能反映其全貌。这次收录的稿本、钞本和刻本多达7种,钱氏传世著述的精粹尽在其中。

选好底本是确保丛书质量的另一关键。常熟图书馆近20万册古籍馆藏中有丰富的乡邦文献,常熟博物馆也有约种同类收藏,具备编纂一部大型丛书的良好基础。这次出版的《常熟文库》,依托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优势,整合了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多家外地公藏资源。这就给《常熟文库》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使丛书在量和质上都得到了保证。第一辑种著作,有大量的珍本甚至孤本,其中有稿本26种,钞本近90种。如明代初年林大同的《范轩集》钞本,藏于上海图书馆。再如瞿式耜的《虞山集》,丛书有瞿氏宝恩堂十二卷本钞本,又收录了一个六卷的清钞本,总体上六卷本内容比十二卷本少,但其价值不容小觑。《常熟文库》收录的刻本也多非泛泛,如常熟图书馆藏成化刻本张洪的《使规》,经*氏士礼居、瞿氏铁琴铜剑楼递藏,是入选《国家第一批珍贵古籍名录》的海内孤本。再如收录于经部的程玉润《易窥》,目前仅知天一阁博物馆有收藏,蒋以忠的《蒋贞庵先生诗经笔记》,目前仅知国家图书馆有收藏。

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丰富的文献遗存,是历史上常熟辉煌文化的主要载体和证据。重视地方文献的搜集、保存、整理和出版,是常熟地区的优良传统。而就规模而言,《常熟文库》的出版,是前无古人的,待第二辑竣工,那就真正可以说一邑文献、灿然大备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中学)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报》年09月15日。

相关链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