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坐拥240万粉丝,为每条视频恶补文献,9 [复制链接]

1#

《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本月起施行。《条例》明确全社会参与科普的工作职责,提出优化科普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科普队伍建设。这将进一步提升公众科学素养,营造科学文化氛围,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厚植土壤。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面对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如何鼓励更多人参与科普?如何顺应传播方式变革,让科学的声音抵达更多人群?本报采访了几位在B站上“玩转科普的UP主”,希望他们的创新与探索给更多人以启发。

既严谨又有趣,是科普的理想之境。在B站科普区,知名UP主“芳斯塔芙”和“*谷藏龙”拥有“严谨知识UP主”的美誉。在他们推出的每件作品后面,都会列上长长一串参考文献。这对拥有近万粉丝的90后学霸小夫妻,曾连续两年入选B站“百大UP主”。

“*谷藏龙”唐骋,年5月从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毕业,成为视频号的创作主力;“芳斯塔芙”蔡春林读了一段直博课程之后,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科普发展之路,现在是视频号的“大总管”。

当不少创作者还在追求“10万+”的阅读量时,他们每更新一条视频的浏览期望值已高达万。事实上,持续输出高质量科普作品,对于创作团队的要求非常高,投入的精力不亚于写一篇科研综述。经常面对“博士做科普值不值”的问题,唐骋坦言,“这是一种偏见,需要克服”。

从“搬运”到原创,与科普“相遇相知”

相识于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本科毕业后,这对小情侣来到上海开始了他们的读研之路。唐骋一路读到博士毕业,蔡春林则先一步走上了科普创作之路。

年,蔡春林在一家学术期刊做公号运维时,对科普翻译产生了兴趣,就在B站上用“芳斯塔芙”申请了账号,翻译“搬运”一些国外科普视频。“芳斯塔芙”就是英文“FunStuff”(有趣的东西)的音译。

不过,蔡春林很快发现,“搬运”获得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