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被罚8760万只是表面,知网背后的一场革 [复制链接]

1#

?朱剑

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

本文原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2期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依据《反垄断法》对中国知网进行处罚,这是继年末赵德馨教授起诉知网侵权以来,知网再一次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作为在中国境内中文学术文献网络数据库服务市场上一家独大的机构,知网与入编期刊、作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是如何形成的,对中国学术体系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本文指出知网模式的要害所在:确立知网作为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和传播的独立出版主体身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数据源,并将期刊及其作者屏蔽于数字出版和传播之外,又在数据库中尽量抹去期刊的印记以凸显作为库中唯一“大刊”——知网的形象,同时将侵权风险通过协议转嫁给入编期刊,再以学术评价等衍生功能将学术期刊及其作者牢牢锁定在廉价甚至无偿提供数据源的角色上,从而得以独享学术期刊数字出版和传播的利益。

作者指出,这套模式看似完美,其实最缺乏的就是公平。该模式之所以能成功,首先是因为它造就了一条远超纸质学术期刊传播效率的超大规模学术信息高速公路网,其次是归功于学术期刊体制、科研体制的不合理和学术评价机制的异化。

作者提醒,知网模式背后最深刻的危机,是它与中国的学术生态相伴相生,因学术期刊体制不合理造成的学术期刊大量同构、体系化缺失、与学科和学术共同体相分离等问题不仅没能解决,相反,因期刊在知网平台被消解而变得更加严重,这就导致已成世界潮流的学术期刊专业化、数字化、集群化转型之路,在中国的步伐也因知网的出现而明显放缓甚至停滞了。因此,随着知网模式根基的动摇,由顶层发动的培育世界一流学术期刊行动实际上也发出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学术期刊体制的变革已经悄然启动。

本文原载《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第2期,原题为《中国知网与入编期刊及其作者关系十论——从赵德馨教授诉中国知网侵权案说起》,转自“独立精神”和“法学学术前沿”,仅代表作者观点,供读者参考。

中国知网与入编期刊及其作者关系十论

——从赵德馨教授诉中国知网侵权案说起

▍一、一场诉讼引出的话题

年岁末,一场知识产权官司的审结轰动了学术界,并引起了各界广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