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古代私学对当今教育的影响 [复制链接]

1#

摘要:中国在古代就有了办私人学校的意识,用来教授和传播知识。最初这种学校只限于上层贵族,私学的出现则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而其在我国能够长期不衰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受到了社会*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因统治阶级的承认与鼓励,灵活的办学体制以及文人的积极参与和倡导,坚持教育优先,以德育人的教学宗旨,灵活多样的办学体制和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对我国当今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私学;官学;教育;影响

“私学”是一种作为与“官学”相对应的一种教育形式,发展至今已经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其实在“私学”内部是没有什么规章制度的,它只是靠伦理道德来规范教师和学生的言行。早在春秋时期的教育史籍文献,就记载了私学兴起的有关情况。《礼记·内则》记述了西周时期贵族家庭教育的一些基本准则:“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男鞶革,女鞶丝。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户门,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1]“私学”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的贡献。而士人的崛起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显著特点,“私学”就在这个背景下产生了。它打破了自西周以来“学在官府”和学校教育为官府垄断的局面,还扩大了教育得对象,从而使得教育逐步开始成为一种独立的教学活动。

此外,我国古代的私学教育在长期发展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并对我国古代的教育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对我国现代的教育实践活动还具有深刻而积极的影响以及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中国古代私学使中国古代的教育得以薪火相传并不断进步和发展。

在官学制度未建立之前,私学教育承担了中国封建社会几乎全部的教育任务。自春秋私学教育兴起开始,除开秦朝“焚书坑儒”那一段短暂的插曲,中国的私学教育的发展就从未停顿过。大量古代的文化典籍和科学知识主要通过私学教育得以保存和传播。而历代封建王朝参与*治、经济、文化建设的人才,也大都是在私学教育之下锻炼和培养出来的。例如:在汉代,私学学生比官学学生多出数倍,地方的官学学校发展迟缓,郡国内只不过是有一个或者几个官学学堂而已,无论是从学生数目还是学校个数来看,地方私学都是远远地超过了地方官学的。

封建社会时期,在官学系统中几乎完全看不到启蒙教育的影子,启蒙教育的任务几乎全部由私学或者是家学所承担。“书馆”里的书师是中国古代一批相当庞大的教育主力*,担负着数十万适龄儿童的教育重任。因此,成千上万的私学教育家和教师们对中国古代的文化教育发展作出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更使得中国古代的教育得到得以一脉传承,生生不息。逐渐形成了我国现代教育中的班级授课制,虽几经改革,至今仍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这样可以使得教师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位学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使得全体学生共同进步。[2]

其次,中国古代的私学教育促进了教育不同学派的发展。

秦代独尚法学,至于法家之外的学术成就,在禁私学的禁令中依旧得到了一定的传播和发展,其中主要是通过私学来实现的。秦朝末期战乱不止而私学犹存,私学学堂依旧继续着自己的使命。汉初时候,*府崇尚*老学说,官学还未成立,各种学术流派都以私学方式在社会上传播着。直至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的*策之后,才开始立五经博士,设置太学,官学体系又逐步建立,而道、法、阴阳等其他流派仍以私学的方式在社会上被传授。在这一阶段,正是由于私学与官学不断的争夺,几大学派开始互相取长补短,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克服了各自的片面性,促进了各流派的进一步发展。

对二者来说,官学恪守师法、家法之风非常盛行,而私学教育却较少的受到这样的限制,因此有许多私学大师兼通古今之学,表明了私学教育相对于官学教育来讲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在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逐渐形成了主体教育学派、改革派和理解教育学派等八大学派,其中主体教育,是从哲学层面来解决人的构成问题的,同时还研究人的良好素质的全面构建。逐步形成了尊重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充分发展以及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思想,体现了现代社会发展的主题,更体现了时代的精神,使我的国基础教育有了一个更高的目标定位,因而更有利于促进教育不同学派的发展。

另外,中国的私学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使得许多经验在官学教育和我国现代教育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第一,私学教育创造并积累了启蒙教育教学的经验,尤其是在识字和习字教学方面。识字和教学是一项比较繁重的任务。在私学教育过程中,私学教师将汉字按应用范围分为若干类,有的则按偏旁部首归类编写,使得汉字易读易记,方便了教学。同时汉代字体结构相对稳定,又随之增删和不断完善,使得私学教育在启蒙教育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私学教育中在集中识字、写字之后,会随即进入诵读阶段,老师们会选择文字通畅,争议较少又切合实用的典籍令学生们诵读,不求深刻研究,只要略通大义,粗知文义即可,从而使的学生们对之、乎、者、也等字眼顺口而出,使得书本上的句文如出己口,因此,在这方面的经验也为后世乃至中国当今的教育所吸取。

第三,私学教育中还经常研习教学经验。私学教师讲授的知识不但以自己所擅长的来教授学生,还从教经典本身出发,来讲授研习个人的方法和心得,并且提倡质疑和问难等,这些经验为后世的书院教学提供了借鉴。私学教师讲学,弟子众多,因而创立了“传以久次相授业,高业弟子转相传授经验”的教学方式,这些都为当时的官学太学所采用,在当时的条件下,这种教学方式扩大了授徒的名额,满足了诸生求学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实际锻炼的机会,这不仅是对古代官学教育,同时更为中国现代的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教育教学经验。

最后,私学教育重视学风和气节的训练和培养,这不仅是对我国古代的教育,更是对我国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的教育,其都有着巨大的启发意义。

第一,在我国古代教育中,私学与官学一直是相互融洽、相互补充的。私学就是私立学校、民办教育。在中国古代的私学教育过程中,学生们特别重视钻研经典,以求精通章句,并相对注重实用性。这种学风是私学教育与官学教育相较之下尤为突出的。

第二,中国古代的私学教育极重节操的培养,特别是当国家*治腐败时,大批由私学培养出来的清流分子,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有很多便隐身于私学当中并发表言论以展开斗争。更有不少人不畏强权,不慕功名利禄,不惜以牺牲生命来警示世人。据《晋书》记载:吕安的兄长吕巽诬告吕安不孝,吕安遂被官府收捕。嵇康义愤,遂出面为吕安作证,触怒大将*司马昭。此时,与嵇康素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向司马昭陷害嵇康,将吕安、嵇康都处死。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3]因此,这也是私学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优良传统,这在以后历代的教育的教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同时对也中国当代的教育更产生重大的影响。

私塾产生于春秋之际,作为私学教育的一种。在我国当今的教育形势下,教育普及率仍然很低,文盲,半文盲人口比例过大,我国宪法在年虽然做出了实施义务教育的明确规定,但实际上,义务教育却得不到国家财*、物质和法律上的保证,因此私学仍然担任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4]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上,除了秦朝曾经被短暂停废外,私塾教育前后持续两千多年,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它与中国古代的官学教育一起相辅相成,并驾齐驱,共同为传递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国家人才而不懈奋斗,为中国古代的教育教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私学”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之后才慢慢地走向了成熟。另外,我们当今的民办教育便是受私学的启发而创建起来的,当然了,民办教育在办学模式上也有自己的发展;特别是近代以来,我国*府积极鼓励和发展民办教育,在不同阶段都出台了相应的*策,使得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完善并不断地向前发展。

纵观我国古代私学的发展,我们不难发现,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便一直是由儒家思想占据着统治地位的,而儒家思想又将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并提倡立志乐道、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的德育教育法,其对我们今天的德育教育仍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西汉)戴圣.《礼记》.

[2]杨超有;梁钊华;陈庆文.《教育学》.年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

[3](唐)房玄龄等.《晋书》.

[4]吴铎.《社会学》.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