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病友微信群 http://www.cnccsz.com/chengshi/58082.html来源:募格课堂作者:匿名
今天,我研究僧期间的第一篇综述论文成功被杂志接受,个人IF猛增40+!激动之余,也觉得这段经历属实难能可贵。回想起自己作为科研小白,近一年来的投稿以及修改的漫漫长路,也想记录下这段时光,与诸君共勉。
首先简单交代一下背景和个人情况,国内某、双一流学校,TOP专业化学类。大老板业内小有名气,小老板很优秀能力很强,一般push,平时事务较多。
因为我是本校保研,在大三就确定了未来的导师,所以在研究生入学之前就跟老师有较多的接触,也提前商讨了很多实验方案和思路。
在跟老师的前期交流中,他大体给我确定了一个目前研究较少的新方向,并希望我大量阅读文献,写一篇相关的英文综述。一般来说,很多研究生入学第一个任务就是写综述。
先来对文献综述做个简单的介绍: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作为三次文献,综述的专题性强,涉及范围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这一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情报学价值。科研人员通过阅读综述,可在较短时间内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并粗略get有关该专题的一些原始研究论文。
我个人认为科研小白写综述有三个好处,一是刚进入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对整体实验思路和现有实验成果都不了解,写综述可以给自己的课题作铺垫,让你在博士初期大量阅读文献,更好地定义并限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并考察其价值,从而最终确定未来几年的研究和实验思路、方案。
在写综述的过程中,可以把读过的文献材料组织起来形成框架,也可以有效避免未来的研究方向与现有研究重复。
其二,一般一年级研究生是要上课的,时间更碎片化,不利于在实验室完整地开展实验。写文献综述对时间和空间的要求比较低,可以合理利用课业之余的碎片化时间,让自己的学业生活更充实。
其三,在评奖评优时,直博生本身需要跟已经有2~3年科研经验的硕博生和普博进行竞争,单凭做实验发文章难度较大,从综述入手也是一个发paper拿奖学金的不错思路。
接下来分享一下我这一年的撰写、投稿经历。
作为一名科研小白,我第一次接触到要写的方向时感觉非常懵圈,看英文文献也很费劲,我的方法是:先大量阅读了相关的中文硕、博士论文等,搞懂专有名词。然后从老板那要了很多他想让我放到综述里的文章(这样比自己盲目的找文献要高效很多,不要怕麻烦老师,他们多年阅读文献的经验,对好文章的把握比我们强得多),而且最后综述能不能投出去也要老板点头,放他觉得好的文章也可以免去后期被一键delete的悲惨命运。
拿到要放进综述的文章后,先泛读通读,理清这篇综述的大体脉络,先列出outline。
写作前期一定要多跟老板讨论,定好文章框架再往下写,切忌自己盲目的写一堆,结果跟老板想要的方向完全不一致,做无用功。跟老板定下文章的大体思路后,我先找了几篇方向类似,但具体idea不同的综述,研究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方法,很多相通的内容都可以互相借鉴。
他们写作时一些优美的地道句子也可以摘录到自己的科研库里,成文时仿写可以使文章写出来更地道。我们写作时可以在这几篇综述的基础上,再加上领域内新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此方向做一下展望。展望是最难写的,可以问问师兄师姐和导师,毕竟他们在此领域应该有所涉猎,可以给你一些他们遇到的问题和建议。
在丰富综述内容时,要大量下载文献,把近期这个领域和方向相关综述都收集起来,研究他们引用的文献并溯源检索(即从文章中的句子找到有用的重要文献,再下载根文件进一步研读),在读关键文献时要老老实实逐字逐句翻译,切忌看完摘要就ctrl+c/ctrl+v,很多时候粗略阅读并不能让我们准确对文献内容进行描述,如果引用时出现根本性错误,会让文章质量大大降低。
我推荐在整理文章时,可以用数据库或者专业软件,下载文章后进行分类编号整理,建立专门的文件夹并编号,一篇综述两三百篇引文,前期合理分类可以让后期的效率大大提高。
在引用文献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是:要追溯源文献,即在想引用他人综述中的句子和观点时,要看看这段话是作者本人提出的,还是出自其他文章或某本著作,如果非作者本人提出,我们要去追根溯源,通过检索查找这段话最早的出处,然后再用到自己论文里。
经过半个月左右的资料收集,我大体有了文章的脉络和框架,需要引用的文献也准备好,只用了一周左右就写出了文章初稿。当时觉得自己写的很不错,洋洋得意地发给了老板(现在回头看,写的都是啥?)……
不出所料,老板很快给我把文章打了回来,让我先从全文的引图开始改,先确定文章要引用哪些图片(很多都是高质量文章里的TOC图),然后优化全文的结构,删除相关度较差的引文,引用一些比较新的大佬课题组的文章。
这个过程非常痛苦,因为老板的思路也不是很确定,期间屡屡出现他突发奇想加一个章节,让我查文献丰富到综述里,结果辛辛苦苦写完之后他觉得相关度不太高,又一键删除……唉,所以说这个过程要勇于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要盲目听从老板的。后期我学聪明了,他提出增减章节时我按自己的想法提出思路,成功避免了很多无用功!希望朋友们写综述时以此为戒啊哈哈。
全文结构和引文优化完后,还需根据想投的杂志的的整体风格,润色一下语言。我个人为了增加中稿几率,下载了该杂志10年来所有跟我的文章相关的综述,研究了他们的语言风格和图片样式,按此杂志的喜好进行了修改。并且特意多引用了几篇他们的文章(不知道有没有用,请大佬多多指点哈)。
最后采用Grammarly软件校正词语,确保全文没有大的语法和拼写错误,文章的完成版算是搞定了。我运气不太好,成文刚好在老师申基金写本子期间,他非常忙根本没空给我改文章,导致定稿后多拖了一个月才投出去。所以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也要卡好老师的时间点,尽量减少浪费在等待上的时间。
接下来就是紧张的投稿环节,一般杂志社都会比较看重课题组资质和在你综述的方向上的成果,IF比较高的几个综述期刊可以说非常难投了,需要先写proposal,编辑邀请你后再进一步提交全文。编辑送审后审稿人给的意见都很具体,综述类的文章可以提的问题真的巨多TAT很多小细节,如引用图片的标尺大小等,都会被审稿人拿出来放大。在经过层层修改后,最终我的综述被顺利接收。
回顾整个写作投稿过程,有喜悦但更多的是辛酸,是一个个码字修改的夜晚。但是写完后自身阅历的提高,文字功底的进步和看到Accepted后的满足,足以让人忘记修改过程的痛苦~愿大家都能paper多多,科研顺利!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