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多久能好 https://m.39.net/disease/a_5762961.html年10月16—17日,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文科处、中国西南濒危文化研究中心、国杰研究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成都西南交大出版社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中国西南濒危文字丛书发布会暨东亚古文明研讨会”在清华大学举行。
平武白马藏族开幕式表演(杨丽英摄)
16日上午8时的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未央厅座无虚席,发布会在欢快热烈的白马藏族歌舞中隆重开幕。会议由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马银琴主持,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处长乔正顺、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标准处处长易军、北京大学教授唐作藩、国家博物馆研究员宋兆麟、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才让太、兰州大学教授阿旺嘉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研究员江荻和尹蔚彬、中国藏学研究中心西藏文化博物馆研究员当增扎西、北京语言大学教授董志翘、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玉梅、民族文化宫图书馆馆长吴贵飙、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田苗,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民族语文诸领域专家学者百余人与会。在发布会的新书展示环节中,赵丽明教授主编的西南濒危文字丛书以其选题精良、内容丰富、学术价值高、印刷精美,获得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北京大学唐作藩先生致辞(杨丽英摄)
北京大学教授唐作藩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他首先对赵丽明教授团队新书发布表示祝贺,他表示,西南濒危文字丛书对展示和保存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丰富的语言文字资料、悠久的历史文化,对我们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之形成以及东方智慧对人类文明的贡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副总裁刘广汉(右)向清华大学图书馆赠书(张腾飞摄)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阳晓(右)向清华大学图书馆赠书(杨丽英摄)
在赠书环节,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广汉将“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濒危文字文献调查研究丛书”(6种),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总编辑阳晓将“中国西南地区濒危文字文献抢救与整理丛书”(4种)捐赠给清华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任平女士代表清华大学图书馆接受赠书并致辞。任平表示,能获赠如此高质量的原创学术著作是我馆的荣幸,谨对赵丽明教授团队、广西师大社和西南交大社为传播知识、弘扬文化贡献力量致以崇高敬意与诚挚的感谢。
研讨会现场(张腾飞摄)
发布会期间,在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图书馆未央厅、清华大学蒙民伟人文楼会议室分别进行六场演讲、演示及主题报告。与会专家就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濒危文字的溯源与演变,文献的内容与特点,研究、整理与保护的现状进行深入研讨,并对西南少数民族濒危文字未来的学术发展作出展望。
演示环节(张腾飞摄)
据了解,由赵丽明、孙宏开等专家学者主持的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西南地区濒危文字抢救、整理与研究”,先后有11个子课题相继完成,内容涉及川滇达巴文献译注、普米韩规原始文字文献译注、宝山纳西东巴文应用文献译注、纳木依藏族帕孜文献译注、争伍东巴文献译注、他留人铎系文献译注、水族水书文献译注、木雅藏族经书译注、尔苏藏族沙巴经书译注、松潘藏族古本历书译注、油米汝可东巴文献译注。有5个课题在研,内容涉及平武白马藏族古文献译注、宕昌民间古藏文图经文献译注、舟曲民间手抄本古图经文献译注、迭部民间濒危手抄本图经文献译注、巴山文字译注等。
为切实抢救和保存西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资料,保证项目的学术质量,作者团队付出了非常艰辛的努力。十余年来,每逢寒暑假,清华师生们便来到西南大山,走村串户,访问民族文化传承人,搜集珍贵的民族文献。他们首先请当地民族文化传承人发音,记录其基本词汇,研究归纳其语言系统。然后,又请当地民族文化传承人对其文献逐字逐句进行科学的多重对照解读,并与传承人反复核实。由于解读者汉语言文字能力不高甚至缺失,这一解读工作并非一时一地就能马上完成,清华师生还曾邀请传承人来清华大学做解读工作,也曾多次前往当地以完成某一子项目收集文献、记录语言、解读文献的工作。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偏居岭南,却秉承一种文化自觉,主动承担起整理出版广西乃至西南少数民族文化及文献的历史责任。出版社从一开始便深度参与并策划组织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濒危文字文献调查研究的学术项目,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多次派编辑人员、摄影技术人员与清华大学中国西南地区濒危文化研究中心调查组一道,深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收集拍摄濒危文献。对于作者团队与西南当地民族文化传承人通过艰辛努力而完成的书稿,出版社更是严阵以待,调配精干编辑,精心编校,克服排版困难等问题,反复打磨,终于不辱使命,将所承担的6种图书保质保量完成出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书发布(张腾飞摄)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地处西南,坚持深入挖掘整理、广泛弘扬传承西南少数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精心打造了民族文字、民族医药、民族建筑等重点板块。自年开始承担清华大学中国西南地区濒危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西南地区濒危文字文献丛书后续9种图书的出版工作以来,出版社积极组建专业编辑团队,多次跟随清华大学调查组前往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走遍9种濒危文字文献的发现地,并多次邀请传承人到出版社反复核校、完善书稿内容,对精度不高的经文、印棒进行高清扫描。为提高编辑的专业知识,更好完成该项目的编校工作,特邀请语言学、文字学领域专家学者为编校人员开展专题培训。多年来,出版社与作者深入交流,各部门通力合作,克服种种困难,已完成4种图书的出版工作,另外5种正在完善过程中。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新书发布(杨丽英摄)
据悉,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濒危文字文献调查研究丛书”6种图书为:《纳木依藏族帕孜文献》(全2册,附册《纳木依藏族帕孜文献——神路图》);《宝山纳西东巴文应用文献调查、整理与研究》(全2册);《他留人铎系文献整理与解读》;《争伍东巴文献的发现、解读与研究》(全2册);《普米韩规原始文字文献调查、解读与研究》(全2册);《川滇达巴文献整理与解读》。其中,前3种为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后3种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已出版的“中国西南地区濒危文字文献抢救与整理丛书”4种图书为:《蟹螺木雅藏族濒危文献整理与解读》(全2册)、《蟹螺尔苏藏族沙巴文献整理与解读》(全2册);《松潘藏族古本历书整理与解读》(全2册);《油米汝可东巴文献整理与解读》(全4册,文献解读2册,神路图2册)。4种图书均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此外,《平武白马藏族古文献调查、解读与研究》《宕昌民间濒危古藏文图经文献抢救、调查与整理》《舟曲民间手抄本古图经文献整理与解读》《迭部民间濒危手抄本图经文献抢救、调查与整理》《巴山文字》5种图书也在发布会上亮相,后续将陆续出版。(通讯员肖爱景、吴迪、余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