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www.bdfyy999.com/王辰瑶,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网络时代新闻报道观念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4CXW)成果之一。
面对新闻业在商业模式、生产常规、文本形态、与使用者关系等多个方面遭遇的巨变和挑战,很多“圈内人士”诸如新闻从业者和研究者,纷纷启用“危机”(crisis)一词来概括和分析新闻业当下的状况。而由这些变化引发的所谓“危机”的研究和言说,构成了“新闻业危机”话语。
本文着重分析近年来国际新闻学英文文献中各种新闻业危机话语的内容、特征、因果论述和行动逻辑,意在一方面呈现英语文献中关于“新闻危机”的话语建构,并通过比较不同的“危机话语”之间的异同及探寻它们之间的交锋,归纳业界和学界对于新闻业危机的理解,以及其中蕴含的行动指向;另一方面也试图建构一个“元话语”分析的案例,并经此展示考察话语争锋的“元话语分析”路径。
虽然缺乏严格意义上的中美新闻危机比较研究,但在传播技术和经济活动都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危机”同样也已成为中国新闻界的基本话语轮廓(李艳红,陈鹏,)。本文试图厘清美国“新闻业危机”的多元话语,也就含有另一重“反观诸己”的企图,即通过展示新闻学英语文献分析审视美国新闻业自身变迁、困境及未来的话语呈现,亦能给处于中国语境之中的我们某些启发。
一
作为话语的“新闻业危机”
一些新闻学研究者已经意识到“危机”一词具有特定的话语含义。吉特林(Gitlin,)认为,新闻界之所以使用“危机”(crisis)来描述自身的问题而不使用“问题”(issue),是因为一个“问题”往往意味着可被解决,而“危机”听起来却“极为严重”。翟利泽(Zelizer,)援引鲍曼的观点,认为讨论“危机”时,我们首先传达的是不确定的感受,因为我们对事物可能展开的方向一无所知;其次,“危机”敦促干预,以减少不确定性,因为“危机是一个有效的处理不确定性焦虑的话语反应”(Wallerstein,:39)。
具体而言,本研究的关涉文本来源包括:年以来在国际新闻传播SSCI刊物上发表的以新闻业危机为关键词的学术论文;来源于皮尤新闻与媒体项目、尼曼报告、哥伦比亚新闻评论、路透新闻研究中心等知名机构的、讨论新闻业危机和重建问题的重要研究报告;新闻学研究者、业界分析家和评论人士出版的论文集和专著等。
“话语”是一个在不同学科被广泛使用的术语,如果按照费尔克拉夫(NormanFairclough,:21-32)的分类,仅媒介话语分析的路径就至少有六种。而费尔克拉夫在此基础上带有点“集大成”意味地提出“批判性媒介话语”(criticalmediadiscourse)的理论路径。这一理论内含两个彼此交叉的分析视角,一为“传播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