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国际学术文献综述第三期新浪财经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里治白癜风病好 http://www.ykhongye.com/m/

来源:北大金融法研究中心

1、我们需要怎么样的金融?

原文:SauleT.Omarova,WhatKindofFinanceShouldThereBe?83LawandContemporaryProblems().

传统上对于金融系统功能的主流解释是“金融中介论”(financialintermediation),该解释认为金融系统使得有限的资金从“资金储蓄方”(savers)或“资金盈余方”(surplusunits)流向“资金使用方”(users)或“资金不足方”(deficitunits)。本文认为这种解释是片面的,本文提出,用特许经营安排来解释也许更为符合实际:现代金融系统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国家与私人之间的特许经营安排,私人金融机构作为被许可人,获得牌照来管理作为许可人的国家的信用(fullfaithandcredit)分配。这一安排的两个主要的目的是保持适度的信用总量与通过信用的分配来实现经济体的生产能力的充分利用;国家在这其中则通过中央银行等机构履行调节(modulate)信用供给的职能。因此,金融危机所体现的过度金融化或金融过剩的问题一方面体现了中央银行未能适度调节信用供给,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私人金融机构对于信用的系统性的配置不合理,并没有将信用资源配置给生产企业。基于这一框架,作者认为目前集中于讨论“怎样才是过剩”这个定量问题是片面的,也应当讨论“需要怎样的金融”这个定性的问题,前者对应的信用供应量不合适——过剩或者不足,后者则对应的是信用分配的对象不匹配。

具体来说,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监管改革和学界关于金融稳定性与危机防范的争论都聚焦于如何有效地调节信用总量这一个问题。因此,金融危机之后的监管改革的大部分内容在于减少过度杠杆化(过度冒险)所带来的风险,所谓的“宏观审慎监管”所应用的解决措施仍然主要是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工具——资本充足率、流动性要求、合并监管等。相反,截至目前,并没有关于促进整个金融系统中金融资源配置给生产企业的有意义的讨论。作者认为,这种片面的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