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毕业生加油站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干货分享二 [复制链接]

1#

●FIGHTING●

毕业季

文献综述干货分享(二)

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文献综述一般要对研究现状进行客观的叙述和评论,以便预测发展、研究的趋势或寻求新的研究突破点。文献综述是学位论文的重要章节。一个资料全面、研究深入的综述不仅可以帮助研究生确立学位论文的选题,还可以为论文的深入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撑。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文献综述要求字数至少字以上,30条以上参考文献,其中外文文献篇数不少于2篇。但是只满足学校要求是不够的,为了能够进一步聚焦选题,至少需要阅读70篇以上文献,因此,大家要严格要求自己,保质保量的完成文献综述,为下一步开题报告打下牢固的基础。

文献综述的写作步骤一般可分为文献的搜集(搜文献),文献的阅读(读文献),文献分类(理文献),文献的加工、比较和评述(评文献),预测趋势或提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定选题)。

文献的搜集

文献搜集十分重要,文献综述写作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搜集文献质量和数量。文献的搜集包括检索和初步筛选两个紧密结合的方面。文献检索就是从众多的文献中查找并获取所需文献的过程,一般可以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完成,如文献索引、文摘杂志、光盘、网络或期刊数据库检索。对于国内文献,我们通常使用中国知网检索国内文献,天津城建大学已购买,学生可以免费下载;如果检索国外文献,我们可以通过学校图书馆进入外文数据库检索。对于在校外的同学可以通过登录学校VPN账号进入中国知网进行检索。检索文献的时候,需要有一个选题,不能盲目的搜集,如选题列为“城镇化”、“人工智能”、“居家养老”等进行检索。

检索文献时,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1)权威性。关于某一个研究领域,要检索出该领域的代表人物的文献。

(2)时效性。文献综述过程中需要写出文献动态,因此要检索的文献中近5年的文献最好占到三分之一,尤其是近3年的文献数目要占到近四分之一。

(3)可借鉴性。检索文献时文献来源最好来源于期刊,并且是优秀的期刊,如CSSCI来源期刊、CSCD来源期刊,SCI期刊,只有参考优秀的期刊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献综述。因此,操作上,要通过知网中的“高级检索”来文献,文献来源选择“期刊”。

范例:通过知网检索“新型城镇化”文献。

也可以通过滚雪球的方式进行文献检索。通过阅读一篇文献,从该篇文献的引言与参考文献中检索出与该领域密切相关的若干条文献。

范例:通过阅读文献“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住房融合研究”一文,发现文中包含许多“新型城镇化”的学者观点,并且有参考文献出处,那么可以通过该篇文献的参考文献进一步检索相关文献,这样达到省时省力而又高效的目的。

与检索相伴的是对文献进行初步的筛选,文献综述写作的关键是筛选出和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的文献。研究表明,按质量的优劣可将文献分为三种类别,一种是占30%左右的必要情报,一种是占5%左右的错误情报,其余的则是冗余情报。冗余情报中又可分为必要的冗余和不必要的冗余。因此,“无论任何研究工作,材料的鉴别,是最必要的基础阶段。”因此,需要对检索的文献进行初步筛选,筛选出和研究领域紧密相关的文献。在检索的同时,可以通过鉴别文献的真实性、先进性和适用性进行筛选。文献的真实性可从其内容、密集程度、类型、来源渠道、出版单位、作者的身份以及引用率高低等方面来进行综合判断。文献的先进性是指在观点、方法、材料等方面有某种创造或突破,可从文献发表的时间、文献的来源、文献的影响和有关评论加以判断。文献的适用性是指文献对研究适合的程度,主要考虑文献中的观点是否合乎实情,与自己选题的相关程度等,可以通过读摘要、结论或绪言、跋等进行判断。同时,要筛选出影响因子大于1.5的期刊来源文献,表明这类期刊影响因子较高,比较具有权威性。

范例:通过在知网上设定检索条件为“SCI、CSSCI、CSCD、EI来源期刊”,关键词为“新型城镇化”,共检索到9页相关文献,每页显示20条文献记录,共计条记录。我们需要阅读每条记录,把不必要的文献删去,勾选需要下载的文献。例如:第1页中勾选1、2、3、5等与“城镇化”相关的文献,第2-9页再通过阅读标题筛选需要的文献,最后点击“批量下载”,通过文献管理软件“知网研学”完成批量下载。

文献的阅读和分类

阅读是全面掌握文献观点、内容、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的过程,也是写好综述的基础。“教育研究文献的各种报告在其质量及综合性方面有很大的差别。因此,研究者在阅读报告时,就应带有某种程度的批判性。”对于选定的有代表性的文献要“批判地精读”。很多观点的分歧,特别是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是因为对概念理解的不同造成的。因此,首先要按照作者的研究思路及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全面分析文献的观点,理解作者是在什么层面和意义上使用概念的,避免不必要的争论。阅读时要做好笔记,如做摘要、批注、札记、卡片等,详细、系统地记录各个文献中研究的问题、目标、方法、结果和结论。可以做成一个表格,呈现上述要点,写文献综述的时候就可以主要看列,整理文献阅读笔记。

范例:阅读与“科技人才”相关的文献,整理阅读笔记,随着阅读文献数量的增多,积累归纳的观点也多,这样梳理归纳总结文献综述时,就可以以“列”为单位,梳理关于某一列的研究总结。例如,通过文献阅读笔记发现关于“科技人才”的研究方法通过“因子分析法”研究影响因素。

文献阅读过程中需要对文献进行分类。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对于和主题相关的文献仔细阅读,如果和研究主题不是紧密相关,则略读。判断所选文献是否与研究主题紧密相关,可以通过文献的“摘要”与“关键字”分辨。在阅读文献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与归纳整理,归纳整理的过程其实就是撰写文献综述的过程。可以参考的标准有:(1)按学术流派分类。例如:关于“产城融合”的主题,现有学术流派(理论基础)归纳为城市化与工业化相关性理论、城市空间经济理论、田园城市理论、区域规划理论、自组织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然后就其中的流派(理论),依次列举现有学者的观点。

(2)按学术观点分类。例如:关于“新型城镇化”的研究,从“城乡融合”视角将现有学者观点进行分类,划分为城镇化研究重点和脉络、城镇化推进中出现的问题、城镇化问题产生的根源及有效举措、城镇化与城乡融合的关系。并就这些类别依次陈述现有学者的观点,“张三认为......;李四认为.......”。

(3)按问题研究的历史发展阶段或者时间顺序进行分类。按照研究领域的时间脉络来梳理文献综述。例如:关于“新型城镇化”的规划,最早开始于年,然后按照时间顺序依次陈述与“新型城镇化”相关的观点和动态。

(4)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类。关于研究主题按照国内外顺序分别综述,例如:关于“城镇化”的研究,国外主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