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如何用数字人文方法做历史典籍研究?《大学图书馆学报》年第五期发表《左传》历史人文数据库构建论文。
★概念介绍★
数字人文,也被称为人文计算,它是针对计算与人文学科之间的交叉领域进行学习、研究、发明以及创新的一门学科。数字人文是指从一个极为专门的学术领域正在成为一种学术时尚;从强调文化记录的产生、保存、解释和呈现形式,到对传统人文学科研究方法的颠覆。究其本质来说,它是方法论;究其研究范围来说,它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涉及到了对数字信息的调查研究、分析、综合和表达。
★论文概要★
论文《数字人文视域下的古文献文本标注与可视化研究——以左传知识库为例》以古汉语自动分析技术为基础,结合人工标注和校对,以实体标注方法解决历史人物的同名异指和异名同指问题,对史学名著《左传》进行了词语切分、词性、时间、人物ID、地点GIS信息标注,进而实现了热点人物、人物关系网、人物游历轨迹与距离等量化统计与可视化,为古籍文本的内容标注、结构化人文知识库建设提供新的研究路径。最后,讨论了知识库进一步的完善方案与应用场景。
★研究价值★
该文章在数字人文和人文计算的研究范式下尝试构建了史学名著《左传》的历史人文数据库,建立了数字人文知识库,开发了可视化检索系统和基于数据库开发包括全文检索功能在内的线上检索系统,利用百度地图,结合人物、空间、时间信息搭建了人物地图平台,在整体上探索和论证了数字人文技术对于历史文献加工的可行性与基本研究形态。
这种新型历史人文数据库的建立,对于古籍整理研究工作也是一种新的尝试,能够把古籍的多种信息以数据库的形式存储和展现出来,解决传统的大长编或卡片检索效率低、媒介单一等问题,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更好地研究文献内容和多种文献之间的关系,成为古籍研究的参考和辅助工具。此外,通过数据对接,还可以应用于对图书馆、博物馆的馆藏善本古籍和藏品进行文献、实物与地理信息的互联互通。
★相关阅读推荐★
作者:[美]安妮·伯迪克/[美]约翰娜·德鲁克/
[美]彼得·伦恩费尔德/[美]托德·普雷斯纳/[美]杰弗里·施纳普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译者:马林青/韩若画
出版年:-1
页数
/p>
内容简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迅猛发展,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人文学科研究、生产、传播的方式。该书将数字人文界定为一种新型学术模式、组织形式和文化模型,其表现为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与人文知识开展的合作性、跨学科的研究、教学和出版等活动。《数字人文》一书的作者认为:学生和老师在学习和研究中都是在进行生产,不仅生产文本(以分析、评论、叙述、批判的形式),而且生产图像、互动、跨媒介语料库、软件和平台。有不少人担忧数字人文会弱化了人文科学的学术性,作者就这些问题要一一进行了回应。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