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董岑仕丨崇文总目明清抄校本源流考上 [复制链接]

1#
《崇文总目》明清抄校本源流考董岑仕

董岑仕,文学博士,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文学编辑室编辑。主要研究方向:古代文学与文献学。

《崇文总目》庆历编六十六卷本原书在元明之际亡佚,今传的《崇文总目》各抄本及钱东垣等《崇文总目辑释》的底本,均从天一阁藏绍兴改定明抄本而出。在辗转传抄的过程中,部分抄本中有校勘与辑补,而校勘后的版本面貌,影响了后出传抄本。通过梳理传世抄本的传抄时限,结合异文比勘,考察各本的校勘层次,可知《崇文总目》抄本大致分为半叶九行本与半叶十行本两个系统。从半叶九行本而出,另有错叶重编本,这一错叶重编本与《崇文总目辑释》底本同出一源。四库全书本以半叶十行本为底本,校以《永乐大典》中所引《崇文总目》并辑考叙释后形成,而湖南图书馆藏抄校本与四库全书本有密切关系。厘清《崇文总目》的版本源流、审定各本的校勘性质,可以为此书进一步的整理辑校工作提供参考。

崇文总目天一阁朱彝尊四库本抄本校勘

《崇文总目》为北宋仁宗景祐元年(04)至庆历元年(04)年编纂完成的官藏书目,共六十六卷,每类下有叙录,每书下有解题。南宋绍兴十三年(4),向子固建议在《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南渡后秘阁所缺之书下注“阙”字,由国子监刻印颁行,作为访求遗书的依据,遂有绍兴改定本《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秘书省续编到四库阙书》。绍兴年间改定《崇文总目》时,删削了类叙与解题。

在嘉庆年间的钱东垣等作《崇文总目辑释》以前,《崇文总目》久无刻本,多以抄本形式流传,传抄、录副、校勘,产生了多个抄本、校本。关于《崇文总目》的版本源流,此前的研究有所涉猎[]。不过,以往的讨论中,对于《崇文总目》明清抄本上的校勘及校勘层次,往往有所疏忽,在探讨版本源流时,各抄本的源流关系亦有不甚准确之处。清代至近代,对于抄本的鉴定,往往依赖藏本的钤印与序跋,而藏书家在仅得孤本的情况下,难免鉴定有误。同时,对于一些近时抄本,藏书家递藏而不钤印的情况,往往有之。故一些抄本的早期流传情况,不能通过钤印得到确切的证据。在考察抄本文献时,必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