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下载自己撰写的资料被要求收费,九旬老教授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皮肤健康普查 http://m.39.net/disease/a_5796519.html

科学理论的发展原本是为了造福人类,其本身无价,但却被一些有心的人用于谋取暴利!

说到“知网”大多数人都并不陌生,无论是写论文还是做研究都需要参考文献和论文,这就都离不开“知网”。毕竟,学术界最全、全新的论文、文献,“知网”里都能查到。

值得一提的是,“知网”上面下载大多数论文和资料时都要收取相应的费用。不过大家也能理解,在这个注重版权的时代下,应该尊重原创作者的辛勤付出。

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最近“知网”却因为版权的事情翻车了!

最近,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一位年近九旬的老教授起诉了“知网”,原因是“知网”在这位老教授不知情的情况下收录了他多篇的文章与著作,并且都是付费下载的内容,但老教授却从来没有收到任何“知网”给予的稿费。

为此,这位老教授也将“知网”告上了法庭,最终全被胜诉,获赔70多万元!

也许对于这位老教授而言,这笔钱或许不重要,只不过是气不过自己辛勤的劳动被“知网”以商业的用途售卖因此状告了“知网”。

这事一出,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对于“知网”的口诛笔伐!

那么,作为一个文献类下载网站,“知网”究竟应该是商业的还是公益的呢?

下载一篇自己撰写的资料却被平台方要求收费,天理何在?

据悉,此次状告“知网”的这位年过九旬的老教授名叫赵德馨,是中国经济史界著名的学者,还曾获得“荆楚社科名家”的称号。

根据媒体相关的报道,事情是这样的:根据赵德馨老教授的说法自己和“知网”确实在年签署了一份合同,授权使用了他一些文章和资料,当时知网也明确指出如果赵德馨老教授的文章和资料在“知网”上被使用,那么赵德馨老教授可以获得一定的稿费。

但一次赵德馨老教授想修订自己撰写的《中国经济史辞典》并让自己的学生帮自己找到了“知网”,希望他们能为自己提供一下这本书的电子版时,得到的告知却是如果要使用这本书的电子版需要付费。

得知了此事后,赵德馨老教授可谓十分诧异,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下载自己撰写的书也需要付费。不仅如此,自从把自己的文章授权给“知网”使用后赵德馨老教授从来没有收到“知网”付给他的任何稿费!

除此以外,赵德馨老教授还发现自己百余篇论文都被“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平台所收录。

也是为此,赵德馨老教授将这些平台告上了法庭,开启了自己的维权之路。

最终赵德馨老教授与“万方”达成和解,但“知网”却未与其达成和解。最终经法院判定,赵德馨老教授胜诉,陆续获赔70余万元。

据悉,12月10日“知网”发布了相关的问题说明,并在其中向赵德馨老教授表示了歉意。

但对于“知网”的道歉,赵德馨老教授也回应称:“希望知网之后能拿出具体的整改措施,真正拿出诚意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停留于表面。

“知网”是个什么背景的网站?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知网”是整个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其中的一部分。年,世界银行提出了“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概念,次年6月,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中国期刊网”开始上线服务,这就是今天知网的前身。

到了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国期刊网发展为集期刊、报纸、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图书、年鉴、多媒体教育教学素材为一体的知识服务网站,“知网”也因此应运而生。

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如今的“中国知网”所属公司为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同方知网),该公司成立于年11月18日,是A股上市公司同方股份的子公司。

凭借其在中文学术期刊数据库中的地位,“知网”近年来的营收也大为可观。根据同方股份财报显示,年全年,同方知网主营业务收入11.68亿元、归母净利润1.93亿元,毛利率53.93%;年上半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4.96亿元、归母净利润.70万元,毛利率为51.30%。

“知网”营收高的背后也是其被诟病的商业性质。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显示,“知网”的下载费用还在年年上涨,曾受到很多大学的诟病!

早在年,武汉理工大学就曾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已于年中国知网数据库合同到期,由于续订价格离谱,与中国知网公司的谈判不成功。

武汉理工大学外,北京大学也曾因中国知网涨价过高发表过相关的声明!

除了被众多高校吐槽价格太高时,也有媒体报道“知网”很多文章和资料的著作者只能拿到很低的稿费。不仅如此,甚至还有很多作者和赵德馨老教授一样,从来没有收到过“知网”支付的任何稿费!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涉及知网的版权纠纷案件多达数十件。多数原告认定,自己的作品在不知情且未收到稿酬的情况下,被中国知网所收录,并提供有偿下载。

综上诸多事件,也造成了此次赵德馨老教授状告“知网”事件后,“知网”在舆论上引发热议!

对此,人民日报也发文评论称,赵教授运用法律武器讨回公道,依法维权,是因为愤懑于“没收到知网一分钱,下载自己的书居然还要收费”。作为一家掌握独家资源的平台,应当严格守法,尊重知识产权,面对诉讼维权和法院判决,理应服从判决、尊重作者,真正拿出改正错误的诚意。然而,赵教授胜诉后知网随后就下架论文,这种做法既不是正确的态度,更不是合理的做法。

另外央视网评论称,中国知网的授权条款涉及“霸王条款”、垄断问题,没有真正体现出对知识原创者的尊重。论文作者呕心沥血创作出的成果,发表后被收入中国知网系统,用于牟取高额经济利益,而原作者却无法从中获得应有报酬。中国知网“借鸡生蛋”这本创新生意该改改了。

确实,作为一家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和最有效的知识传播与数字化学习平台,“知网”更多的作用应该是推动科学和学术的发展,其本身应该是一种公益类网站,但如今却因“商业化”的性质广受社会各界诟病。

就如赵德馨老教授说的,希望此次事件后,“知网”能看到社会各界的声音积极整改,而不是只把整改停留于表面!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深夜道歉!89岁教授维权获赔70万后,作家陈应松发声:我在知网有篇,又能赔多少?》;来源:21财闻汇;

《知网的背景,很大!》;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分享 转发
TOP
2#
白癜风皮肤健康普查 http://m.39.net/disease/a_5796519.html

科学理论的发展原本是为了造福人类,其本身无价,但却被一些有心的人用于谋取暴利!

说到“知网”大多数人都并不陌生,无论是写论文还是做研究都需要参考文献和论文,这就都离不开“知网”。毕竟,学术界最全、全新的论文、文献,“知网”里都能查到。

值得一提的是,“知网”上面下载大多数论文和资料时都要收取相应的费用。不过大家也能理解,在这个注重版权的时代下,应该尊重原创作者的辛勤付出。

但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最近“知网”却因为版权的事情翻车了!

最近,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一位年近九旬的老教授起诉了“知网”,原因是“知网”在这位老教授不知情的情况下收录了他多篇的文章与著作,并且都是付费下载的内容,但老教授却从来没有收到任何“知网”给予的稿费。

为此,这位老教授也将“知网”告上了法庭,最终全被胜诉,获赔70多万元!

也许对于这位老教授而言,这笔钱或许不重要,只不过是气不过自己辛勤的劳动被“知网”以商业的用途售卖因此状告了“知网”。

这事一出,也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对于“知网”的口诛笔伐!

那么,作为一个文献类下载网站,“知网”究竟应该是商业的还是公益的呢?

下载一篇自己撰写的资料却被平台方要求收费,天理何在?

据悉,此次状告“知网”的这位年过九旬的老教授名叫赵德馨,是中国经济史界著名的学者,还曾获得“荆楚社科名家”的称号。

根据媒体相关的报道,事情是这样的:根据赵德馨老教授的说法自己和“知网”确实在年签署了一份合同,授权使用了他一些文章和资料,当时知网也明确指出如果赵德馨老教授的文章和资料在“知网”上被使用,那么赵德馨老教授可以获得一定的稿费。

但一次赵德馨老教授想修订自己撰写的《中国经济史辞典》并让自己的学生帮自己找到了“知网”,希望他们能为自己提供一下这本书的电子版时,得到的告知却是如果要使用这本书的电子版需要付费。

得知了此事后,赵德馨老教授可谓十分诧异,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下载自己撰写的书也需要付费。不仅如此,自从把自己的文章授权给“知网”使用后赵德馨老教授从来没有收到“知网”付给他的任何稿费!

除此以外,赵德馨老教授还发现自己百余篇论文都被“知网”和“万方”等数据平台所收录。

也是为此,赵德馨老教授将这些平台告上了法庭,开启了自己的维权之路。

最终赵德馨老教授与“万方”达成和解,但“知网”却未与其达成和解。最终经法院判定,赵德馨老教授胜诉,陆续获赔70余万元。

据悉,12月10日“知网”发布了相关的问题说明,并在其中向赵德馨老教授表示了歉意。

但对于“知网”的道歉,赵德馨老教授也回应称:“希望知网之后能拿出具体的整改措施,真正拿出诚意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停留于表面。

“知网”是个什么背景的网站?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知网”是整个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其中的一部分。年,世界银行提出了“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概念,次年6月,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中国期刊网”开始上线服务,这就是今天知网的前身。

到了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国期刊网发展为集期刊、报纸、博士硕士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图书、年鉴、多媒体教育教学素材为一体的知识服务网站,“知网”也因此应运而生。

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如今的“中国知网”所属公司为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同方知网),该公司成立于年11月18日,是A股上市公司同方股份的子公司。

凭借其在中文学术期刊数据库中的地位,“知网”近年来的营收也大为可观。根据同方股份财报显示,年全年,同方知网主营业务收入11.68亿元、归母净利润1.93亿元,毛利率53.93%;年上半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收入4.96亿元、归母净利润.70万元,毛利率为51.30%。

“知网”营收高的背后也是其被诟病的商业性质。根据相关媒体的报道显示,“知网”的下载费用还在年年上涨,曾受到很多大学的诟病!

早在年,武汉理工大学就曾在其官方微博发布声明称,已于年中国知网数据库合同到期,由于续订价格离谱,与中国知网公司的谈判不成功。

武汉理工大学外,北京大学也曾因中国知网涨价过高发表过相关的声明!

除了被众多高校吐槽价格太高时,也有媒体报道“知网”很多文章和资料的著作者只能拿到很低的稿费。不仅如此,甚至还有很多作者和赵德馨老教授一样,从来没有收到过“知网”支付的任何稿费!

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涉及知网的版权纠纷案件多达数十件。多数原告认定,自己的作品在不知情且未收到稿酬的情况下,被中国知网所收录,并提供有偿下载。

综上诸多事件,也造成了此次赵德馨老教授状告“知网”事件后,“知网”在舆论上引发热议!

对此,人民日报也发文评论称,赵教授运用法律武器讨回公道,依法维权,是因为愤懑于“没收到知网一分钱,下载自己的书居然还要收费”。作为一家掌握独家资源的平台,应当严格守法,尊重知识产权,面对诉讼维权和法院判决,理应服从判决、尊重作者,真正拿出改正错误的诚意。然而,赵教授胜诉后知网随后就下架论文,这种做法既不是正确的态度,更不是合理的做法。

另外央视网评论称,中国知网的授权条款涉及“霸王条款”、垄断问题,没有真正体现出对知识原创者的尊重。论文作者呕心沥血创作出的成果,发表后被收入中国知网系统,用于牟取高额经济利益,而原作者却无法从中获得应有报酬。中国知网“借鸡生蛋”这本创新生意该改改了。

确实,作为一家丰富的知识信息资源和最有效的知识传播与数字化学习平台,“知网”更多的作用应该是推动科学和学术的发展,其本身应该是一种公益类网站,但如今却因“商业化”的性质广受社会各界诟病。

就如赵德馨老教授说的,希望此次事件后,“知网”能看到社会各界的声音积极整改,而不是只把整改停留于表面!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深夜道歉!89岁教授维权获赔70万后,作家陈应松发声:我在知网有篇,又能赔多少?》;来源:21财闻汇;

《知网的背景,很大!》;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