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47.html前面和大家聊完学术界的潜规则和学术界的20个“怪象”,许多学友(不是张学友)留言告诉我想知道“导师崇拜”、“学阀”、“学术寡头”等学术界的奇特现象,这期专门和大家探讨!
在某些国家的学术界,学术长者一旦学术活动不活跃,没有新鲜思路,没有新的成果产生,很快就会被淡忘于“江湖”。而在中国社会则恰恰相反,学术资格愈老愈得到尊重,甚至出现“唯资历看论文”、“贤者越贤”、“学术垄断”、“学阀”等不好的现象,导致科研小白,或是辛苦耕耘,但在学术圈没有名声的人发论文都难!那么,"导师崇拜"、“学术寡头”、“学阀”等究竟是怎样练成的?这其中有什么理论逻辑吗?
首先,先来谈一下导师崇拜。
“导师崇拜”产生很简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一般能成为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的老师,都是在某方面有所建树,或者具有博士及以上的学历,或者有出国访问的经历,百度及各种网站上都有相关介绍,学生都会去搜索导师的相关信息,在知识、阅历、思想等情况差距过大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崇拜心理。
第二,导师能够在实际的科研当中成为学生的科研领路人,往往只需要轻轻一点拨,学生就会有醍醐灌顶的感觉,这也会滋生一定的崇拜心理。
第三,许多导师除搞学术研究之外。还身兼要职或数职,不仅在学术方面是学生的敬仰对象,导师的成就和往往就是学生看齐的标杆,导师的生活工作、人生价值等往往就是学生的理想状态。人在学习世界、改变世界的过程中往往会选择一个身边事物作为参照。
在学术界,很明显导师常常会成为学生的选择的榜样,而且导师的成就,学生一般觉得难以企及,故而产生崇拜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第四,尊重师长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传统。或是文化基因的延续,但也很可能是学生为了升学或者升官发财,为了获得导师的人脉资源等,所表现出来的导师崇拜,是一种表面现象的“伪崇拜”,但在无法获悉真相的外人看来,这也是崇拜。
其次,来谈谈学术寡头。
在美国学术界,学术长者一旦学术活动不活跃,没有新鲜思路,很快就会被人忘却。而在中国社会则恰恰相反,学术资格愈老愈得到尊重。这是一个有趣的社会现象,我们应该如何解释呢?
当然,我们可以从中国文化传统的角度来解释这一现象。但是,为什么许多文化现象都衰落了,而这一现象却愈演愈烈呢?下面,我们尝试来阐述一下:
中国的文化是这样的,一旦某种权威形成,那他就会一大批捍卫者和维护者,会有一大批的人通过这种权威获利、晋升,这种权威不容置疑,不容挑战!大有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之势,另外中国的“识时务的俊杰”颇多,这类聪明的人往往会通过一些“交际手段”来让自己显得更牛,这个就比较容易理解了,许多人向明星要签名,向自己的偶像要签名,或者和有名望之人合影,显示自己也和大家有所交集,甚至在发朋友圈或是在自己的“朋友圈”中大肆炫耀,炫耀时大肆夸赞和自己合影的人,一来是为恭维对方,而来是为提升自己的声誉和地位。
久而久之,在某一领域内已有名气的大家,变成了大家争相合影的对象,名气自然也就越来越大,大到大家本人都觉得有点始料未及,不再别人的夸赞中沦陷的、清醒一点的大家就是想低调也没办法,只能被众星捧月般的推向高台。
到最后,会形成一个奇特的现象:你在某一个领域内从事科研,如果你不知道业界的大咖,你的学术水平都会受到颠覆性的质疑,好像你不读大咖们的著作,你就不可能有学术创新,不可能把学术做好!甚至,在你的论文中如果你引用的参考文献没有几句大咖的名言,没有几篇来自大家的著作,那你的论文水平就是不行,许多期刊编辑、审稿老师甚至会根据你的参考文献来判定你的论文质量,一来是可以省去他们的工作,而来也可以显示出自己很“专业”。
如此一来,聪明的人为了显示自己的论文水平不低,就会尽量在自己引用的参考文献中,全部用学术大咖的著作作为参考,显示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研究的,而且这招的确很实用。但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科研小白以及一般的没有声誉的科研人引用的参考都是大咖大牛的,大咖大牛的文章引用率越来越多,小白的文章发出去无人问津,难道真的是他们学术没有创新吗?
当然,这种现象我们不能一口咬定是不好的,但是的确会导致小白们感觉做学术无意义,心底落寞,对科研失去激情和活力,真正的创新的论文肯能也会被埋没在汪洋之中,结果就是,头上有三颗星的,会有越来越多的星星,最终形成亮眼的光环,头上只有一颗星或者没有星星的就会暗淡其仅有的光芒,退入无尽的黑夜之中。宏观上看,这种现象的确不利于科研发展。
学术寡头就是这么形成的,你如果还有别的看法,欢迎探讨!
最后,我们来谈谈学阀。
聊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学阀究竟是什么?
“学阀”一词是指凭借势力把持教育界或学术界的人。当前高校“学阀”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学术秩序。学阀的危害有哪些昵?
一、“学阀”干扰阻碍学术自
二、排斥打击新人新思想
三、浪费高校学术资源。
其产生的根源在于学者经济因素、特殊历史因素、资源分配以及高校“近亲繁殖”等方面。成立全国高校“伦理委员会”、建立与完善评估体系及相关数据平台,是高校治理“学阀”现象的基本方略。
那么学阀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据一篇专门研究学阀现象的叫“高校’学阀‘现象及其治理”的论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活的压力,这其中涉及到许多利害关系,我就不多说了
第二、特殊的历史原因,这个也不太好说,感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看相关文章
第三、资源分配不公导致了“学阀”的产生
第四、高校“近亲繁殖“为”学阀“的诞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