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news/a_5837457.html全文共字,阅读时间约3分钟
说起燕云十六郡,就不能不提后晋的石敬瑭了。当时的后唐大将*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以换取辽国的支持,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创立了后晋。
这一举动,不但让后晋皇帝身败名裂,更是让中原的一道防线彻底失守,为两宋的未来带来巨大的灾难。
自从燕云十六州被割让之后,中原就再也没有放弃收复之心,后周皇帝、宋太祖、宋太宗,历代皇帝为了夺回燕云十六州,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亲自出兵,多次出兵,甚至不惜花钱购买。
但是,赵光义死后,燕云十六郡并没有被收复,中原皇帝对此一直耿耿于怀。
燕云十六州究竟有什么神奇的力量,能让历代皇帝如此执着?而宋国却没有将燕云十六州收复,这是谁的错?宋太宗,宋太祖?还是别的什么?
一、宋朝为何要夺回燕云十六州
要知道,从唐朝到北宋,中原已经损失了无数的土地,而北宋却只有唐朝全盛时期的四分之一,而燕云十六州,更是被两个王朝惦记着,甚至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夺回,那么,宋朝为什么要收复燕云十六州?
1、燕云十六州的特殊位置:北疆之门
事实上,从大量的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华夏从盛唐到北宋,损失的领土超过了一千万平方公里,而燕云十六州,却只损失了千分之一。
燕云十六州特殊的地理位置,是两宋皇帝执意要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原因。在中原人的眼中,华夏最不能失去的,就是三个区域。
江南,中原,蜀,其他地方,比如西北,云南,都是华夏的蛮荒之地,而燕云十六州,则是中原的中心,是华夏的一部分,所以,燕云十六州,绝对不能落入敌人的手里。
燕云十六州,更是重兵把守。燕云十六州,可以说是北方的天然门户,也是草原上的农业和草原上的一道分水岭,也是蒙古铁骑的一道防线。
如果这条防线落入辽国手中,那大辽铁骑就可以直接进入中原,而不需要翻越山脉,对北宋来说,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要地。
2、燕云十六州的历史问题
朱温篡唐,建国后梁,开启了中原五代十国内战的历史,也让北边的游牧民族契丹变得更加强大,石敬瑭得到中原王朝后,想要与辽结盟。
这位后晋皇帝做出了一件让天下人都感到羞愧的事情,他首先承认了辽国,并且将燕云十六州这一战略要地拱手让给了辽国。
石敬瑭的卑鄙无耻,被中原各大势力视为叛徒,他们自称是真正的大唐传人,后周柴世宗、宋太祖、宋太宗、太祖都想要夺回燕云十六郡,以洗刷自己的耻辱。
二、宋朝没能夺回燕云十六州,到底是谁的错
关于宋人没能夺回燕云十六州,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宋太宗的功劳最大,他组织了两次北伐,都没能击败辽。
燕云十六郡的收复,让宋*元气大伤,再也没有了收复失地的可能。但是,也有一些人认为,宋国不可能收复燕云十六郡,宋太祖是罪魁祸首,这是怎么一回事?
1、宋太祖在北伐中要求赎回
最早的时候,宋太祖还打算用武力收复燕云十六郡,宋太祖赵匡胤曾两度率*北上,但都以辽而告终,宋*损失惨重,不得不退兵。
宋太祖在攻打辽的时候,就已经看出了辽国的实力,以他现在的实力,是不可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所以宋太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五百万两银子,从辽*手中购买燕云十六郡。
但是,辽国绝不会轻易放走燕云十六州,因为燕云十六州是中原北部的一个重要关隘,一旦被攻破,中原将会形成一个战略真空,辽*可以直接进入中原腹地,辽国自然不会放过这片长城,宋太祖的收购计划注定要落空。
2、宋太宗两次征辽失利
宋太宗继位后,继承了宋太祖的衣钵,主持了两场征辽之战,但由于宋*的监督体制和辽*的强大,导致两次征辽失败。
这也让宋太宗明白,要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必须要让辽国衰败,或者宋*的力量更上一层楼,才能将其完全收复。
3、集权统治下的辽国
在许多历史学家的眼中,宋朝之所以迟迟不能夺回燕云十六州,是因为宋朝太过弱小,汉朝和唐朝都能轻易的派出*队,将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打得落花流水,这就是明证。其实并非如此,我们要客观、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
与匈奴、突厥人等游牧民族完全不同,蒙古人没有统一的国家观念,他们的部落体系很松散,很容易被汉唐*队攻破。
但辽国就不一样了,北宋时期的辽国拥有完备的行*体系,拥有统一的中央集权和完备的*队体系,与中原王朝的宋王朝势均力敌,双方都是势均力敌,以至于宋朝很难将燕云十六州完全收复。
从客观上来说,宋太祖和宋太宗都不需要承担起燕云十六州这个天然的要塞的责任。首先,辽国是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拥有一百万大*,可以说是与宋朝不相上下,甚至犹有过之。
而且燕云十六州是两国交界的重要防线,是辽国绝对不会轻易放弃的。因此,想要收复燕云十六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参考文献:《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