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研究总报告 [复制链接]

1#
海南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5.html

作者:*芳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研究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因而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就是要从小培养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孩子们一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促进自我发展,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我校地处偏远农村,且存在部分留守儿童这一实际情况,经过深入调查了解发现,大多数的学生对于亲情表现冷淡,对于自己的亲人都不懂得感恩,更何况是对身边的同学、老师以及我们的祖国呢?确立“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课题,希望通过感恩教育的研究,从“感恩”入手,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塑造学生健全的道德品格。

(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有: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懂得和珍惜,懂得心存感激和知恩图报。树立学生的感恩情怀,懂得爱父母和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自己的人抱有感激之心。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使学生的感恩情怀内化为良好的品德。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本课题通过研究,探索出新形式下农村学校对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方法。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他们相互信任,学会尊重,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懂得关爱他人,感激生活,并从中认识到每个人的社会责任。

1.小学生感恩意识现状的调查研究。

2.小学生感恩教育目标与内容的研究:孝敬父;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感激社会;感激自然;感激生命。

3.小学生感恩行为培养的方式、方法研究。

4.小学生感恩教育的途径研究。

学科渗透感恩教育。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在班级工作和各种教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在班级范围内安排专题的感恩教育活动,于感恩教育于活动之中。

家校联系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教师经常和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感恩教育成功的经验,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调一致。

④利用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组织学生到社会上的专用场所和教育设施进行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某种感恩体验教育。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取文献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通过研究,营造感恩教育氛围,并有序开展活动,让每个学生学会真诚地说“谢谢”,让每个学生能为身边善良的人和事而感动,让学生最终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以自己的行动感恩周围的人。

三、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学术价值(主要结论、创新观点、突破性进展):

(一)主要结论

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就是知恩、报恩、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的正确认识。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大的情感回报。

感恩教育:感恩教育以活动为载体,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从感受最深的身边人、身边事开始,学会感激父母,感激父母给我们生命,感激父母养育了我们;学会感激老师,感激老师为我们导航,感激老师培育我们。从感激父母老师开始,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再引导学会感激他人,感激社会,感激一切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心血和汗水、提供服务和帮助的人。

(二)创新观点

感恩教育要取得成效,需要有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学校积极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的环境中得到陶醉,心灵得到震撼。创设浓厚的“感恩”教育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热情与行为,促使更多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感恩”的活动中去,去亲身体验,去感悟人生,去领悟真理,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本课题研究通过鲜活生动、蕴涵哲理的活动方式教育,体验和感悟生活的真谛,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家长、社会、自然关爱扶持,懂得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促进中小学生养成一系列做人、做事和学习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突破性进展

自课题立项以来,课题组成员齐心协力,按照课题申报书的预定目标,积极制定研究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了实践研究工作,截止目前进展顺利,课题研究已基本进入尾声,课题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第一阶段突破性进展(年9月——年4月,既课题得以公示后到课题立项阶段工作进展)

(一)开展了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现状调研工作,明确并确立课题研究的方向

年9月申报课题,10月公示后,我们就针对研究方向开展了《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现状调查》网络问卷调研,为了解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的现状,我们制定了家长版(14题)和学生版(19题)的网络问卷调查。本次参与问卷的学校有莲塘镇龙雅小学、莲塘镇仙姑小学、莲塘镇新南小学、莲塘中心校的2-6年级部分学生与学生家长参加,参与学生版的网络问卷调查人,参与家长版网络调查问卷人。两套问卷分别涉及家长、学生的感恩认知、感恩情感和感恩行为。

农村小学生感恩认知是本次调查的基点,它主要包括学生对感恩、知恩、识恩、报恩的必要性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表示感恩父母、老师、国家、朋友、社会是应该的。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感恩是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品质,受人恩惠理应表示相应的感谢。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的感恩现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下面专门从家长版感恩教育调查问卷第14题来分析:

14.您认为是什么造成孩子感恩意识淡薄?(),可多选

1.社会上的许多现象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存在着较大的干扰,学生的家庭环境、周围人群的思想行为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2.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由于我校地处农村,很多家长长期在外打工,或每天早出晚归,长期没有与孩子生活在一起,不少学生都是依靠祖辈的照顾,缺乏父母的关爱与教育。这些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孩子,不仅形成孤僻的性格,而且对知恩、感恩、报恩的意识也很淡薄。而一些家长因为自身文化素养及工作紧张的关系,缺乏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只尽量满足孩子生活上和经济上的需求,不管这些需求是否合理。长此以往,在孩子心中就自然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孩子觉得周围的人对他的付出都是理所应当,没有感恩、报恩的意识。

3.我国长期以来,家长有一些普遍的观念:孩子成绩好就什么都好,父母为孩子做什么都可以,孩子不会的大人就替他做就好,而这些观念对孩子的感恩意识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孩子感恩教育的影响是很大的。

4.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不统一。学校教育只注重思想教育,实践活动少,孩子知道感恩,在行动上却不做。我们的学生把别人对自己的关爱当做理所应当,对父母缺少关心,只会享受别人的关爱,而不懂得知恩图报,对回报的形式的认识也很狭窄。

问卷收集了解学生对自身家庭状况、受资助状况的认知,以及受资助后对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感恩意识和回馈心理。反映了学生受资助之后是否愿意以相同的方式回馈社会的心态,总体来说愿意回馈的还是占多数。

调查的数据不仅帮助我们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现状,也让我们在探讨中规避了一些对学生认知上的误区,使得我们能少走弯路。此外,问卷实际上也以一种暗示的形式让受资助学生紧记自己在家庭、学生和社会的身份,并在他们朦胧的意识中萌发了感恩和回馈的意念。

通过问卷分析,我们针对问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的讨论,结合实际初步梳理出可行性措施;设计课题的研究方向,制定出具体明确的实施方案。

(二)阶段性成果,经过调研,

调研报告1篇,《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现状调查分析报告》(作者:*芳)

期刊发表论文1篇,《浅析农村小学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在《国家科技教育综合期刊》发表,作者:古远成,期刊号:ISSN-,第.02期。

参评论文7篇,投稿“贺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参评,其中:

一等奖4篇,《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现状调查与措施》(作者:陈运娣)、《浅谈文明礼仪教育中感恩意识的培养》(作者:古远成)、《浅谈小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作者:吴智)、《初中感恩教育初探》(作者:张达汉);

二等奖2篇,《“感谢有你”主题队会活动方案设计》(作者:*芳)、《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探究》(作者:邹石兰);

三等奖1篇,《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现状与对策》(作者:*芳)。

第二阶段突破性进展(年5月——年2月,既课题立项后的研究与实践阶段工作进展)

年4月,底本课题立项,准予我们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就立即启动课题研究落实工作。

年5月,着手撰写开题报告,重要围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祖国”、“感恩他人”、“感恩自然”等方面进行各项活动方案设计,5月下旬进行了开题报告,邀请教科研专家对课题的开展进行可行性、科学性指导。以设计的“营造校园感恩氛围方案”、“少先队感恩教育实施方案”、“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方案”、“课前三分钟感恩教育实施方案”为抓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感恩特色活动,促进了小学生感恩能力的发展。

1.在特色活动中升华感恩。

(1)主题班会感恩教育传递:

由课题组担任科任老师安排好主题班会的开展时间,依据方案设定的每月一主题开展活动,在主题班会召开前,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开展好专题的感恩话题训练,通过课前三分钟的训练,学生初步对感恩教育的主题有初步认识,在召开主题班会的时候,学生对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有了更深的认识,从中更懂得了如何去感恩。通过五个感恩教育主题班会的学习,同学们的感恩之心得以延续、心怀感恩之心方能走得更远。

(2)课前三分钟演讲感恩传递:

为培养学生找恩情,念恩情,惜恩情,如何回报等,寻找生活中的点滴恩情相互交流,让感恩熟记于耳于心,让感恩成为日常习惯,从而形成师生的道德感。这样,使师生的感恩行为规范上升到心灵的自觉要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每天的上课课铃声一响,班上便有一位同学在欢快的掌声和期待的目光中走上讲台,随着一声亲切的问候“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所有的心都走进了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祖国,感恩同学感恩大自然的情景中......深邃的思想,高贵的心灵...讲到高潮处,班上静悄悄的,同学们的感情燃烧起来,思想飞翔起来,心灵活跃起来,在又一片热烈的掌声中,演讲者回到座位,老师、同学开始讲评.....这就是课前三分钟感恩演讲给同学们带来的乐趣。同学们也不清楚从什么时候起,已经喜欢--不,应该说是迷恋上了课前三分钟感恩演讲活动。他们在乐中学,学中乐,渐渐的明白了每个人生活都会享受过很多的恩惠,同时自己也要用自己感恩的心去回报父母、老师、祖国社会、大自然.....

(3)少先队大队部实践活动感恩传递:

6-8月开展了“感恩父母”的实践活动:做饭、洗衣、扫地、盛饭、干农活等,让孩子们从体验中感受到父母的辛劳,懂得父爱如山,母爱如海的内涵,管好自己、做好自己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深得家长好评;

9月开展了“感念师恩”系列实践活动:诗文朗诵、庆教师节活动、做老师的小助手活动等,在系列的活动中,师生的关系愈发的融洽;

10月开展了“感恩祖国”系列实践活动:歌颂祖国朗诵、为祖国歌唱歌咏活动、庆祝祖国70周年大庆手工制作、观看建国70同年庆典等,让孩子们从活动中深刻地感受到祖国的繁荣昌盛,从活动中意识到要为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努力;

11月开展了“感恩同学、社会”知恩图报的实践活动;说一说我要感谢谁、捐资助学、知恩图报资助等活动。从活动中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助人是一种美德,真诚地说声“谢谢你”好是一种美德,感受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幸福与快乐;

12月开展了“感恩自然”的实践活动:保护地球、爱护动植物、清洁环境等,让孩子们从中明白了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的健康与我们人类息息相关,自然界的一切都在为我们人类做着贡献,增强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责任心。

通过这几个月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队员们在思想和行为上都有了较大的进步,部分感恩之举已经渗入到他们的脑海里,骨子里。让他们认识到人的成长,离不开祖国的保护,离不开父母的哺育,离不开老师的教育,离不开同学的关心和帮助……我们要对所有关心帮助我们的人存有感激之情,当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时,我们也应该毫不犹豫的帮助他们。我们的活动取得了巨大的收获,学生的思想更加积极向上,语言更加文明礼貌,行为更加自觉自律。

(4)国旗下的感恩传递: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时间,让一名学生讲述一个感恩小故事,使全体师生共倾听共感悟。

2.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感恩。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因而我们将感恩教育内容列入我们的日常教学内容之中,在各科的教学内容中,我们也认真去挖掘、分析教材,找寻其中蕴含有感恩教育思想的素材,进行剖析解读,从而实现对小学生有的放矢的感恩渗透教育。

3.利用标语、宣传栏、广播音乐等营造出浓郁的校园感恩氛围。在目光所及之处触碰到感恩的标志,在课余时间和音乐课上聆听和吟唱感恩的歌曲,在歌声中孵化出一颗颗感恩的种子。

4.举行了多种形式的课题研究专题活动,提高了教师的研究能力。

在课题操作过程中,注重相关资料的收集、加强学习和研讨的力度,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交流、边总结,逐步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为课题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保障。能用自己的理论结合自己的实践,加入自己的细心观察和认真思考,撰写出真实且具说服力的案例、论文。

5.家校合力,感恩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更离不开家长的主动参与,在一年多来的课题研究中,我们的家长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在与老师的沟通中学习什么是小学生真正的感恩,知道应该怎样在家指导孩子学会感恩,同时正因为课题研究的主题是感恩教育,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感恩的过程中,自己也深受感染,经常与老师密切沟通,与教师的距离拉近了,对老师的不满也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理解、宽容与感恩,遇到事情,他们更愿意坐下来和老师亲切沟通而不是指责,家校呈现一种和谐的教育态势。使得我们的课题研究走出了学校这一固定范围,在家庭这块“根据地”上生根开花,互惠双赢。

6.公益活动传承爱,龙雅小学从年至今,在这三年里,龙雅小学接收到的捐赠物资近20万元的。大批的爱心物质投入,极大地改善了龙雅小学师生的学习、生活条件。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也许我们回报不了帮助过我们的人,但是我们可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我们时常教育和提醒孩子们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把爱传承。年12月,广东小校榄爱心助学团的一位小小志愿者不幸遭遇了车祸,我们龙雅的师生知道后纷纷解囊相助,这次捐款共募集到元治疗费,当新冠病*需要我们*员捐款时,捐款上限不得超过元,我们学校的在职*员不约而同捐上元。

7.阶段研究成果

期刊发表论文1篇,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感恩教育》在《教育学杂志社》发表,作者:何方,期刊号:ISSN1-,第.11期。

参评论文6篇,投稿“贺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参评,其中:

一等奖3篇:《浅谈如何对农村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作者:古远成)、《浅析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对策》(作者:吴智)、《中学语文中的感恩教育的实施》(作者:张达汉);

二等奖2篇:《“感恩教育”主题活动设计方案》(作者:*芳)、《探究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作者:陈运娣);

三等奖1篇:《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感恩情怀》(作者:邹石兰)。

中期研究材料,中期报告1篇,中期研究报告会课件1篇,阶段总结4篇,编辑感恩教育校本教材《让感恩伴我成长》,

第三阶段突破性进展:(年3月——年5月,既结题阶段工作进展)

1.编辑感恩教育校本教材《让感恩伴我成长》。

2.撰写实践活动纪实29篇、感恩教成功育案例14篇

3.开展了《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成效测评》网络问卷,撰写了分析报告。

4.编辑成果专辑,教师、学生成果汇编成册。

5.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申请课题研究结题鉴定。

6.研究成果推广。

7.阶段研究成果

期刊发表论文2篇

论文《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在《新时代教育》期刊上发表,作者:*芳李偿,期刊号:TSSN2-,年第2期。

论文《农村小学感恩教育措施与成效》在《小品文选刊杂志社》发表,作者:肖汉伟,期刊号:ISSN-第.02期。

参评论文7篇,投稿“贺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参评,其中:

一等奖1篇:《以感恩教育推进中学生德育工作的创新》(作者:张达汉);

二等奖5篇:《以实践活动促进感恩教育成效的研究》(作者:*芳)、《浅谈农村小学“体验式”感恩教育及感悟》(作者:陈运娣)、《班主任怎样教学生学会做人》(作者:邹石兰)、《感恩教育点滴渗透》(作者:吴智)、《学会感恩,共圆中华民族复兴梦》(作者:李偿);

三等奖1篇:《浅析农村小学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作者:古远成)。

教育案例集,工作布置记录,实践活动集,论文集,成效测评报告、结题报告等各1。

四、研究成果推广的范围和取得的社会效益:

(一)研究成果推广的范围

成果试点在龙雅小学校内进行重点推广探索。让课题成果在全校范围内共享,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实现全校教师素质能力共同发展提高,深入推进学生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

建立课题档案,推广实施过程中的有关研究资料,如调查材料、研究原始数据及相关统计材料,学生、教师或家长的反馈、评价材料,实施成功或失败的情况及反思的材料,论文、案例、教学设计、个案分析等材料进行建档保存。

(二)取得的社会效益

我们的《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实施了一年多,为了解课题研究取得的社会效益如何,我们制定了《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成效测评问卷》20题的网络问卷调查。本次参与问卷的学校有莲塘镇龙雅小学2-4年级、莲塘镇新南小学2年级、莲塘中心校本校区5-6年级部分学生参加,参与网络问卷调查人,问卷分别涉及对父母、老师、社会、祖国、自然、他人的感恩认知、感恩情感和感恩行为。

“知恩、报恩、施恩”是本次调查的基点,它主要包括学生对感恩、知恩、施恩、报恩的必要性的认识。下面先取一些体表性的问卷题图表来诠释感恩教育的成效:

第2题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要[单选题]

这题是从“感恩父母”的角度测试学生的父母养育之恩的意识,98.1%的学生选择了“敬重父母,爱戴父母”;1.9%学生选择’天天挂在嘴上,没有实际行动”;而选择“天天挂在嘴上,没有实际行动”为0%。这说明孩子们已深度认识到父母的养育子女的辛劳,懂得父爱如山的厚重,母爱如水的柔情,理解父母的管教,体谅父母的牢骚。懂得了陪伴、孝顺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第9题如何热爱祖国?[单选题]

这题是从“感恩祖国”的角度测试学生的爱情国情怀,98.8%的学生选择了“热爱祖国应该体现在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怀,用实际行动来为祖国加油”;从这数据中不难看出,孩子们从小拥有的对祖国热爱的大情怀,大格局。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只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奉献爱心,铸造感动,我们的明天必将灿烂辉煌。

第10题同学小明患了白血病,因为化疗,头发都掉光了,他的情绪非常低落。班里男生们也都把头发剃了,并且跟小张开玩笑,光脑袋夏天不热。这些男生为什么要剃掉头发?[单选题]

这题是从“感恩同学”的角度测试学生对施恩的理解,98.8%的学生选择了“他们想告诉小张,他并不孤独,每个人都关心着他,这是爱的体现。”助人为乐,用独特的方式去帮助需要我们帮助的人,这是美德已根植于孩子们的心中,一个有爱的人,拥有一颗关爱他人的心,不仅帮助了他人,自己也拥有了快乐的源泉。

第11题又是一年春来到,鲜花盛开,绿树成荫。同学们为了装饰班级环境,从野外采来大把大把的野花插在了花瓶里,结果两三天就枯萎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这题是从“感恩自然”的角度测试学生的自然无私赠予的认识,93.1%的学生选择了“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应该从关爱自然生命做起”。在日常感恩自然的教育中,我们强化从细微之处见恩情的引导,小到一滴水,一片树叶,一缕阳光.....都为人类提供了需求,通过我们的教育、引导,让孩子们知道了怎么去保护自然,懂得了爱护环境的责任与担当。

第12题一下消除师生之间隔阂的措施,你认为正确的是[单选题]

这题是从“感恩老师”的角度测试学生对师恩的意识,测评的结果让人欣慰,%的学生选择了“尊重老师的人格,与老师积极沟通,学会关心老师”。在日常的教育下孩子们知道了老师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老师如父如母,老师对自己严格是因为爱自己,督促激励自己积极向上,他们能理解老师的说教是为对自己。

第19题“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意思是[单选题]

这题是从“知恩图报”的角度测试学生的感恩意识,92.2%的学生选择了“对人要有感恩之心,细小的帮助都应该积极报答”,6.34%的学生选择了“接受别人给予的帮助,不必回报”;1.46%的学生选择了“帮助别人,不需要回报”;选择知恩图报的人虽然达到优秀线以上,但却有6.34%的孩子选择了爱恩不必报的思维,这让我们很是意外,也许有一句话能解释这类人:当受人恩惠成为了一种习惯,就会把别人的馈赠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从这份《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成效测评问卷》中分析,我们课题研究取得的效益成果喜人,综合测评等级为“优秀”。调查的数据不仅帮助我们了解了课题研究实施的成效,也让我们从中了解决存在的问题,为我们今后的教育指明的方向。

社会效益体现在:

(一)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由不统一到现在的基本统一,成果显著,这是质的飞跃。我们从年11月对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的现状问卷掌握的信息中有效的规避了研究的误区:重说教,轻实践。在课题研究落实后,我们围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理念,注重了以实践活动体验教育法实施感恩教育,通过多种方式让孩子们以身实践。让知感恩、懂报恩、乐施恩的理念入耳入心,把感恩的种子根植于孩子们的心田花开散叶。

(二)教师理念素养、实践能力、研究水平都得到提高。

(三)课研活动的开展,不但是孩子和老师的成长和受益,还有家长及社会人自身行为的转化和家庭教育观念的变化以及家庭教育行为的转变,小手牵大手,孩子的行为影响了家庭,孩子们的活动触动了社会,正是我们所期望的。

(四)该研究成果提出的观点和措施已经在本校教学改革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已在《新时代教育》《小品文选刊杂志社》《教育学杂志社》《国家科技教育综合期刊》刊物发表,成员撰写的研究论文参加贺州市教科所举办的论文、教案评选获奖21篇,为我们感恩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材料依据。

五、主要研究成果目录(成果名称、形式、字数、出版单位或发表刊物名称)

1.《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论文,字数,发表刊物名称:新时代教育,作者:*芳李偿,期刊号:TSSN2-,年第2期。

2.《农村小学感恩教育措施与成效》,论文,字数,发表刊物名称:小品文选刊杂志社,作者:肖汉伟,期刊号:ISSN-第.02期。

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感恩教育》,论文,字数,发表刊物名称:教育学杂志社,作者:何方,期刊号:ISSN1-,第.11期。

4.《浅析农村小学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有效途径》,论文,字数,发表刊物名称:国家科技教育综合期刊,作者:古远成,期刊号:ISSN-,第.02期。

六、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一年多的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注意。

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对《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成效测评问卷》网络问卷调研中发现的:

1.孩子们还不大明白幸福生活是谁给的。从成效测评问卷第13题分析: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沐浴在幸福的阳光里,我们可曾想过,这些幸福生活来自哪里[单选题]

这道题是从全方位测评孩子们的“知恩”的认识,有3.57%的学生选择了现在的幸福“来自我们自己对梦想的追求”,有8.81%的学生选择了现在的幸福“来自努力学习和自己的顽强拼搏”。

从这份数据分析,有小小部分孩子比较自我,不懂恩,认为自已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忽视了他人为自己的付出,今后还要强化这方面的教育与引导让孩子们明白幸福的生活“来自家庭、学校、国家、社会和每个人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得更美好。

2.孩子们还不太理解学会感恩有什么意义?从成效测评问卷第14题分析:享受幸福生活,我们应该学会感恩,学会感恩有什么意义?[单选题]

这道题主要是测评孩子们对学会感恩意义的认识,有0.71%的学生选择了“可以更好地从他人那里索取”。

虽然这种认识的人少之又少,但还是值得我们重视,这说明有的孩子并不理解感恩的意义是什么,认为得到帮助懂得说声谢谢就是对他人的感恩。认识角度太窄狭,今后我们要围绕“形成责任感,提高道德境界,完善人格”教育、引导孩子们健康的人生取向。

3.知恩图报教育还有待强化。从成效测评问卷第19题分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意思是[单选题]

这道题主要是测评孩子们对知恩图报行为的认知,竟然有6.19%的学生选择了“接受别人给予的帮助,不必回报”。

生活中也有许多人有这种感觉“你的大恩大德我无以回报!”我们要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也许你回报不了帮助过你的人,但是你可也传承助人的爱心,去帮助你能帮助的人,把爱传承,这也是对他人最好的回报。

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我们认为:

1.教育还不够化

实施感恩教育的每个环节过于匆忙,照着计划的进度去开展每个阶段的研究任务,让学生去实践、去体验的活动时间不够。这是一个长期性的强化教育。

2.成果推进受阻

新冠病*疫情期间的三个多月的耽搁,原计划在后期阶段推进巩固成果难以落实。编辑的《让感恩伴我成长》样本教材也无法教学。

3.课题成员分散

课题组成员来自六个不同的单位,研究人员过于分散,不利于课题研究工作的管理、开展。

七、今后的研究设想:

由于研究者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时间所限,本研究难免存在缺陷性。课题研究的结题,并不意味着课题研究的结束,还需要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探索。要对本课题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研究,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常规教育是基石,把感恩教育纳入到学校和班级的日常教育中,要与学科教学、班队会、课外活动相结合,激荡感恩的氛围,巩固感恩成果。

2.情感渗入是辅助,以感人的典型事例为榜样引领,构建多层次的教育模式,做到知行统一,以情感人、以情育人。

3.家校互动是桥梁,以学校为基点,以家庭为依托,家校互动,长久坚持,才能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让感恩成为一种习惯。

4.公益行善是升华,带着孩子去行善,重实践、重体验,让孩们在实践的体验中感悟真知,形成责任感,提高道德境界,完善人格。

参考文献

[1]刘金洪.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基础地位及价值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32):23-23。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