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从几篇新闻能看出中国古籍文献的状况究竟如 [复制链接]

1#

据文汇报报道,年11月15日,浙江奥特莱斯广场有限公司董事长金亮向浙江图书馆捐赠宋刻本《太学新增合璧联珠万卷菁华后集》仪式如期举行。

这则新闻说,宋版《太学新增合璧联珠万卷菁华后集》,已名列《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及《中国再造善本总目提要》,公藏全国仅83册。

宋版书历来为世人珍重,且多以行格疏朗为特点,而此书开本之小、蝇头小字之密、内容包罗万象、装帧小巧玲珑,故名“万卷菁华”,为宋版书之精品,堪称文化瑰宝。

这部宋刻曾经是元代著名书法家鲜于枢的珍藏,后一直深藏皇宫天禄琳琅之中,世人难以窥见其真实面目。清末代皇帝溥仪在宣统三年()12月逊位后,急需筹措巨额资金,以实现复辟梦想和改变生活现状。

他通过赏赐在身边伴读的弟弟溥杰,将宫廷中的古物珍宝不断运出宫去。从宣统十四年()7月13日开始,溥杰每天上午进宫伴读,下午放学回家就带走一个大大的包袱,里面都是最值钱的字画和古籍。

据《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四种》记载,宣统十四年()7月13日至9月25日间,他们集中运出的古籍珍本,仅宋版书就一百九十九部,其中就有《太学新增合璧联珠万卷菁华》。

这批古书出宫后,由溥仪的父亲载沣交给载涛,载涛再秘密运到天津静园。

年11月5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末代皇帝赶出皇宫,溥仪就居住在天津静园。后来,这批东西逐渐被变卖,流失民间。

《太学新增合璧联珠万卷菁华后集》内衬罗纹纸金镶玉装帧,五色织锦书衣,四眼线装,黄缎书签题:“万卷菁华后集”。钤印:“五福五代堂宝”、“八征耄念”、“太上皇帝”、“天禄继鉴”、“乾隆御览之宝”。

此次捐赠的《太学新增合璧联珠万卷菁华后集》是金亮于年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秋季古籍文献专场通过拍卖获得。经专家鉴定,当前此书价值约为-万元人民币。

金亮为上海春竹集团董事长、浙江奥特莱斯广场有限公司董事长,古籍收藏家。年8月14日,金亮由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翁连溪先生陪同参观嘉业藏书楼,经讲解、交流得知私人藏书家之艰辛与不易,对刘氏嘉业藏书楼捐赠浙图一事更是深感钦佩。故提出有意将所藏宋版《太学新增合璧联珠万卷菁华后集》一册捐赠浙江图书馆,以丰富浙馆馆藏,造福后世。

像这样的古代珍贵文献,就是人们常说的“古籍”。一般是指在辛亥革命及以前的人所写的一些文章和书卷典籍。我国古籍的类型很多、源远流长、内容也是及其的丰富,不过很多受社会动荡的影响,以及经历过很多的战乱,导致有很多的古籍散失了,非常的遗憾。

对于公藏的古籍而言,目前存在古籍的数量只能通过古籍书目来查考,但由于各种古籍书目分布在哪些地方,收藏在哪些部门,迄今尚未全弄清楚,并且这些古籍书目之间有所重复,又没有编成全国图书馆的联合书目,因此,很难确切地说出现存古籍的数量。

据潘寅生在其《中国古籍整理工作述略》一文中提到“40年前杨家骆先生曾据历代书目作过一次统计,认为自两汉至清代,已出版古籍达部、卷。但传存至今的还没有一个精确的统计。有人认为8万多种(李诗),有人认为10万种(曹之),甚至15万种(杨殿珣)等。”

年以后,有约30余年期间,全国并没有有效地开展过古籍文献的统计或整理工作。不仅如此,期间还大规模的发生了毁灭古籍文献的恶潮,至今更是无法统计处被毁灭古籍文献的数量。

近10年来,在国家启动的古籍普查整理工作过程中,为了弄清楚古籍存藏情况,政府有关部门及有关学术团体多次进行了不同程度、不等规模的文献调查(如全国文献资源普查和善本书的调查等),初步掌握了我国公藏古籍的数量及分布情况。目前,一般认为现存古籍8万~10万种,收藏单位主要是各类型图书馆和博物馆,其中省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总藏量占60%左右。收藏万册以上者有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收藏50万~90万册的约有十多个图书馆,地区分布以京津和江浙一带为最。因此,古籍书目的编辑出版亦多出自这些地区和有关单位。

另外,还可利用清代永瑢、纪昀等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年影印本)来查检现存古籍。不管现在目前存在着多少的古籍,都值得后人去守护,因为那是古一代人的所有心血以及精髓,也是我国文史上一大笔财富,为中国的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那么,我国古籍文献的私藏情况又如何呢?

除前面提到的金亮先生外,年11月8日,澎拜新闻对另一位藏书家韦力的采访,可以从一个微观的角度来管窥以下我国古籍文献私藏状况。

这篇采访称,藏书家韦力拥有九千多部古籍善本,他的藏书楼有六百平方米,藏有古籍逾十万余册古籍善本,八千多部,四部齐备,从吸尘清理到整理日志再到古书修补,他都亲力亲为。在韦力先生看来,私人旧书店、古今旧书街与国营旧书店,这三者合在一起,才能完整地展现中国旧书业的现况,这是他寻访这些古旧书店的原因所在。

藏书家韦力浸淫古书三十年,专精版本目录之学,放眼国内藏书圈,韦力是公认的“中国民间收藏古籍善本最多者”,可谓中国当代藏书“第一人”。像一个旧式样文人,韦力的资金几乎全用来养护古旧而奢侈的“藏书癖”,孜孜矻矻,乐在其中。

在韦力看来,藏书之乐在于收藏的每本书都有自己的故事,他最为钟意的一本,是宋版藏书《施顾注苏诗》,“它不是最好的宋版书,但它是最有名的宋版书。”

这本书刊刻与宋嘉定六年,是今天留下来的苏东坡最早的诗集刻本。千百年间流转中,它曾经清代藏书大家宋荦、纳兰容若之弟揆叙之手,乾隆四十年又为“肌理说”的创立者翁方纲所得。因翁方纲同时还得到苏轼一个帖,便把两件藏品放在一起建了“苏斋”。自此,每到十二月十九日苏东坡生日这一天,他就会请很多名士到家里,在书上写跋语和题记,称为“祭苏会”。

此后几多辗转,年,《施顾注苏诗》大部分被运至中国台湾,但有两卷被民国大藏书家、银行家陈澄中收藏,分别是《和陶诗》第四十一卷和四十二卷。陈澄中去世后,藏书由儿子和女儿继承,儿子所藏《和陶诗》第四十二卷后归国家图书馆,女儿所藏《和陶诗》第四十一卷则到了韦力手里。如今,这部《施顾注苏诗》依然分藏两岸。

除了为芷兰斋扩容,韦力也遍访天下古书“珍宝”。自年起,韦力耗时四年遍访典籍中记载的座古代个人藏书楼,又花三年时间逐一查证。在三卷本万字《书楼觅踪》中,康有为的万木草堂、梁启超的饮冰室、傅山的红叶龛、沈括的梦溪园、顾炎武的读书楼、刘鹗的抱残守缺斋、曾国藩的富厚堂、顾颉刚的宝树园、叶恭绰的幻住园一一揭下时光面纱。

与此同时,韦力还完成了对分布大江南北的几十位古代藏书家之墓及古代遗址的寻访,包括刘向、班固、范钦、黄丕烈、曾国藩、罗振玉、傅增湘等。

“书楼是一个人藏书之所,是著述、抄传、刊刻等一切学术活动的起点,也是传承与传播文化的重要空间。”在韦力看来,寻访这些书楼,是对古代藏书文化的回首和致敬,也是对中国古代学术从何而来、如何传承的仔细梳理。典籍能够流传,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藏书家的传承。

究竟私藏古籍文献有多少?很遗憾,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统计数字。也很难通过普查来摸清家底,只能是从一些收藏者自己编订书目这个渠道了解一些。而只藏却没有著录的私藏古籍情况,就很难掌握了。

好在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古籍文献的收集、整理、保存和研究,从而提高了古籍利用的效率,是“为往圣继绝学”,是功在千秋的事情。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