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教育管理原理自考00449知识点整理一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青春痘最好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9121727.html

第一章教育管理学论述

1.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

2.管理具有两重性,它是非*治性与*治性的统一。管理的非*治性是指管理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管理的*治性是指管理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属性。

3.管理具有目的性、对象性、过程性、主客体相互作用性。

4.教育管理是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完成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

5.教育管理一般分为教育行*与学校管理。

6.教育行*就是国家对教育的管理。

7.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的有限资源,引导和组织师生员工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一种活动。

8.学校管理的产生早于教育行*。

9.教育行*是以国家一级教育行*机构的产生为标志的。年中国设立了学部后改称教育部,标志着我国教育行*的产生。

10.教育管理的特点:首先,教育管理,归根结底总是为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治路线和阶级*策服务的。其次,教育管理是与其他各种社会活动以及产生和制约这些活动的社会历史条件密切关联、相互依存的。最后,教育管理也是一种管理活动。它除了具有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以外,还具有教育管理的特殊规律。

11.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民主化、均权化、科学化、专业化。

12.教育管理现象包括教育管理的活动、教育管理的体制、教育管理的机制、教育管理的观念。

13.如何理解教育管理现象

①教育管理活动按层次结构可分为宏观的教育管理活动中观的教育管理活动和微观的教育管理活动。宏观的教育管理活动是指管理全国教育的活动。中观的教育管理活动是指国家对某一层次和某一方面教育管理的活动。微观的教育管理活动是指教育行*机关内部和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

②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管理机构与教育管理规范的结合体或统一体。它包括教育行*体制和学校管理体制两部分。

③教育管理机制是指教育管理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作方式。从层次来说,它包括宏观中观微观的运作机制;从形式来说,它包括行*-计划式的运行机制,指导-服务式的运作机制,监督-服务式的运作机制;从功能来说,它包括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

14.教育管理观念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管理的一种系统的理性的认识。其中,对各级各类教育管理的认识而形成的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观,我们称之为广义的教育管理观;对教育管理的共同问题或核心问题的认识而产生的教育管理观,我们称之为狭义的教育管理观。

15.简述教育管理规律的主要内容

教育管理的规律主要包括基本规律和特殊规律

16.基本规律:从总体上把握现象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个角度而提出,是指在现象中,上述四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由此构成教育管理的整体

17.特殊规律:从现象4个层面的每一个层面内部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个角度提出的,因此,其特殊的规律也称教育管理的具体规律,这种规律有教育管理活动的规律、教育管理体制的规律、教育管理机制的规律、教育管理的观念的规律4个。

18.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是有着严密的逻辑范畴的理论体系。

作为一门学科群的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称为教育管理学的著作层次的体系。是由严密的学科范畴所组成的体系。

19.教育管理学的教材体系也是由在范畴的逻辑基础上展开而形成的具有一定逻辑范畴的理论体系。这种体系的构建除考虑教育管理理论自身的逻辑以外还需要考虑施教者和受教者的认识逻辑以便施教者的教和受教者的学。

作为一名学科群的教育管理学的教材体系分为教育管理学的教材层次体系和专业教材体系。

20.简述作为一门学科和一门学科群的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

①作为一门学科,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是由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体制、教有管理机制、教育管理观念四个范畴所组成的体系。它包括五论:教育管理学概论、教育管理活动论、教有管理体制论、教有管理机制论。教有管理观念论

②作为一门学科群的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被称为教育管理学的著作层次体系。著作层次传系是由严密的学科范畴所组成的体系。其层次范畴依次为现象学层次的教管理学、元学层次的教育管理学、和方法学层次的教育管理学,这三个层次的教育管理学可依次称为教育管理现象学、教育管理元学、教育管理方法学

21.简述作为一门学科和一门学科群的教育管理学的教材体系?

①教育管理学的教材体系和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的不同在于:这一体系的构建除考虑教育管理理论自身的逻辑外,还需考施教者和受教育者的认识逻辑,我国的教育管理学的教材体系一般由总论、教育行*论、学校管理论三部分组成

②作为一门学科群的教育管理学的教材体系又分为教育管理学的教材层次体系和专业教材体系。前者包括现象学的教材、元学的教材和方法学的教材:后者包括基础学科、专业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三个层次

22.如果以最早提出教育管理问题为教育管理学的标志,著名的行*学家、法学家施泰因被誉为“现代行*学的创始人”.也有人以单独论述教育管理学的论述出版为标志,认为教育管理学最早产于美国,以美国的达顿和斯奈登合著的《美国的教育行*》为标志。如果以单独论述教育管理学的论著为标志,美国学者佩恩在出版的《学校行*》的著作为标志。

23.教育管理学大约产生于19世纪末。

24.教育管理学产生的原因

25.在古代,虽然也有教育活动,但由于教育的规模不大,不可能产生管理国家教育的相对独立的教育行*系统,因此,既没有研究学校管理的理论,也没有单独教育行*作为研究对象的教育行*理论。

26,到了近代。教育规模的扩大,产生了相对独立的教有行*系統,国家要培养满足国家需要的人才,不仅要研究如何教育的问题,还要研究如何管理教育的问题,于是近代就产生了研究教育管理的需要。

27.近现代国家经济的发展,也为一部分人分门别类的研究各类问题,包括教育管理问题提供了可能:近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及行*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也对教育管理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使其成为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

28.现代教育管理学有两大特征,它既研究国家*权如何干预教育行*活动,又研究教育管理本身的技术和效率问题,分别形成两大源流,一是德国的行*学,二是美国的行*学。

29.西方教育管理学的理论源流是德国的行*学和美国的行*学。

30.德国的行*学是着眼于国家和国家的特性,研究如何通过法律手段来管理国家的科学。德国的教育行*学就是依据其行*学的理论,探讨国家如何干预国民教育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31.人们称美国的行*学为技术性的行*学、职能主义的行*学或组织论的行*学。

32.美国的泰勒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奠定了他作为科学管理之父的历史地位。美国的卡伯利出版了《公立学校的行*》一书。格里菲斯出版了《学校行*上的人的关系论》。

33.美国的教育行*研究注重综合运用科学管理理论和人际关系及行为科学,这是美国的教育行*学在现代研究中的第一个显著特点。第2个特点是巴纳德和西蒙的理论对教育行*学的影响。

34.教育管理学在我国作为独立形态的学科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35.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我国开始翻译介绍外国教育管理方面的论著并将教育管理学科作为独立课程在师范学校开设,这也标志着在我国教育管理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具有独立形态的学科。

36.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关于招生,考试,开学仪式,校内活动及时间安排等有关教育管理的论述专著是《学记》。

37.教育管理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的研究方法。教育管理研究内容的发展趋势是全方位多元化的研究。

第二章教育管理的原理与职能

1.教育管理原理是指教育管理的实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它是在对教育管理现象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总结而形成的,是管理思想的集中反映,对各种教育管理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动态原理)

2.教育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客观性、概括性、稳定性、系统性。(客观存在,概括反应共同点,相对的稳定性,有机的整体)

3.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公共性原理、动态原理、效益原理。

4.①系统原理:教育管理活动的每一个基本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既存在于自己的系统之内,又与其他系统发生各种形式的联系。

②教育管理的人本原理是指教师是学校的主体,教师的参与是学校有效管理的关键;使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务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

③教育管理的公共性原理是指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教育组织要以其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去推进、实现和维护教育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④动态原理是指教育管理者要明确管理的对象和目标都是在发展变化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要根据教育内部和外部情况的变化,及时调节,保持充分的弹性,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

⑤效益原理就是要在教育管理中讲究实效,使教育管理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5.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公共性原理、动态原理、效益原理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教育管理就是在一定的系统内,以人为本,通过动态的管理过程,而取得一定的管理效益。

6.①在教育管理中运用系统原理首先要把教育当作一个系统看待,并注意从如下几个方面对教育系统进行分析:

了解教育系统的要素

分析教育系统的结构

研究教育系统的联系

弄清教育系统的功能

把握教育系统的历史与发展

②其次要了解运动系统的3个原理:

目的性原理、整体性原理、层次性原理

7.人本原理要求在教育管理中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人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8.公共性原理要求在教育管理中以教育管理主体为核心,以公共服务理念为指导来实现教育的公平与公益、效能与责任、民主与法治的价值追求。

9.动态原理要求教育管理者注意教育系统外部内部的变化还要注意教育的各项工作的发展变化以及管理工作自身的变化。教育系统的管理工作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10.效益原理要求教育管理者首先要确定管理的效益观,使教育管理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其次要提高工作效率,为办好教育努力创造条件,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质量人才。始终把培养高质量人才作为高效益的根本。

11.教育管理的职能,是指教育管理的职责和功能。

12.教育管理职能的类型包括计划职能、法治职能、监督职能、经营职能、指导职能、服务职能。

13.教育管理实行地方分权制的国家,如美国。(集权化趋势)

教育管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如法国。(非集权化局势)

14.计划职能是指教育管理者在教育计划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作用。

法制职能是指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立法和教育执法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及所发挥的作用。

监督职能是指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的监督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作用。

经营职能是指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的经营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作用。

指导职能是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管理的指导方面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作用。

服务职能是指教育管理者在为教育服务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作用。

15.计划职能要求教育管理部门制定教育发展计划,并依据计划对教育进行管理,计划职能可以保证教育事业稳定协调发展,计划分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16.法治职能不仅要求国家制定完备的教育法规,并依法对教育进行管理,还要求学校依法治校。法治职能是使教育管理活动正规化的一个重要职能。

17.监督职能,包括自上而下的监督,自下而上的监督,横向的的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和行*监督。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强调行*监督的职能,如法国。地方分权制的国家则强调法律监督的职能,如美国。中央与地方合作制的国家,既强调法律监督,也注重行*监督,如日本。

18.教育管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经营职能特别突出。

19.教育行*实行地方分权制和中央与地方合作的国家,对指导职能比较重视。

20.美国的教育行*为服务型行*。

21.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的职能,既不是单一的监督型,也不是单一的指导性,而应是以指导性计划为主,指令性计划为辅;以指导服务为主,经营管理为辅;以法律监督为主,以行*监督为辅的“指导--监督”职能。

22.要完成从传统的监督型职能向指导监督型职能转变,第一,要强化立法职能,完备的立法是进行法律监督的依据,第二,要强化指导服务职能,领导机关既是指挥部,又是服务部。要强化服务职能,首先要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其次,要完善领导机关的内部机制,建立和加强信息机构、研究机构、咨询机构,从而更好的提高服务效果。

剩余章节后续更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