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关于炎黄子孙的形成过程,笔侠斗胆献丑 [复制链接]

1#

大家好,我是蜀山笔侠,很高兴分享文章给大家。中国人都自称“炎*子孙”,“炎*”就是指的炎帝和*帝,但他们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融合的呢?这是笔侠本章要谈论的话题。

炎*二帝石像

首先,感谢上期用户名的打赏,在此特别鸣谢!

对于炎帝的起源,学界争议不大,就是仰韶文化公认的始祖。但*帝说法就多了,有说*帝也是仰韶文化的,有说是红山文化的,有说是西戎游牧文化的,还有说是北狄游牧文化的,众说纷纭。

首先,我要排除的是游牧文化,这是一个基本盘的问题。

游牧文化首先建立在马的大量驯化上,而我国的游牧文化直到夏朝才开始从蒙古高原渗透到中原,商人祖先正是凭借这一优势横扫中原。请问:还处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帝怎么可能是游牧民族呢?

那么,*帝到底出自于哪里?

*帝塑像

我的结论是:都不是。而是来自大家意想不到的山东大汶口文化。

当我提出这个论点的时候,很多喷子估计就按捺不住了:自媒体真是害人不浅,大汶口文化不是东夷文化吗?*帝成东夷了?这是共识,你又要来哗众取宠,搞个颠覆?

对此我只能一笑置之,我不想回怼,也不会因为这些过激的声音放弃自己敢于发言的想法,我,说我想说的!有没有辨别能力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说说我的理由。

中华文明是原生文明,是在中华大地上独立发展起来的,不管它以前来自哪里。

围绕中原大地的有3支重要史前文化,它们分别是我们上文提到的: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

这3种文化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过渡期,刚好对应着我国神话传说中的伏羲和女娲。女娲是母系没落的象征,伏羲是父系兴起的象征,而最先完成这一转化的,是大汶口文化。

所以,女娲是大汶口人最后的母系氏族,而伏羲,则是他们最早的父系氏族。

后来,大汶口文化和仰韶文化在中原碰撞,催生出了中国史前的第一个融合文化——龙山文化。

从考古层面来讲:龙山文化传承的更多是大汶口文化基因,以及仰韶文化的衰退,说直白点就是:大汶口文化碾压了仰韶文化。

而我国文献及传说中提到的第一次统一中原的,是*帝。这和*帝源自仰韶文化恰恰相反。

是传说错了?还是我们逻辑有问题?很显然,考古不会说谎。*帝,很有可能来自大汶口文化。

事实可能是:代表大汶口文化的*帝碾压了代表仰韶文化的炎帝,这就是史前著名的阪泉之战。

阪泉之战模拟图

这里我要提醒大家:文化碾压并不是武力征服,而是生存博弈,谁的生存能力更强,谁就具有主导优势。说直白点就是:谁的生产技术、生产工具更先进,就用谁的。

很显然,大汶口文化更先进。

接下来,就是*帝后裔主导中原的龙山文化发展期,对应的是史书中提到的“五帝”时期:少昊、颛顼、帝喾、尧、舜等。其实未必是五帝,有可能是很多帝。

三皇五帝虚拟图

直到夏文化产生,龙山文化开始分化,分化为以夏文化为主的西部地区(豫西晋南),和先商文化为主的东部地区(豫中东冀南鲁)。

夏文化显然不同于龙山文化,它始终受西部文化元素影响;而先商文化带有明显的龙山文化延续,但也加入了北方新文化元素。要说直白点就是:夏人妥妥的炎帝后裔(西部本就是炎帝的老家);而商人,则是融合了北方文化的*帝后裔。

这里就不得不说说北方文化了。刚才我们提到的那个红山文化到哪里去了?

之前我曾认为蚩尤是大汶口系的,也就是*帝的同族,他们北上后和红山人融合,后被*帝打败。其实是因为我实在绕不开蚩尤鸟崇拜的困惑。

蚩尤塑像

但后来我想到一句话:不破不立,破而后立,大破大立,晓喻新生。

蚩尤鸟崇拜有没有可能是后人附会上去的呢?就像他被附会成东夷一样。实则,蚩尤很有可能就是红山人,他应该是牛崇拜、信奉巫文化。

我们可以这样复盘一下中国史前史:

最早生活在中原大地上的是我们的共祖燧人氏。注意:在父系以前,所有神都应该是女性,后人处在父系社会,难免会用男性至上的眼光来塑造先祖,这个可以理解,但我们一定要心知肚明。

后来,随着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上涨,史前海侵到来,淹没了华北平原,这也是世界各国大洪水神话的由来。

海侵虽淹没了大片陆地,但温和的气候也造就了史前农业的一次大爆发:仰韶、红山、河姆渡、大溪、大汶口等农耕文化先后在我国的大江南北兴起。

其中,大汶口人的先祖被尊为女娲;红山人的先祖和牛河梁女神有关,她们都还处在母系社会。

直到大汶口人向父系过渡,他们的先祖才变成男性,也就是中华第一位男性先祖——伏羲氏,也就是太昊。

大家注意伏羲的发音:伏羲、伏羲……,父系、父系……两者发音很接近。当然,这有可能只是巧合,古代发音不一定是这样。

进入父系后,仰韶人的先祖被尊为神农氏,也就是炎帝;红山人的先祖被尊为蚩尤;而此时大汶口人的领袖,则是*帝。

*帝有个后裔被尊为少昊,明显是太昊伏羲的同族,而少昊是典型的鸟崇拜,所以,伏羲和*帝出自大汶口文化一点儿都不奇怪。

少昊虚拟图

后来,气温恢复正常,海侵消退,华北平原又露了出来,3大族裔纷纷走下高地,向平原挺进,最后在华北平原交汇。

在新的文化碰撞下,*帝先打败了炎帝(文化渗透),刚才已经说了。接下来就是*帝和炎帝联合打败蚩尤的传说,实际上对应的是红山文化消失之谜。

红山文化发源于辽河流域,曾一度兴旺,但在气温下降后不再适宜农作物生长。于是,他们开始举族南迁,到了燕山一带。

而后来炎*联盟大战蚩尤的地点正是在燕山上的涿鹿。所以,从地理上来讲:蚩尤怎么也不可能是南方部落,或者东方部落,他是妥妥的北方部落。图腾也不只有鸟,有很多,包括他们驯养的牛、猪等,中华著名的玉猪龙就是这样产生的,这为后来龙图腾的产生起到了重要作用。

红山文化玉猪龙

文献中的涿鹿大战很精彩,实际情况可能让你很失望。你想想:那个时候的人拿着石斧、石钺,以及木棍、木枪,能上演多壮观的战争场面?无外乎就是一群部落精壮在一起群殴,谁把对方打服了就是大哥,拥有今后部落间的话事权。要想灭族那是不可能的,就算你战斗力再强,杀敌也要自损,谁也伤不起。

*帝统一中原实际上也就是做了个带头大哥而已,少许的武力征服,加最重要的文化渗透,这就是龙山文化的形成。

图片来自地图看世界

龙山文化明显比红山文化先进,红山文化很快消失,但它的巫文化却以无可阻挡之势渗透进了龙山文化的上层。何也?

在蛮荒时代,信仰可以为部落首领带来神来之笔,将他们塑造成神的使者,让那些不服的臣民心生敬畏。玉,成为这种权力的介质,所以,红山人创造的玉文化也同巫文化一样被龙山人吸纳,成为后来玉文化的重要起源。

从*帝时代期,文字就开始慢慢萌芽了,甲骨文不是一天发明的,而是经过历代的积累。

从贾湖刻符开始(仰韶文化之前),中华先民就开始用简单的字符表达某种意思了。到*帝时期,文字持续发展,为后来甲骨文的出现奠定了重要基础,而完成这一壮举的,是*帝身边的能人——仓颉老师。

仓颉虚拟图

五帝后期,龙山文化开始衰退,被夏文化和先商文化取代,两者是并存关系,并非谁统治谁。这可以从夏文化仅限于晋南和豫西,并未渗透到河北和山东得到印证。如图:

中国史前史的大修工作已经迫在眉睫了,日益增加的考古和分子人类学证据让原有体系几近崩溃,笔侠只是先行一步。

夏朝“家天下”的体制象征着私有制达到鼎盛,以及“国家”概念的形成,中国进入奴隶社会。此时,战争的已初具规模和专业性,早已不再是当初的两个村械斗。用于防御的城池雏形初现,新的融合方式到来。

有点收不住了,还有夏商的恩怨情仇没说完,但篇幅已太长,读起来太累,咱们下次再说。

相信,大家已经大致明白炎*子孙的由来了。

好了,以上内容并非学术探讨,仅乃笔侠集各家材料之所成,错漏之处,敬请留言。

如果您喜欢作者的文章和风格,请点赞和打赏,打赏金额将全部用作下期活动经费,并在作品开篇特别鸣谢,搞文化不易,谢谢!

本文作者《賨人客》,号“蜀山笔侠”,一个文章会“说话”的历史作者,专注于不同角度看历史,探索不一样的春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