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模件化与整体特质两种当代欧洲中国书法 [复制链接]

1#

纵观欧洲中国书法史研究,很多学者倾力于此。尽管有学者存此谦逊认识“只有极少数的西方学者对书法具有鉴赏能力,我们只是从门外来仰慕它。所以,如果我们知趣的话,就不会去区别它们的优劣以及对真伪做出肯定的判断”①,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不少西方学者研习中国书法,并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有:法国的伯希和(PaulPelliot)、毕尔特·简·弗朗西斯(Billeter.JeanFrancois)、柯迺柏(AndréKneib),德国雷德侯(LotharLedderose),瑞士毕来德(JeanFrancoisBilleter),英国高奕睿(ImreGalamhos),意大利毕罗(PietroDeLaurentis)等。研究方法大致有:社会学研究、观念史研究、关乎笔墨和形式的技法研究、书法文献学研究、考古学研究等。本文以雷德侯和毕罗这两位代表当代欧洲不同时期书法研究的学者为中心来讨论欧洲中国书法史研究的方法与发展。

一、雷德侯的书法观和“模件化”研究方法

雷德侯出生于年,长期致力于中国书法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他所在的海德堡大学成为中国书法研究的重镇,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他。雷德侯博士论文为《清代的篆书》(DieSiegelSchriftinderChingZeit),另与书法有关的著作有《米芾与中国书法的古典传统》(MiFuandtheClassicalTraditionofChineseCalligraph)②、《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TenThousandThings:ModuleandMassProductioninChineseArt)③;论文有:《六朝书法中的道教因素》(SomeTaoistElementsintheCalligraphyoftheSixDynasties)④、《中国书法:基于美学维度和社会功能的研究》(ChineseCalligraphy:ItsAestheticDimensionandSocialFunction)⑤、《岗山:佛陀说法之山》等。二十世纪以来,海德堡大学支持雷德侯在中国佛教石经项目上的研究,年还专门成立了中国佛教石经项目研究中心(BuddhistischeSteininsehrifteninChina)⑥。雷德侯在多篇著述中强调书法的时间性、运动感和社会性。

《岗山:佛陀说法之山》通过与那些不能朝圣耶路撒冷“受难之路”的信徒在他处制造复制品来置换山丘做类比,将作为“佛陀说法”的岗山解释成印度楞伽城的“场所置换”之处。此种类比的确在跨语境研究下更容易发生,也是跨语境研究的独到之处。雷德侯和他的研究小组对岗山进行了航拍,进而对铭文起点至终点的直线距离、铭文分布情况等有了清晰的认识,将考古学与艺术史研究有机结合起来⑦。雷德侯还将铭文内容逐一著录和题解,运用形式分析的方法以及通过充分研读有纪年文字,比照大正藏经等来初步推断出不同时代铭文被镌刻的先后顺序。诚然,在雷德侯对中国书法的理解中,书法的复杂变化过程以及艺术应该如何发展等本体论方面的问题并非其研究的主要目标⑧。此文中,雷德侯除了一处排序铭文时简单言及“楷书元素”和“隶书样式”,便无对书法本体的论述⑨,或许可以用雷德侯自己的话来解释:

在研究中,我们对同一研究对象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