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什么是东盟方式中国东盟报道
TUhjnbcbe - 2025/5/4 18:59:00

3月7日下午,正值年“两会”期间,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在回到记者关于缅甸当前局势的提问时,王毅提出了中方三点主张,指出当务之急是防止发生新的流血冲突,尽快实现局势缓和降温。中方支持东盟秉持不干涉内政和协商一致原则,以“东盟方式”从中斡旋调停,寻求共识。中方也愿在尊重缅甸主权和人民意愿基础上,同各方接触沟通,为缓和紧张局势发挥建设性作用。

王毅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回答记者提问

那么,王毅国务委员在记者会上提到的“东盟方式”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就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东盟方式”(ASEANWay)是长期以来东盟国家发展的一种独特的外交模式,该模式强调通过磋商和对话等非正式和具体的方式来进行合作。年,东盟国家在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TAC)时,在该条约的第二章就包含了东盟方式的许多重要原则,诸如不干预内部事务和不使用武力等。一般认为,“东盟方式”至少包括四方面内容:不干预其他成员国内部事务原则、平等外交原则、不使用武力原则、通过磋商形式解决争端原则等。这四个方面强调以磋商和对话作为合作的基础,特别是非正式协商的特色,成为“东盟方式”的一大特色。

在东盟成立初期,由于大多数的东盟领导人彼此非常熟悉,交往颇多,所以通过个人纽带进行协商的方式来处理国家问题的方式,成为一种很自然的选择。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用“5C”来形容东盟精神,即协商(consultation)、一致(consensus)、相互关爱(caring)、基石(cornerstone)和统一(consolidation),反应出“东盟方式”协商性的实质。

有学者认为,“东盟方式”表现在东南亚国家独特的谈判风格与新颖的谈判技巧上:第一,偏爱峰会安排;第二、在高层会议行为中,诉诸协调原则和理念;第三、在正式部长会议前通过特使进行秘密和非正式的初步沟通;第四、偏爱特定的而不是制度化的运作;第五、避免为解决争端而设立司法与仲裁机构;第六、接受地区内友好第三方的调停与帮助;第七、至少在三个成员国之间倾向于使用召回特使或降级使团的外交做法。

由此不难发现,所谓的“东盟方式”实质是一种决策方式和决策风格。面对地区问题的出现,东盟领导者没有专断的行动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相反,他们以温和的方式提出一个共同体应该遵循的建议,仔细地与所有其他参与者充分交换意见,充分考虑他人的感情,理解他人所处的困境,维护所有成员国的尊严,通过协商一致提升双方的舒适度,不愿为了特定的问题或争端撕破面子。在决策程序上,他们充分利用个人关系的价值,通过峰会等非正式会议保证每个成员国平等参与并发挥作用,试图通过频繁的的沟通协商达成共识,避开了少数服从多数这种简单方式可能存在的风险。

这种解决争端的方式显然立足于东盟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政治传统。东盟国家在种族、文化、宗教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很难找到一个所有成员都赞成的相处模式,友好协商就成为最重要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此外,东盟国家普遍有被殖民统治的历史,对于来自外界势力的干涉都非常警惕,而“东盟方式”所体现的不干涉内政、平等外交等方式,能够较好地解决各国的顾虑,在实践中也行之有效,柬埔寨和缅甸能够最终加入东盟,也是在“东盟方式”指导下取得的成就。

中国向来坚定支持东盟加强在区域合作中的中心地位,坚定支持东盟在构建开放包容的地区架构中发挥更大作用,“东盟方式”不但与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政策若合符节,其处理问题的方式与中国文化有很多遥相呼应的地方,中国支持采用“东盟方式”来寻求缅甸问题的解决方案。王毅在记者会上表示,缅甸与中国是山水相连的“胞波”兄弟,是同甘共苦的命运共同体。中国对缅友好政策面向全体缅甸人民。中方同缅甸各党各派,包括民盟,都有着长期友好交往,对华友好也始终是缅甸各界的共识。不管缅甸局势怎么变化,中国推动中缅关系的决心不会动摇,中国促进中缅友好合作的方向也不会改变。

参考文献:

赵银亮《东南亚的安全和外交文化——“东盟方式”的转型》,《南洋问题研究》年第3期

张登科《东盟方式的运作困境》,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责编:谭星宇

1
查看完整版本: 什么是东盟方式中国东盟报道